快好知 kuaihz

最顶尖的高级感,来自匠心的创造

文:MBA智库|Tracy

图:互联网1:

今年十一期间,湖南卫视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的《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火了,手机视频客户端点击量过亿,豆瓣上评分高达9.3分。凭借对经典作品的神还原,虏获了大批粉丝。

梨花带雨的林黛玉,温润练达的薛宝钗,泼辣飞扬的王熙凤......为致敬87版,从人物、服装、音乐、妆容等小戏骨版《红楼梦》都力图贴近原版,但又远远不止于模仿。精致的扮装,眼波流转,有人说,看着看着就忘记是小孩子演的了。

大众被小戏骨们惊艳的同时,该剧总导演潘礼平再次走入大众视野。对于潘礼平,不少观众都不陌生,2016年曾火遍全国的一部《小戏骨:白蛇传》便出自潘礼平团队之手。从2015年筹拍开始,小戏骨系列剧目已经上映了10部。

潘礼平导演在电视界有一个外号:潘布斯。因为他骨子里透出来的“狂”和“怪”像极了苹果的乔布斯——目光精准,敢破敢立,还是一个细节控和完美主义者。拍摄《小戏骨》系列,小演员们需按照潘礼平的要求,跟随剧组请来礼仪老师专门学习仪态、台词、表演方式等;联排审定后,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精准了,才去上妆拍摄。

对演员要求严格,对自己潘礼平也是毫不放松:从服装、化妆、道具、特效等每一环节他都要亲自把控;不在现场时,工作人员就把那天拍的传到他的邮箱,存在任何问题或不自然的地方,他就喊话“重拍”。

潘礼平说:“我们跟剧组最大的区别,就是排练时间比较长。成人剧组可能不怎么排练,就上妆去拍了,我们磨刀不误砍柴工,剧组在准备服化道、场地时,小孩子们就在排练,有的角色三四个月,有的两三个月,反复地看原剧、比较自己,不知道重复多少遍。”

小戏骨火了,潘礼平却拒绝了慕名而来的合作商:“不会刻意打造童星,重点是做好片子,着重社会效应。”潘礼平团队下的功夫很深,也正是他对品质上的严格把控,才有了像小戏骨版《白蛇传》、《红楼梦》这样颜值、演技均在线的作品。

2:

一百二十分钟动画、十二大本(上集5本下集7本)、历时四年、十七万多张画稿......《大闹天宫》这样一部传奇之作必然伴随着不一般的故事。

严定宪、林文肖是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工作者,他们设计制作的《大闹天宫》、《雪孩子》、《舒克和贝塔》和《小蝌蚪找妈妈》等深入人心的动画作品,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大闹天宫》更是开先河地为中国动画拿回了许许多多世界级大奖。

手执画笔,绘制童心。《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厂以后第一部上下集的大片,作为当时原画组组长的严定宪曾对媒体介绍:“一般来说一秒钟大概最少要画八张,由于比较繁琐的人物造型多,孙悟空的活动幅度大,要求比较高,有修改的次数也比较多。基本上天天加班,下了班大家都自觉自愿地坐在那再画两个小时,搞了四年。”

照着镜子看、做一做动作、学一学拿棍子,因为是第一次画猴子戏,为了做到表情逼真,请了演过孙悟空戏的南猴王郑法祥先生来讲授;为了捕捉孙悟空的动作去设计,请了个京剧老师来,有的甚至到学馆去学过;为了训练速写,林文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提高绘画技巧上,从宿舍到厂区,一边走一边画,不厌其烦地天天这么做......

从二十多岁毕业就到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严定宪、林文肖夫妻一辈子都在画动画。如今已经八十多岁,严定宪老先生随手就能画一个孙悟空,而怎么舞棍子、什么动作,林文肖老师到现在还记得,拿起那棍子还能舞。

在节目《非凡匠心》里,演员张国立这么赞美严定宪和林文肖先生:“你说这一辈子他是不是就把这一件事做的特别精,做的特别好。反而我觉得这样的人更赢得我们的尊重。”

3: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敬重的关键。”

“寿司之神”,是对全世界年龄最大的米其林三星主厨小野二郎的赞誉。米其林的调查人员说:“不管吃过几次,二郎寿司总是令人赞叹。”美食作家山本益弘评价:“世界各地的名厨吃过二郎寿司后,都会惊叹这么简单的东西,味道怎会如此有深度。若要以一句话形容二郎寿司,那就是’极简的纯粹’。”

然而,这“极简的纯粹”的背后,确是小野二郎绝不简单的细致与用心。小野祯一(小野二郎长子)曾说:“我们使用的技术并非不传之秘,我们只是每天不断重复的努力”:

虾要煮到顾客上门前,这样比较耗工,但是值得;

为了让肉质变软,带出香味,上桌时是温的,以前我会按摩章鱼约30分钟,现在要按40至50分钟;

煮饭时施加很大的压力,盖子重到要用两只手抬,然后上面再放一大锅水。大多数人认为寿司是冷的,但实际上米饭要维持在人的体温;

我们发展出保持完美温度的技巧,鱼的温度和限度是关键所在;

......

在纪录片《次郎:寿司之梦》中,小野二郎说:“职人会找到品质最好的鱼货,用自己的手艺来料理。我们不在乎钱,我只想做出更美味的寿司。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我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会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里。

即使到了我这年纪,工作了数十年,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至善。但我每天仍然感到欣喜,我就是爱捏寿司。这就是职人的精神。”

4:

时寒冰在《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中感叹:“工匠精神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极少数人群中,或者极个别角落里,才能偶尔感受到。绝大部分时候,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只是一种工匠精神消失后的凄怆、悲凉和无奈。工匠精神赖以存在的土壤,早已荡然无存——如果不能正视这个令人痛楚的现实,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回源自我们伟大祖先的工匠精神。

每当提到工匠精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德国、日本、瑞士……没有人不喜欢高品质的产品。哪怕极普通的产品,如果出自工匠精神盛行的国家,经常都会让人感受到如艺术品般的精美。”

工匠,曾经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等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生活定下底色。可如今,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提起“工匠精神”,我们首先想到的却是德国、日本、瑞士......

我们赞叹瑞士的钟表,感叹德国的工业,羡慕日本的艺术,因为他们的造艺、态度、简约中无不透露着一种高级感。

而最顶尖的高级感,全都来自匠心的创造。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在一篇演讲中这样描述德意志人民的性格:“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切切不可容忍半点轻率和漫不经心的态度。”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踏踏实实做事变得很难很难,“匠心”显得尤为珍贵,“高品质”变得尤为稀有,古代工匠们的专注和精益求精如何得以传承,变得尤为关键。

于丹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写道:“手工时代的中国工匠相信愿力无边,不管是做佛像,还是打家具。即使只是打造一个金丝楠木柜子,可能都不是一个工匠一生就能做完的。往往是爷爷做出粗坯,父亲做完粗工,孙子再精雕细琢,穷尽三代才打造出一件精湛的柜子。陆续建造了一千六百年的莫高窟,那是多少代无名工匠,用尽了自己的体温去焐热了菩萨的慈悲。”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如需转载,请申请授权,并按要求注明来源、作者及本页链接,否则违者必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匠心  匠心词条  顶尖  顶尖词条  来自  来自词条  高级  高级词条  创造  创造词条  
经济

 2017第八届中欧私人财富投资论...

 2017年4月8日,第八届中欧私人财富投资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举办。20余位高层智囊、经济学家与金融界领袖作为嘉宾来到中欧校园,研判宏观经济形势,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