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精彩的故事,讲的都是那些逆袭的桥段。
8月的午后,空气中满是燥热的味道,我的书桌上摆了一架迷你小风扇,我的脸已经凑到离扇叶1cm的距离,丝毫感受不到一丁点儿凉风,索性把脑袋往桌子上一趴,插上耳机,期待音乐能麻痹体表的知觉。
就在青春的九局下半转啊转
我把帽子反戴还会不会有大逆转
人生是一场棒球比赛九局打完
还会不会有延长加赛
……
那一年,我18岁。记得住歌词的年纪,却读不懂很多歌词的意义。我将眼睛看向窗外,炎炎烈日挡不住男生们在球场上驰骋的热情,比分牌显示5:1,处于下风的队员把帽子反戴,眼睛中射出炽热的对“逆转”的渴望。我将目光挪回教室中,上一次月考的成绩榜单还张贴在黑板旁边的墙上,我心中用一秒钟迅速滑过了要在下一次考试中“逆转”的想法。这些便是18岁的人生对何为“逆袭”的全部解读。
那时候,校服包裹下的我们,并没有大不同。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价值体系还被拦在学校的围墙之外,生活扣除了被书本占用的时间以外所剩无几,也就没有太多比较的空间,何谓势均力敌的爱情,我们依旧懵懂,下一代的起跑线,距离我们还很遥远。没有差距,也便读不懂逆袭的意义。
随着高考的成绩成了定局,我们被冲进了高速的赛道。开跑的枪声打响,差距便从各个维度拉开。从校园开始,到实习,到职场,到收入,蔓延至谈吐,眼界,生活品质,乃至另一半,下一代的教育与前程……
他加班加点月薪几万,我加班加点月薪几千;
他在早晨的阳光里看车山车海,我在香水与汗味夹杂的地铁里看人山人海;
他外出旅游用无数的白金会员卡享受海景房的至尊早餐,我和朋友搜刮无数攻略最后选择青年旅舍;
他忧愁着要不要给宝宝换一个保姆,我焦虑着老家的父母不按我们的方式带孩子;
......
猛然抬头,眼前已是道道鸿沟,恍惚间,耳边回想18岁那年听过的歌词:
就在青春的九局下半转啊转
我把帽子反戴还会不会有大逆转
逆袭的人生,我可以吗?
1 每个人都曾被一些原因,挡在命运的门外
我们都曾在那一车不值钱的纸张之中,试图翻出自己的《人生》。
1983年,他高考落榜。他最大的梦想是在酒店做服务员,或者是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每一次求职都以失败告终,他悄悄打听拒绝背后的原因,竟然是——长的丑。无奈,他只能靠踩三轮车给别人送杂志,将自己养活。可不想,命运的转折正藏在这一车不值钱的纸张之中。他在身后的三轮车里捡到了一本路遥的《人生》,被小说主人公曲折的生活道路深深打动,那个午后,一个瘦小的身影窝在街角,如饥似渴的一页一页翻看着手中的纸张,书过半本,太阳已悄悄下山。那个晚上,他决定了:继续参加高考。
从那天起,命运开始眷顾他。第三次高考,依旧未及线,但是由于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他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当英语老师,创立翻译社,用翻译官的角色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摸到了计算机,登上了互联网——至此,他摸到了逆袭人生的命门,之后,中国黄页、阿里巴巴……一个上轨的人生开始在他的生命中一步步推演开来。他就是马云,自诩风清扬的一代创业宗师。
1998年,他,没钱,没名,没女友。因为在单亲家庭长大,他性格里带着些沉默和孤僻,习惯用压低的帽舌去避免与这个世界直接的目光接触,唯有音乐是从小到大最信任的朋友。没考上大学,不得已去了一间餐馆做服务员,挨过老板暴骂,也被苛扣过薪水。
逆转的机会总是公平的降临到每个人身上几次,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没有抓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台湾乐坛老大“相中”,进入公司担任音乐制片助理。他不停的写歌,结果总被搁置一旁,有的甚至当着面被扔进垃圾桶,但是他从未停歇的写着,终于有一天,这位乐坛老大对他说:我给你10天时间,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我们就从中选出10首出唱片。那一天,他先跑去便利店买了一整箱的方便面,然后把自己关进工作室,夜以继日的写,写到流鼻血。10天后,他的第一张专辑问世,专辑的名字叫《Jay》。
终于,他们站到了各自世界的舞台中央。所有与当下形成巨大差异对比的过去,再说出来反而带着几分喜感。光芒在心头一晃就散,久久萦绕散不开的是好奇:踩三轮车汗流浃背的午后,他是如何恰巧翻开这本《人生》?在酒店做服务员的梦想又是在哪一刻变了模样?如果没有那写歌写到流鼻血的10天,Jay还是Jay,或者不是了?命运中似有道机关阀门,只有按下它,人生才能开挂上轨,可它又藏在何处?
每个年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逆袭路要走。
2006年,我手握落败的高考成绩单,被命运冲刷进了正式的赛道里。那是一个普通又朴素的大学院校,班主任曾经最大的梦想是留校当老师,她做到了。她将心中最美好的世界描绘给我们看,关于北京户口,关于体制,关于那个当了厂长的大学同学……有人在其间也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我隐约觉得梦想不在这些故事里,但又说不清在哪儿。
每个迷茫的人都曾在那一车不值钱的纸张之中,试图翻出自己的《人生》。
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城注入了一股全新的血液,每天吹在脸颊上的风似乎都在唱着“北京欢迎你”,带着暖意。春风席卷了所有京城里的校园,我们学校仅有的几间大教室被征用来作为志愿者的海选现场。那一天午后,我穿上最有精气神的衣服,擦了淡淡粉底与唇彩,面试完毕转身离开前,我眼角的余光扫到对方在纸上画了一个勾。这一勾有多重要?现在看起来特别不重要,早已经从写满字的简历中移出去了。可当时的我欣喜的以为这一勾能在毕业后帮我敲开梦想的大门。
2009年,我为人生画上了第2个勾——全奖的美国半年交流。2010年,我为人生画上了第3个勾——在曾经交流过的学校继续读研。在学成归国的飞机上,我的眼睛透过云层似乎看到自己的梦想在北京的土壤上盛开。可从未想到过的现实是:能和国内普通院校联谊交流的美国院校,很可能是一所更为普通的院校。零实习经验,让简历空洞的像一张白纸。我以为的逆袭的开端,不过是一个人的自我想象。第一通面试邀约电话,直接将我的所有的骄傲砸到泥土里。我一把挂断了电话,让我曾经做过的梦还可以在空中再停留一会儿。
一封封投出去的简历,一通通面试电话打进来,把我强行拉回到现实中——看,这些就是适合你的工作。失意的人生,只能找老同学聊天缓解,老同学转给我一条短信,那是一条他收到的面试邀请,他说:我已经在国企落户安家,不然你去试试吧。我打开短信,是一家外资的猎头公司,短信里有详细的公司地址和联系人。第二天,我带着简历站在了这家公司的门前。过了一周,我正式来这家公司报道上班了。上班第一天要求把入职材料交给HR,我直接把材料放在了面试官的桌子上,因为我还没搞懂书本上的HR在企业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会坐在哪里。
我用做猎头的岁月,在一份份简历里,一段段面试中,读到了很多人的故事。有些故事让人扼腕叹息,感叹命运不公,但是又很想敲敲简历,问问里面的主人公,你可曾努力寻找过出口?有些人隔着电话线好像能看到他朝天的鼻孔,再看简历,可能50万的年薪,把他变成了这般不可一世的样子。职场,比我想的要有趣。不过,让我激动不已的是,我用不同故事中的片段,竟拼凑出了一个自己想要的人生样子。那个晚上,我决定了,在职场中再出发。
从那天起,命运开始眷顾我。4A广告公司,HR咨询,互联网,创业,管理咨询……直到2017年《我的前半生》爆红银屏,越来越多的人向我询问,没有光鲜的教育背景和实习工作经历,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回答说,故事还得从2006年那年讲起,我手握落败的高考成绩单,被命运冲刷进了正式的赛道里……
每一个逆袭的生命都曾在最初的时光中,在岁月里踩下凌乱的脚印。在按下某道机关阀门后,前行的脚步开始慢慢清晰。
2 逆袭是最刺激的人生体验
选择一路庸庸碌碌无所为;
选择一路高调唱到末日的尽头;
选择用逆袭走过人生的秋冬与春夏。
这三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
无疑,逆袭是最刺激的一种。
我保留着这一路走来所有的名片,每一次将旧名片放进收藏盒中,领回来一盒新的名片,我都会开心的抓着它看许久,像抓到糖果的孩子。可印着同样公司名字的名片面前,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表情,有人漠然的将名片一把接过塞进包里,这不过是他的背景下的“理所应得”,甚至还不能算是“最好结果”。将“一路高调”设为人生基调的人,很大的收获只能换回小小的喜悦,很小的失去却能换回大大的失意。只有逆袭,心中才会被走过的长长的一路,撑出大大的空间,而感恩与喜悦需要有练习的场所。
逆袭的人生是更长的旅途,可以欣赏到更多沿途的风景。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存在的原因是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的人一起认定这便是宇宙的中心。逆袭的人在鄙视链条至下而上的攀爬过,眼中看到过更大的世界,心中便装着更自由温暖的情感。说自己心中从来不曾有过鄙视链是不可能的,鄙视链逼着你最初的那段成长。但是当我变更行业和岗位,当我经历过的一个行业处于另一个行业的鄙视链下端,当我做过的一个岗位被另一个岗位的人所鄙视时,鄙视链这种东西在心中便索性瓦解了。不属于任何一个世界,反而拥有了更大的世界。链条捆住了别人,也捆住了自己,没有链条的的职场,是自由的,下一站,去哪里?想去哪里去哪里。
去年开始,不断有平台找我做职场方面的分享。今年,有出版社接触我写职场方面的书。几天前,公众号后台有同学留言说,谢谢我给她职场的建议,她的迷茫已化解大半,并且建议我开一个平台,可以帮助更多有同样职场困惑的人。我发现:原来逆袭本身,便是价值啊!
每个人都在心里锁起来了几个布满灰尘的房间,可不知房间里面有珍宝。珍惜可以被逆袭的角落,用一两段逆袭,填充起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