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6月2日,陈春花教授出席由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主办的“医学教育大讲堂”开幕论坛暨全国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成立仪式,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思考与改革”大会主题,发表了题为《全球经济新常态下的教育挑战与自我变革》主题演讲,分享了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数字化成为必选项的大环境下,教育变革如何更好地面向未来的观点和看法。
文章要点
1.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做好3件事
想办法先活着;不断地自我变革;创造未来
2.数字化的3个本质特征
连接大于拥有;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数字孪生);所有的变化都是由变化的速度带来的冲击。
3.教育自我变革
释放学生内在潜能,打开边界,跟上时代
4.医学教育具有5个不可取代的功能
社会教育、终身教育、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爱的教育
5.对医学教育的6个期待
重建与人的联系;重建与人类命运的联系;培养有仁心、懂仁术的医者;跟上技术变化的步伐;让人生活美好;让世界更安全。
1、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
在疫情危机前,我的研究和教学主要关注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数字化。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必须增加另一个维度,必须讨论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我们今天所遇到的情形跟疫情之前完全不一样,我称之为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个“新常态”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就是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左右互搏的挑战。
这次停摆是全球性的,更难的是这次疫情的防控与恢复经济是一次左右互搏。如果疫情防控做得非常严谨,有可能会影响恢复经济;如果想加速恢复经济,那么疫情防控的风险就会加大。这个苦难导致另外一个情形,就是大概率下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
之所以先跟大家交流对世界变化的理解,是因为在以后的发展中,无论你从事何种行业,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知道大环境的变化。
第二个就是全球化产业布局会受到巨大的挑战。
疫情前,中国参与全球产业链布局,无论从供应链层面,还是从消费市场,我们都有机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我们也有机会引进很多先进的技术,让我们的消费者感受到更多新产品。这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分工协作过程。
但是疫情让很多人感受到,这种布局带来非常多的挑战。比如防控下的交通阻隔,让全球化供应链很难供应上。所以每个国家在这样的新经济状态下,产业布局就会调整,我们常常称之为区域化。医疗、健康、卫生等都会因为产业布局的调整受到很大影响。
在这些变化下,我们发现少数大公司更加强大了,那些储备了在线技术的企业的机会变得更多,新的技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所以从组织的角度,在“新常态”下,要做好这3件事:
想办法先活着;
不断地自我变革;
创造未来。
从个体的角度,要学会与“新常态”共处。比如我此前接受邀请参加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前讲座。在讲座中,我们其实就很能理解这一届毕业生的困难。在这个春节之前,他们可能做了很多准备,包括如何应聘、如何实习、如何找更好的工作。但是疫情来了,没有了线下实习的机会,也没有新的面对面交流探讨工作的机会,面临的环境都变了。这种变化要求我们需要一种与“新常态”共处的方法。我希望你能致力于不可替代性,持续去学习。
2、数字化已是必选的生活方式
数字技术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字化已变成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理解数字化带来的种种变化,理解数字化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就要从定义和本质上去理解。
数字化先是一个技术上的概念,它就是把模拟数据转化成0和1表示的二进制代码。后来人们发现数字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它其实是一种模式,是通过连接,实现各种技术的创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通过这些把现实世界跟虚拟世界联系起来。所以从定义上来讲,数字化就是让大家重构现实世界成为数字世界。
而在本质上,数字化具有3个特征:
1.连接大于拥有
数字化的背景下,能不能够广泛地连接,比拥有什么更重要,更有意义。如果你有能力做广泛的连接,其实就有机会感受更大的可能性和价值创造。数字化时代跟工业时代的不同,就是这种连接产生的新可能性是有无限可能的。
2.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数字孪生)
在疫情防控中,线下的物理交流是被阻隔的,但是我们在另外一个世界(数字世界)的交流是更广泛、更密切、更直接的。当现实世界跟数字世界做融合的时候,我们能解决很多难题。
3.所有的变化都是由变化的速度带来冲击
今天不是变化带来冲击,是变化速度本身带来冲击。我们习惯说一句话叫:过去和未来都压缩到当下。也就是过去或者未来发生的东西,都在今天呈现出来,你必须接受这种变化。
所以今天无论是从事医学教育,还是其他专业的教育,或者专业学习、知识创造等,我们都要在两个背景下去讨论变化,一个是全球经济“新常态”,另一个就是数字化。
3、教育自我变革
今天,大学必须做的变革是什么?学科教育的自我变革又是什么?
我引用北大前校长林建华老师对于大学教育的一些理解和观点来作回答,因为这些观点给我非常多启发。
林老师提出,世界大学一直都在做教育改革,这种教育改革的要点是如何发挥自己的特点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比如斯坦福大学,它实际是一个工科学校,但是它更强调人文与实践对学生培养的影响。当人文与实践对学生的培养产生巨大影响的时候,斯坦福大学周边集合成了美国最强的技术创新基地。
耶鲁大学,它不断推进博雅教育和国际视野拓展对学生的影响,使它的毕业生能够真正地具有自身的特色,且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
美国还有一家很小的工学院,叫欧林工学院。它致力于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工程师。一个真正的工程师是什么?就是能够把一个概念、一个设计或者一个想法转化为产品。所以在欧林的教育改革中,它不断地以项目实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的提升。
北大一直在用多样化和自由选择的方式帮助释放学生的潜力,使北大的学生具有更多的学习可能性和交叉学科的特点,以及自主的思想和创造力的发挥。
沿着世界大学教育的改革,林老师提出:未来教育的关键其实是释放学生内在的潜力。所以他提出来要打开3个边界:
1.打开学科边界。让跨学科学术跟教育合作,建立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让学生拥有跨学科的学习和成长体验。
2.打开学习边界。师生能够拥有一段共同探索的旅程,把课堂的边界打开,让实践与学习做结合。
3.打开学校边界。让校外资源的教育跟学术协同;让学生发展的边界被打开;更重要的是老师发展的边界被打开。
我在工商管理的教育中,对于这方面的理解非常有感触。怎么能够真正地释放学生内在的潜力,的的确确是所有学科不断变革的方向。我们要真正在教育的过程中打开这三个边界。
4、医学教育和社会密不可分
从普遍的生活意义上去理解医学教育,我认为医学教育至少具有5个方面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功能。
1.医学教育应该是社会教育
医学教育所要承担的职责、功能比任何一个学科都要大。这次新冠疫情,大家普遍措手不及和无法应对,甚至非常困难,我认为实际上是跟缺乏免疫健康的基本常识有很大的关系。
知识很大的作用实际上是给我们稳定性,当你拥有知识、拥有思考、拥有教育的训练时,哪怕你遇到非常多的未知,但是你都可以用已知去理解未知,而带来定力。这也是我一直非常喜欢教育和愿意持续做大学老师的原因,因为知识可以给我们内在定力。
如果我们在医学教育中有比较广泛的社会教育的功能释放,那我们每个个体在这次新冠疫情危机中可能会相对稳定一些,所以我认为医学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2.医学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
我正是听了脑科学一位老院士的课,我才理解,其实人脑的智能本身是非常强大的,它可以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累积自己,所以它拥有了一些非常智能的部分去面对环境的巨大变化。如果我们在医学的终身教育中,持续地认知自身,对人类的每个个体会有巨大的帮助。
3.医学教育应该是安全教育
它对于公共卫生与安全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如果我们有一个覆盖面较广的医学教育,那我们为公共卫生与安全提供非常好的普遍意义的基础。
4.医学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
我们怎么科学地理解自身,又如何用现代科学去理解我们今天遇到的所有变化,有些时候实际上是取决于我们整体的素质。我们能不能科学地面对挑战,能不能真正地以健康去迎接所有的外部变化,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都非常关键。
这次疫情危机,我写了一本书《危机自救》。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那些在危机中取胜的企业,它们的管理者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有非常稳定的心理能力。这种稳定的心理能力,其实就是你用科学性、现代性去理解人与外在的关系。所以医学教育在这个方面,其实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我称之为素质教育。
5.医学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
在整个医学的贯穿过程中,医学教育都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同时又是一种呵护。如果你懂得对生命的敬畏和呵护,你就理解什么叫做真正的爱。
我们在商业过程中,商业之所以能够永续,也就是企业能够一直发展,不是源于这个企业自己多有钱,多强大,而是源于这个企业在提供任何产品的时候,赋予爱的承诺。当它的产品能够真正给人们的生活爱的承诺时,人们一定会需求这个产品,这个企业就得以永续下去。
5、医学,让生活更美好,让世界更安全
对于医学教育,我能够给出建议的东西很少,所以,我只能说出我内心中对医学教育的期待。
1.重建与人的联系
今天医学与科学、技术的联系更密切,但是我认为它应该与人的联系更密切一些,这样医学的价值才回到非常重要的“爱”的意义上。
2.重建与人类命运的联系
今天,我们怎么让人类的命运推动整个自然、整个社会的进步,能够更加健康,更加具有活力,更加积极和正向?实际上医学教育可以帮我们。
3.培养有仁心、懂仁术的医者
当有仁心、懂仁术的医者出现的时候,医学教育的价值就会被释放出来。
4.医学教育跟上技术变化的步伐
数字技术影响到各个行业,同样会影响到医学。
5.让人生活得更美好
生活美好本身的前提条件就是你要真正身心健康,我希望医学教育能够给我们带来这个部分的广泛支持。
6.让世界变得更安全
我相信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我们理解了医学跟世界安全的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自然宇宙的关系。
这是我作为一个非专业的人对医学教育的理解和期待。这种理解和期待,仅仅是讨论我个人的观点,也许不对,请大家包涵。
6、学习,痛并快乐着
我自己从事教育30多年,很深地感受到,如果不理解学与教的关系,可能很难取得教育的效果,很难让学生胜任他们所要面对的社会角色,也很难让教育回到最根本的价值中。
从学的角度,它真正取决于学生自己能不能够接受到更多。这是我禅修的时候学到的一个观点:“太阳把阳光洒在大地,它没有决定给谁在哪个地方撒多一点,哪个地方撒少一点。每个人能够得到多少阳光,其实是取决于你愿不愿意走到阳光下。”
如果你一直在有遮阴的地方,一定照不到阳光。只有你自己主动走到阳光下,才可以得到阳光的照耀。在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你自己能不能够主动去学习,因为只有你自己主动学习,你才可以得到。
我很喜欢笛卡尔的这句话,“你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你只不过越来越发觉自己的无知”。在医学教育中,我们学到更多的时候,才会发现世界真的更加神奇,人体本身更加神奇。而我们未知的东西更多,会激发我们更努力地探索,寻求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学”本身,我一直用了一个介绍叫做“痛并快乐”。如果有人告诉你学习是个快乐的事情,我相信一定不是说真话,因为快乐是没有办法真正学到的。学习一定是先痛,然后才快乐。
为什么学习一定是个痛的过程?就是因为它会否定,它会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在你不断地否定过程中,才能持续地提升,所以它一定是痛的。如果我们学的过程没有痛这件事情,那就一定是我们没有学到。
但是为什么它又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因为当你真正学到之后,你可以拥有很多可以做事的能力,你可以拥有跟别人合作的可能性,你可以去理解很多这种激发的能量,并拥有与其他人合作与社会所达成的一种自信。
这就是我为什么觉得“学”是痛并快乐。所以,你一定不要在意别人怎么教你,最重要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我自己在北大国发院负责整个商学,每一门课都有学生给老师打分。如果学生给这个老师打的分非常高,我就很开心,我不是为这个老师开心,我是为这个学生开心,他一定是学到了,所以他给老师的打分就会非常高。如果我看到一些学生给老师打分非常低,我首先并没有为这个老师感到难过,我主要是为这个学生感觉难过,因为这就意味着他没有学到,就意味着他没有理解,就意味着他没有收到老师给他的东西。
理解“学”的问题之后,我也想跟老师说什么叫做“教”的问题。请老师一定要记住,“教”是行为示范。“教”主要就是讨论作为教育者本身,你的个性思想、精神生活,其实能够激发每一个受教育者,在这个激发过程中,学生的反省就是你本人的反省。
我曾经跟一个超过40年教龄的老教授聊天,他说其实老师是多彩的,老师不会是一个颜色,他的学生长成什么样的颜色,老师就是一个什么样的颜色,因为老师影响了这个学生。
我想这就是教和学的关系,我也很希望大家真正理解老师对知识和教育的认知,去理解学生怎么学知识。
7、医者的仁心与爱
这次疫情对每个人的考验都特别巨大,尤其是医生。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完全不认识的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疫情最难的那一段时间,一个又一个疲惫但坚韧的身影,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得到人世之间卑下的自私和高贵的无私之间的对照。
医者是什么?当医者把这个名字撇下荣华,披上卑微,心存平常,而且忍受痛苦的时候,当他能够分担苦恼、负担他人的担子、供应他人的需要,甚至自我牺牲的时候,其实他就接近伟大,这就是医者。
在一个强调个体价值的环境里,因为医者的付出和爱,我们发现缺失彼此的守望与互助时,个体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几乎所有的行动和愿望,都跟其他人的存在息息相关。我们几乎所有的行动和愿望,都跟其他物种的存在息息相关。
我自己是一个做管理研究的人,我一直希望通过知识和研究推动中国企业的成长和进步,而且我也很清楚企业能够存续,就是因为商业以爱、惊喜和可靠来呈现生活的意义。所以企业因学习而进步的每一份付出,都是加持。
2020年春节后,我们不再在一个熟悉的世界了,我们遇到的所有东西都跟疫情之前不一样,而且不确定性会成为一种常态。在这样的一个常态中,怎么寻求自己的稳定性?
爱因斯坦说得非常好:“如果人类还希望活下去,你就要寻求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还想拯救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中的生命,爱是唯一的答案。”
医者在这次疫情中,让我们去理解什么叫做仁心与爱,让我们真正去懂得人的价值必须体现在他能给予什么,而不在于他能获得什么。知识与专业的价值体现在它给予的可靠性,更在于它不辱使命。我对医学教育的期待已经在疫情中医者的身上看到,谢谢大家,也期待大家。(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