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放弃年薪10万,只要5分钟”:90后不怕辛苦,就怕委屈

上周,一个朋友有些无奈地和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工作不仅看钱,更看心情。

她对接的合作公司95后商务小哥,和老板大吵一次后,立马提出离职。小哥负责一个项目的投标方案,折腾大半月却没中标。

领导在公司群里把小哥哥骂了一顿,还@他的上司,噼里啪啦丢了一堆“要落实员工责任制”、“提高人员从业水平迫在眉睫”这类酸溜溜的官话。

事实上,落标原因主要是价格过高+设备参数符合度一般。

商务连续熬夜几个晚上整理材料、修改了好几轮、报价也是老板拍板的,最终被老板不问青红皂白地臭骂。

据说,还不止一两次这样。

你可能觉得,这个年轻商务太冲动了吧?说两句有啥大不了啊?

可我认为,这不叫冲动,有些委屈本就不值得忍受,离场即止损。就像下面说的3种。

01、“莫名其妙的制度,让大家精疲力尽”

本来么,制度是为了让大家更有序、更高效地工作。但偏偏,有些制度的存在目的,好像就是为了拖垮每个人。

有位读者和我说过这么件事。

她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但她迟到、调休、甚至不参加周末活动,都是要扣钱的。

哪怕前一天加班到晚上12点,第二天依然要早上9点考勤;哪怕请丧假回老家3天,都要扣全额奖金。

大家苦不堪言,老板却振振有词,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

咳咳,好的制度才能成方圆好么?

烂的制度,就像破铜烂铁组成的地基,无论上面盖的是什么、无论多么严格地按照计划实施,倾覆倒塌,亦是难以摆脱的结果。

许多人都认可雷·达里奥在《原则》表达的观点:公司里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其实这句话有失公允。

公司里大部分的问题是制度问题,只有制度正确的时候,才可能是人的问题。

你想想:

假如好员工与差员工都拿一样的年终奖,还有人愿意卖命干活吗?

假如只能靠熬资历才能升职加薪,还有新人愿意加入吗?

假如只有惩罚没有奖励,还有人愿意真心付出吗?

从投资角度看,这种“收益有限、亏损无限”的操作,简直是最糟糕的策略嘛。

02、“吃苦不要紧,请告诉我理由”

我部门里一位刚毕业1年的同事被外派参与新项目。

大家都私下说,那项目是个麻烦的大坑,外派回来的人无一不大吐苦水,加班至凌晨3,4点是家常便饭。

同事回来后我们纷纷问他,怎么样?听说很辛苦啊?

他点点头,又突然摇摇头。

“确实工作量很大,但这不是主要问题”,他叹了口气,“原来我想着,参加这种大型项目攒攒经验蛮好的,结果他们让我一个搞开发的,整天刷文档格式和打印材料。”

对他而言,吃苦不要紧,但必须有意义。最受不了的,是不知道这苦吃来做什么。

我一直觉得不少人对“吃苦”二字有点误解。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

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

特别认同。

你大热天不开空调盖着棉被、大冬天0°穿着短袖跑出去、不打车徒步10公里……这些都叫吃苦,但,意义何在?

同样,你996、247地扑在工作上,倘若只是日复一日重复着枯燥无味的劳动,没有金钱回报、没有个人成长,甚至被人洗脑“应不求回报”……

这种苦,吃得越多,垮得越快。

03、“因为连续业绩第一名,再也没人喊我吃午饭了”

你估计以为,优秀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实际上,那是受老板的欢迎,不少普通人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多少有几分抵触。

“都在同个办公室,你凭啥那么秀?”

我同学刚跳槽没多久,就成为部门业绩No.1。开始她还没发觉什么不对劲儿,直到几个月后,她发现午饭时别人都是三三两两,而一开始喊她一起吃饭的几个同事,再也没主动叫过她。

这还不算什么。

同样做分析报告,其他人就写5,6页,她提交了一份近30页的报告。一位同级别的员工话里有话地丢了句:“你这么厉害的才写30页啊?看来我写5页写多了。”

看过一个挺有意思的调查。

汽车质检员要检测汽车的排放数据并判断是否合格。这本是非黑即白的问题,调查意外地发现,质检员其实是区别对待。

对收入与自己差不多的群体,也就是普通车格外宽容,即便不太符合要求,也有机会勉强过关。

对代表富裕阶层的豪华车,质检员则表现得格外严苛。

显而易见,质检员对豪车消费者抱有嫉妒情绪,对普通车消费者又抱有“物以类聚”的共情心态。

总有人劝你要合群,可你知道——

容不下别人好的人,要远离;

容不下别人好的环境,是深渊。

尤其是那种塞满职场老油条的地方,你越出众,就越受排挤,除非你变成和他们一样混日子,他们才会心满意足地接纳你。

好委屈,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那个乌烟瘴气的环境。

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到像Netflix那样,为了吸引和管理人才,公然表示“只招最优秀的,把不够优秀的请走”。

所以,只要你有真材实料,请行使你的选择主动权。

最后

过去,保住饭碗是职场头等大事,现在,我们想要的是选择饭碗的底气。

个人与工作的关系应该是个双向循环,你通过工作,实现个人乃至团队的价值,而工作带给你财富与成长。

这是“成长型”。

反之,卑躬屈膝地单向隐忍,忍受令人身心俱疲的制度、忍受重复性的无聊工作、忍受由于优异而受到的排挤,你为了工资,每天咬牙切齿。

这是“消耗型”。

千万别以为,吃苦后就能享乐、风雨后就是彩虹。

唯有意义,方才值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年薪  年薪词条  委屈  委屈词条  不怕  不怕词条  辛苦  辛苦词条  放弃  放弃词条  
攻略

 新员工培训的13条钻石法则

如何培养员工是很多公司的难题。日本管理学者畠山芳雄认为不同的对象都有特定的培训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对待新员工要用什么样的培养方式呢?畠山芳雄总结了13条...(展开)

攻略

 ​节假日后不想上班怎么办

节假日后不想上班怎么办节假日后不想上班怎么办1、沟通得不到上司的赞许,多半是工作方向出了问题,及时的沟通比一个人想破头好得多。和同事多聊天,哪怕是与工作无关的八...(展开)

攻略

 来自google顶级招聘专家的找...

 嘘!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吗?实际上,我可以与你分享从一位谷歌(GOOG)招聘人员听到的八种求职秘密吗?你可以从一位见过几千份简历,负责这家互联网巨头的招聘人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