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当下这个时代中最具矛盾的行业之一,既光鲜,又处于被科技取代的危机中。
电影剧本中需要高大上人设的时候,翻译经常被选中。去年热剧《亲爱的翻译官》中,杨幂和黄轩扮演的翻译官,衣着光鲜、频频现身于各类国际会场、名流酒会,看的很多观众心生向往。
但我们同时也看见,几乎所有讲述人工智能带来职场危机的文章中,首当其冲要被科技取代消失的行业预测名单里,翻译总在前几位出现。
J是一名从业20年的翻译。我们是在工作中认识的。
这小半年我都在同一个咨询项目上,案子是美国的一家公司并购了本地的企业,美国总部定期派人到中国现场支持,翻译官全程陪同。第一次见他,只见一中年男子模样,穿长款呢子西装,五官长的端正严肃,带一副圆边眼镜,和我心中翻译官的形象匹配极了,他开口,用压在喉咙里的低沉声音自我介绍他叫J。
平日里,他有时像个隐形人,让人察觉不到他的存在,偶尔目光扫到,只见他嘴唇快速的抖动着,他身前的老外频频的跟着点头。有时候,他也会跳出来说话,替他身前的人物发声,只听他专业术语表述的精准,转述敏感话题时,用词颇为得体,分寸拿捏得当。我心中暗暗称赞不已。
终于在茶水间,有了一次两次的交集,趁某日不忙,我们聊起了翻译这个行业。
1.20年前,月薪2万
“我觉得你们的行业很高大上,翻译工作者都很厉害。”我直抒胸臆。
“曾经光鲜过。”他告诉我。2000年再往前,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还很低,会说外语的人,那都是稀缺资源,稀缺就值钱。
“有多值钱?”我问。J坦诚和我分享了翻译行业收入水平的今昔对比。现在的口译工作者每天收入几百到几千元不等,但关键是,20年前也是这个数字,而20年前的钱比今天好用多了。我脑子里快速算了一笔账,2000年北京的房价还不到3000元一平,一个翻译工作者的月薪可以达到小2万,工作2年就可以在北京全款买下一套100多平的房。
“而且那时候翻译官地位很高,中国人里面,能说一口流利洋文的人不多,你会说,大家就拿崇拜的眼神看你。”J接着讲,“那时候,很多的大型国有企业,第一时间响应号召走出国门,可是没有会说英文的人,业务就做不成功。于是,那个年代的很多翻译工作者,直接就被提拔为企业的高层。”
“可惜,最好的时代过去了。”正说着,J叹了一大口气,将故事从20年前切回到了当下。
2.今天,这行越来越难
“会说外语的人越来越多了。”J看着我说,“像你们公司,现在的外企基本都是双语工作。留学生很多,甚至还有不少海外长大回国工作的孩子,英语说的很地道,我们的工作就被挤榨的厉害了。”
以前供需不平衡带来翻译工作的红利期已经慢慢褪去,市场冷静下来后,被掩盖了的很多工作性质本身导致的短板,已经慢慢暴露出来了。
比如我们的工作性质就只需要集中精力翻译当下的时刻,所以翻译工作者习惯了去捕捉点,而少关注了全局,我们积累的很多知识结构是不够完整的。
再比如我们的工作,是不存在独立自主的环境的,永远在为他人做嫁,个人的成长空间就变得有限。
客户看你的目光和对待你的态度,也不再像20年前的毕恭毕敬,他们开始将翻译行业视作普通的服务业,把你当翻译工具使,有时还会甩锅到你身上。
而其实,翻译工作者是需要在语言和文化中慢慢被孕育,在行业和知识中慢慢被丰富,所以,一个优秀翻译工作者需要较长的成长周期。而当前的市场在很多方面都缺乏耐心,对翻译这个行业也是同样。
作为翻译工作者,需要一边慌忙应对这个有太强功利性的市场,一边坚守翻译工作者的信仰。当市场恶意竞争,天平无法倒向那些坚守中的优秀翻译工作者时,很多失望的人选择了改行。
J把眼睛转向窗外,突然不再说话。
“那你呢?也失望吗?”我说。
“我吗?倒不会。”J说,他已经在这个行业做了小20年,可以看到这个行业里的很多东西。翻译行业从来都在向前演变,从未停歇。当翻译金字塔的底层铺了越来越多能讲外语的人,那么翻译工作者可以向着金字塔的顶端挪动身躯,去提供更专业领域的翻译服务,去让翻译工作契合更多新时代下的市场需求。
翻译工作者有时候像一条管道,不同的人和不同思想,都通过这条管道被传输着,作为管道,时间久了,沉积下来了很多的东西,这是翻译工作者获得的额外馈赠。如果说记者本身是一本记载世间百态的书,我觉得翻译工作者也是。
今天,翻译这行越来越难。
但坚守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晴朗明天。
3.未来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很多人都在预言,翻译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彻底取代。我问J是否也相信这种说法。
“或许吧,但肯定还要很久。”J说。
语言的背后是逻辑。前因后果,相关语意,背后深意,文化差异,措辞用句,语言魅力……太多无法计算与量化的因素。
即使人工智能能翻译出对的内容,但是“能做”和“做好”依旧相差很远。就拿讲英语这件事来说吧,能讲英语的人很多,讲的好的人就不多了。
最后他说,你看目前市面上的这些所谓的智能翻译软件,翻译出来的东西真的是没法看。讲这句话的时候,我在一个老翻译工作者的眼中,读出了骄傲。
4.每份工作,不都是苦甜参半?
“你后悔过吗?选择了这份工作。”这是这次聊天中我问的最后一个问题。他没有给我答案,而是给我讲了几个故事。
从事翻译工作近20年,最有趣的事情。
曾经,他的客户是美国USPA(美国国家跳伞协会)的跳伞教练,USPA是世界最权威的跳伞颁证机构,制定着世界的跳伞规则。项目结束,客户带他去了跳伞基地,把他绑在自己的胸前,完成了一次专业跳伞,6000米高空自由落体的90秒,刻在了他20年的从业经历里。
从事翻译工作近20年,最可怕的事情。
曾经去非洲为一个铁路项目做翻译,一到非洲就被当地的土著劫持了,被蒙着眼睛推进一个坑里,后来他们收到赎金又把自己给放了。
从事翻译工作近20年,以后还想做的事情。
“做个大学英语老师吧。”J很快给出了答案,“想将多年的工作与经历,在学校中做个总结。也许年轻的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受益。”想了一下,J接着说,“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少些出差,多留点时间给家人。这些年,随项目东奔西走,经常因为一个项目,半年都着不了家。”
“以前可以,但现在不行了。”J说他去年刚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已经三个月没见到女儿了。他觉得女儿应该和爸爸多亲近,长大了性格会更刚毅。说罢,主动拿起手机给我看他女儿的照片,我抬头竟瞥见那张永远严肃的男人脸上突然浮现了温暖。
每个行业都在时代中浮沉变化。
每个人都在其中留下了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