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波知识付费的浪潮下,诞生了不少知识网红以及付费平台,这些新时代的知识媒介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也收割了无数的拥趸。在这个全民学习的大背景下,如何避免成为“知识”消费者,而成为知识运用者是这个背景下极为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件事。
知识层级
首先,在我判断是不是真的是好知识的前提条件,是这个知识是来源于一手还是二手,一手的知识通常是知识创造者通过自己的思考以及实践出的精髓,这类知识不乏一个框架结构以及具体的细节,可知道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背后的原理。而二手知识通常是直接照搬一手的知识来源直接打包出来呈现结果,在吸纳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二手知识的学习成本极低以至于我们的初级大脑更倾向于二手知识,可二手知识往往是改变不了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生活以及精神起不了任何的作用,二手知识多巴胺唯一的作用是暂时缓解我们的焦虑感,是心理学上的“认知失调”的调和剂。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手知识的吸纳者通过实践出产出把旧有的知识再创新适应于当下这个时代的场景,这类知识创新者的典型代表就是知识网红“李叫兽”,而二手知识类似于得到上的”每天读本书”栏目,大家都知道,让我们优秀的不是来源于知识的广度,而是知识的深度以至于可以洞察生活背后的本质。
知识运用
在甄别出是一二手知识源时以及是否吸收后,知识的运用尤其关键,这一步决定知识是否为你所用,而不是多巴胺,知识的运用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受限于生活场景以及工作场景,学了之后无法落地最后只不过是浪费时间上的成本,建议学习的过程最好是贴合我们当下的生活以及工作场景之后运用所学产出效能这就是知识原有的本质。
在获取一个知识点时,通常的做法就是按照这个知识点能解决的问题加以运用,相对于大部分人学了之后只用作吹吹牛逼的已经很不错了,不过,这只能让你区域性的解决少部分问题,还是受限于大局,不能贯彻整个知识链的脉络。而有少数人是把知识点链接起来贯彻整个脉络的高阶学习者,这类学习者是追求知识的原理,把所有的知识点原理理解透之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是我们说的洞察。
当时为了加深写文案的效能,在了解了很多文案知识点以及套路之后,经常还是受限于产品以及场景,无法灵活的应对各种产品以及场景问题,只限于局部解决问题,后来就想既然文案是通过眼睛以及语音传递给受众的,必须要了解人的大脑器官的工作原理是如何运转的,这是源头的根本所在,也是知识点能否发挥的原理。
而后看了不少神经科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的相关书籍,在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后才发现为什么这个知识点能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的效能是不同的,人的大脑机制在不同的场景下受外部的刺激以及回应的强弱大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经过理解了之后,过程中发现有一个“视觉图像”的知识点,其原理是记忆的构成方式为短时记忆以及长时记忆,大脑处理信息时会激发不同的脑内区域,这些区域有负责视觉、听觉、以及情感、记忆等等不同区域记忆、当受众阅读文案时跟它熟悉的旧有场景记忆发生关联时在结合激发它的情感因素,文案会进入长时记忆中,便会很难会被忘记,因为已经跟它原有的记忆发生链接,这是置入长时记忆的捷径,在理解这个知识点原理后是可迁移在任何的场景下的,不在受限于其他环境,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硬通货、硬知识。
知识再巩固
在理解并加以运用后,知识会随着我们的刻意练习而不断加深以至于二次创新玩出新花样。这其中有一点是最为重要的,大家都认为正确的知识被纳入记忆中是不会再改变,这其实是错误的,在我们不断的刻意练习中,每当激发我们的知识回忆时,这时候错误的理解会改变我们的知识记忆变成错误的知识,在此过程是“再巩固”原理。
很多心理受过创伤的人,每当想起这段回忆就会痛苦不已,比如亲人去世、以及被性侵等,而后不少心理医生运用了再巩固的原理,在激发病人痛苦的记忆时用药物把记忆再巩固的时候让记忆发生改变,减缓病人的心理问题。这个原理是个双刃剑正确的运用这原理有利于我们高效的学习知识,把错误的知识记忆变成正确记忆,因此在知识的迭代上必须是经过正确的实践产出后在纳入自己的知乎体系中。
以至于知识记忆如果不是工作上经常运用,就必须经常要有一个激发-在巩固的过程,不然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沉浸,随后要在激发出来就会很困难,严重时就是彻底忘记,这就是经常看到有人说在学校时如何如何,毕业几年后所学的东西都归还给老师了,是因为知识不被再巩固,以至于被大脑判断为不再是重要的记忆时被潜移默化的忘掉,在此过程和新的知识点产生链接也是一种再巩固的办法,形成更多的知识点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快速变革的商业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理解了之后让你在这个知识过剩的时代可以自主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吸收,让自己成为知识运用者,迈向学习者的高段位。整篇文章的流程可分为以下三部曲
知识的甄别
理解运用
再巩固
小结
在学习中领悟、在学习中完善、在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