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周我们有位地产行业的候选人X最近得到的一个地产前二十强之一公司A的Offer。
这个机会是我们的猎头顾问去年四季度就推荐给X的,X也通过了几轮面试,到了口头谈Offer阶段,但那时X又犹豫不想动了,因为去年地产行情对比前几年,就已经很不好,大家以谨慎为主,X所在的B企业虽然有所下滑,但X总觉得公司基本面还不差,还寄希望春节后能拿到年终奖后再看机会。
想不到今年遇上了更大的危机,B公司比去年状况更糟糕,X联系我们,问这个机会还在不在,经过再次面试,客户对X还是很满意,于是再次走流程,最终发了Offer,但Offer发下来,比去年口头谈的下降了不少,职级和薪资对比现在他所在的前五十强B公司的岗位职级都是下降的,A公司HR也很无奈,今年A公司普遍严控了薪资和职级,降薪降级很普遍。
如果单一比较还算了,但去年X有位下属去年也跳槽到这家公司,无论职级薪资都比X高一级别,虽然X很想接这个Offer,但实在觉得太下面子了,X当然还想再看别的机会,但目前市场上符合他要求的机会非常少,X左右为难。
不得不说,今年这样让人不平的情况很多。
无论是前几年大火的互联网还是地产,还是一向稳定的生命科学,薪水大涨的现象非常少,降薪降职虽不能说是普遍,也是极为常见。
这时候跳槽,接到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Offer也就越来越多了。
二
像X这样辛苦找工作,接到的却是鸡肋Offer,怎么办呢?如何选择,当然是根据当时当下的每个人的情况。
1、以稳为上,放弃Offer,“弃之可惜”未必可惜。
很多人一遇挫折,就会动跳槽之心,开始行动,就难以自拔,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哪哪都不好,到市场上转一圈,接到的Offer不理想,还是会不服气,总想着自己怀才不遇,不断找啊找,一定要找到一个勉强能入眼的就跳了。
实际上很多矛盾不是跳槽能解决的,有些Offer不行,很有可能就是自己市场价值的体现。人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耐。
现在职场是公开流动的,当环境不理想时,完全可以去市场上看一圈。
如果Offer不理想,自己处于主动求职的状态,通过外界的反馈,也能了解市场,反思自己。
如果现在的公司大的基本面没有问题,只是诸如自己人际关系、上班远近此类问题不建议现在快意恩仇,能忍就忍,应该更专注在工作上,提升自己的话语权,不宜主动跳槽。
最近出现了很多岗位调整现象,很多是公司应对环境变化的措施,个人认为大部分属于正常的个人调岗,应该尽量接受。
所以我们劝X,如果公司本身状况还可以接受,如果只是内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公司有暂时的困难,可以不接受这个Offer,继续等待机会。
2、接受现实,接受Offer,“食之无味”未必无味。
应该说从去年起很多行业就不景气,今年受疫情影响情况更糟糕。不得不说,很多人处于被动求职中。
疫情影响远未结束,后期经济走势不乐观,不能用习惯的去年、前年或之前的行情比 我们活在当下,只能着眼未来。
前天看报道,迪斯尼会暂停十万员工的薪水,我每天都会关注各大公司的招聘信息,应该说,好消息真的不多。
很多行业的招聘会在今年甚至更长时间再也难现前几年的盛况。这时候,再用过去的期望来看,后悔没有早跳槽,是毫无意义的。
世上知道的道理中最无用的就是“早知道”了。
在鸡肋Offer出现时,要进行分析是哪些方面让自己感觉“食之无味”。将所有不满意的因素排列出,进行重新对比。
比如X,当我们指导他将他所有不满因素排列出后,他发现其实他最不满意的是他原来的下属比他级别高,其他条件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让他考虑如果没有那个下属因素,他会不会接受,最终他还是认为当前的环境下,A公司开出的薪酬是市场价,而且A公司比B公司状况好很多,压缩成本其实对公司长远是有益的,他的岗位机会还是远好于在B公司的。
最后X虽然有所遗憾,还是接受了Offer。
三
经济受疫情影响还在恶化,全球供应链受阻,从就业市场来看,真是非常不景气。全球各大巨头都在紧缩中。
四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月GDP数据同比-6.8%,可算很难看,看看各行业的统计数据 都很不乐观。
去年有人说2019是近十年最差的一年,可能会是未来十年来最好的一年,还觉得只是浪漫情怀的说法,现在看来真有几分可能。
我们难以预计未来十年经济会怎么样,但是在职场上,认清形势,观察趋势,审慎选择,认真工作,努力提升,尽量多创造价值,多关注市场信息,与专业人士保持沟通,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相对把握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