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查回国的机票,意外发现航线倒是通了不少,不过价格暴涨。
本以为只是疫情逐渐明朗,一方面交流会正常化,需求自然会增加,另一方面航空公司报复性上涨,会把损失追回来。
谁知看了看几个同学朋友群,都在说现在中国对新冠肺炎的整治有了效果,而且一整套的治疗管控措施强力有效。
而病毒在国外却在漫延,很多国家管控上明显不如中国有力。
现在国外的疫情发展已经超过国内了,甚至有些国家已经失控,而且看样子混乱还在继续。
有一部分有条件的人是特地跑到中国躲当地疫情发展的,这可能是事件带来的副产品了。真是让人无语。
2:
可以说,这次疫情虽然是黑天鹅事件,然而又一次证明了不破不立,危机中总是孕育着新机。
瑞典病理学家福尔克·汉申说“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传染病是全人类的战争,历史上,人类重大的进步往往是在重大灾难后。
前一段时间在土耳其,看罗马时期留下的叹为观止的雕塑,想想中国画中的人物比例,不由叹气。联想到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巨匠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都是对人体比例了解非常准确的大师。
而这种了解又离不开解剖学的兴起。
1347年到1353年的黑死病,造成人类7500万人死亡,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人口,无疑是一场人类大灾难。
在黑死病爆发最多的佛罗伦萨,几乎十室九空,宗教不再产生作用,为了探究病情,很多人都开始剖尸体,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你想了解人就必须解剖尸体。很多不是从事医学行业的人也开始了解解剖学的实践和研究,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就是其中两位非专业但非常著名的研究者。
对于现代世界来说,现代卫生医疗条件已经远超十四世纪,黑死病这样的人类灾难估计很难重演,但现代社会的交往流通也远胜于中世纪,对世界经济的打击只怕不会小了,美股一天就暴跌了1000多点,可见短期内损失会非常惨重。
对于中国来说,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短期来看负面作用很大,这段时间,好些企业面临无法承担的困境,熬不过去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长期来看却未必不好,这次重大危机对中国的经济结构性调整、新兴商业模式的催生以及智慧城市系统的发展等等很多方面反很可能是有积极作用的。
起码,我觉得机器人行业一定会加快步伐。我们现在正在合作的优秀企业几乎80%以上会受到影响,但看样子起码有一半以上受的影响是不只是负面的。
3:
我们在二月初时也对客户做了调研,当时即使在最差的情况下,也有客户状况不错,招聘根本一天没停。
当时甚至有海外旅游类客户逆向投资中国市场的,也让我惊诧得很。现在看来,似乎这些客户相当有先见之明。上周看到欧美股市的大暴跌,不由又想到这家客户,真是让人叹服。任何危机时,总有些企业会做出当时觉得不对,马后炮才会觉得英明的重大决策。
疫情对企业战略方向甚至是我们的生活习惯都有很多不可逆转的变化。
有些事慢慢做很难,战略调整在正常的环境下很难下决心。但一旦调整了,就很难变过来。
比如,很多线下的传统零售,谁都知道,线下零售结合线上是趋势,但就是有很多企业无法顺利转型。
前天看到有个线下鞋类大企业,全国门店都无法营业,损失惨重,不得不在朋友圈卖鞋子,事实上,这家巨头从前不是不想转到线上线下结合,但线下业务好,老业务渠道转变阻力大,线上业务做不起来,就一直没转过来。不过经此一疫,连CEO都在线上卖货自救了,我想,这个企业是再也回不去了,因为趋势是不逆转的,本来温水煮青蛙,这家企业年年萎缩也转不成,现在不破不立,也许这次死不了,反而立刻能转型成功了。
4: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是如此。
对于工作的认识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往往是重大冲击才有重大变化。
SARS非典时我刚工作不久,对我的影响深刻,在那段时间我积累的对周边环境卫生的关注度,以及对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让我终生受益。
自SARS以后,不食用任何“特别”山珍野味,“分餐制”和“公筷制”在我和我能决定的地方一直严格贯彻执行,我无法影响的地方尽量自我保护,比如自带水杯,自带酒精棉,如到卫生存疑的地方,只吃整只水果......
有朋友对我说,趁着这次疫情,他又再次跟父母分析了“食不言”的重要性,总算让他母亲和太太改进了喜欢对着一桌饭菜大声唠叨的习惯。
我也相信纸巾、消毒湿纸巾、免洗消毒洗手液这些出门必备,饭前便后随时洗手,生病戴口罩的习惯等等这些,估计会成为很多人的习惯。
至于提升免疫力,注意生活质量,更是成了大家共同的认知,中国人的生活是在改进,但很多陋习每经一次重大疫情就会有大的改进。
疫情隔离在家,也让很多人重新修正了自己人生的优先级,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人的关系。
正如一位朋友说,即便是每天躺床上刷微博刷朋友圈,也可以学会在真相和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冷静冷静,让子弹飞一会儿,久而久之,独立思考和辩证求真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提升的。
人生所有的经历,无论好坏,只要有好心态正确对待,都是一种成长。
你在这次疫情中得到了新机,还是还在经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