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于将市场机制引进了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不是所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都是都可以实现PPP模式的,更不能认为,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基础设施项目等于政府全部退出投资领域。在基础设施市场化过程中,政府应该向基础设施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政府来说,在PPP模式中的投入要小于传统方式的投入,两者之间的差值是政府采用PPP模式的收益。
实施PPP模式的优势:
1)消除政府投资的超支。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PPP模式只有当项目已经完成并得到政府批准使用后,私人企业才能开始获得收益,因此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造价,能够消除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
2)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地方财政负担。既可以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3)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私人企业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
4)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私人企业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6)风险分配合理。PPP模式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私人企业的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但PPP模式存在一定的缺点
1)PPP模式导致私营机构融资成本较高
与政府部门相比,金融市场对民间资本信用水平的认可度通常略低,导致民间资本的融资成本通常要高于政府部门的融资成本。
2)PPP模式普遍采用的特许经营制度可能造成垄断
一方面,在PPP模式下,投标成本、交易费用以及复杂的长期合同,导致很多规模较小的民间资本对PPP项目望而却步,因此减少了政府部门对民间资本的选择空间,也使招投标过程不能实现良好的竞争性。另一方面,PPP模式普遍采用的特许经营制度,实际上使中标的投资运营商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垄断性,才能使得民间资本基本利益得到合同保障。 3)PPP模式复杂的交易结构可能降低效率
首先,在PPP模式中,通常需要多个参与者合作,而多个参与者会导致整个项目的约束条件增加。其次,由于每个参与方都会在经营管理、财务和法律等方面产生支出,这部分支出将会包括在投标价格中,从而传导给政府部门。
4)PPP模式的长期合同缺乏灵活性
为了项目长期稳定运作,PPP模式的合同一般比较严格,灵活性不够,PPP模式的各方在起草合同的时候,很难将未来的变化充分地考虑进来,合同条款通常只考虑当前时点的情况,导致项目后期管理不能因时制宜,而只能遵照合同条款执行——哪怕这些条款已经不再能使项目生命周期的综合成本最优化。
5)公众使用公共设施或者公共服务的成本可能提高
在PPP模式的定价机制下,私营机构需要补偿项目相关的全部成本并获得合理水平的投资收益,对其提供的设施或服务进行市场定价,可能增加公众的使用成本。
这是时候,如果遇上绿色金融,这样将使得PPP模式在绿色金融的配合下取得更好的发展,尽量降低PPP模式的劣势。
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的绿色金融特指银行行的金融。
绿色金融自身需要解决,一是金融业如何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指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前者指出“绿色金融”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后者则明确金融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避免注重短期利益的过度投机行为。
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绿色金融定义为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的特点:它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它将对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计量其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活动引导各经济主体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它讲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中的政策性金融有共同点,即它的实施需要由政府政策做推动。传统金融业在现行政策和“经济人”思想引导下,或者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或者以完成政策任务为职责,后者就是政策推动型金融。环境资源是公共品,除非有政策规定,金融机构不可能主动考虑贷款方的生产或服务是否具有生态效率。
从上述绿色金融的特点可见,当它如果可以与PPP模式的社会资本较好的结合,可以解决PPP模式民间资本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这里的银行只需要是优先方,而PPP模式的民间资本是劣后方。这将对绿色PPP模式的起到大力推动的作用。
咸蛋兄妹,在这里举几个例子。
1、碳汇林项目
国家将在2017年7月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碳排放的交易将落实在实处。目前国际对中国的碳排放是有限制的,超过限制必须购买。同样国家对每一个省的碳排放也是有监控的,目前碳配额是免费加有偿的方式发放,如果国家重点监控的七大高污染行业超过配额话,必须购买的。目前处理利用技术企业实现减排手段,另一手段就是通过碳汇林交易了。由于碳汇林的投入对于企业来说是比较大的开支,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举例子:广州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数据:2016年碳配额有偿部分拍卖价是16.50元/吨,如果是碳汇林的交易通常也在这个幅度,这个价格在全国市场建立之后估计会上涨。以后大企业的生产离不开碳配额,这个碳配额除了国家免费发放之外,将是各省一个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可以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该碳汇林的项目可以公国绿色金融的通道,降低了PPP项目的融资成本高的风险,同时特许经营权结束之外,将为当地政府带来巨大财政收入,而且不会增加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
2、供热的“煤改电”工程。
由于“煤改电”工程无论对于政府和社会基金都有着很大的资金压力,大资本不轻易进入到供热PPP项目中,为政府的煤改电工作进程造成影响。如果有绿色金融保障,提供低息贷款给资方,那么资方将更加愿意投入“煤改电”工程,同时也会使得多方收益。 所以,当PPP模式遇到绿色金融,将会使得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绿色环保的PPP模式迅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