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在生命的演化历程中逐渐演化出了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体系。我们人类就是生活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而地球陆地的不同区域,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分布着不同的陆地自然带。
生活在不同陆地自然带分布区中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逐渐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演化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那么,世界陆地自然带有哪些类型,这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陆地自然带是指地球表面呈带状分布,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陆地自然带是最能直观反映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每一个陆地自然带,都有能代表该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
一个地区自然带的分布,也就是典型的植被分布主要受到了气候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两大方面,分别是水分和热量。从水分角度来看,水分从多到少对应的自然带类型分别是森林自然带、草原自然带和荒漠自然带。森林自然带多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上,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是森林分布的主要地区。而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的半干旱地区,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多分布草原自然带。
地球表面那些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植被难以生长,多分布荒漠自然带。影响降水多少的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降水总体上从沿海到内陆递减,而且这种递减情况在中纬度地区 表现得最为明显,特别是亚欧大陆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我国的东北地区往西往新疆地区前进,就能清晰地看到陆地自然带从森林、草原到荒漠的变化,由于地处温带地区,所以分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热量是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另一个重要气候因素,由于从赤道往两极地区,热量不断的递减,所以在水分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陆地(森林)自然带就会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具体来说,比如从我国的海南岛一直往北到黑龙江的漠河地区,陆地自然带会从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更替,由于热量不断减少,森林树种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上述从赤道往两极的变化,就是“纬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往内陆的变化,就是“干湿度地带分异”,是地球表面最为主要的地域分异规律。当然,由于不同地区地形条件的不同,使得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更为复杂,比如在非洲赤道附近的东非地区,由于海拔较高,从而改变了降水情况,所以自然带类型分布的是热带草原带。再比如,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虽然距离海洋很近,但是由于地处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荒漠自然带。还有,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自然带主要分布的是高寒草原带和高寒荒漠带。
高寒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