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疫情之下,感觉很焦虑,怎么办?

观点 / 刘润

主笔 / 蕉皮

上海的疫情,还没结束。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反复。

很多人不得不封在家里,也会有担心和害怕。

拐点什么时候能到?什么时候可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以及,有很多人说,感觉很焦虑,怎么办?

这些问题,让我一下子想起2年前。当时也是疫情,当时也非常焦虑

那个时候,我还去专门请教了李松蔚老师。李松蔚老师,是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著有《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等书。

李松蔚老师当时提了很多建议,很多人看完之后说,非常有帮助。

同样,我想在今天这样的特殊时期,这些建议也依然能够帮到你。

疫情之下,希望我们都能不那么焦虑,能有一个好的状态。

1、不要和自己过意不去

李松蔚老师说,我们可以用阿德勒心理学的方法,来让自己不那么焦虑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是另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学生。

但是阿德勒和他老师的区别是,弗洛伊德更加关注每件事情背后的原因,讨论“为什么”?而阿德勒不仅关注“为什么”,更关心“怎么办”。

疫情之下,我们更应该关心,怎么办。

阿德勒心理学,大致有三个核心观点:

1,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2,考虑人际关系的诉求;

3,认为身边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利用的。

看这3个特点,你大概能感受到,这是一种积极的视角。而这种积极,可以让我们不那么焦虑

但是,怎么做呢?

在阿德勒的心理咨询室,有个三棱柱,三个面分别写着:

我很可怜。

别人很可恶。

我怎么办?

你看,三棱柱的两面是关于情绪(我很可怜,别人很可恶),一面是关于行动(我怎么办)。我们其实就可以通过这三个方面,来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比例,让自己变得更积极。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候。不要和自己过意不去。

我们都想不那么焦虑,而这件事情,是我们自己的课题。

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比如有人在地铁里踩了你一脚。这是谁的错?

这其实是我们自己的错。

啊?为什么?明明是别人踩了我,他不应该道歉吗?

你可以要求道歉,但是有用吗?不需要花时间吗?万一对方是个无赖,吵起来怎么办?

他还反咬一口,你怎么把脚乱放呢?

但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是我的“错”,然后心平气和走开,就能节省更多时间,做更多重要的事。因为你知道,你的时间比他更值钱。

同样,疫情就像那个踩了你脚的人。

只是,我们要学着心平气和。

否则,这就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2、每天花1个小时,找回对自己的掌控感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你可以试试这样,每天花1个小时,找回对自己的掌控感。

焦虑,很大程度是因为生活的失序。失去了秩序,失去了节奏,失去了掌控。

在这样的焦虑中,我们会不停接收到各种信息,陷入寻找恶魔和英雄的处境。

寻找恶魔,就是说都是他,都是他。他防控不力,他到处乱跑,他不负责任。我们抢不到菜,我们生活停摆,都是他的错。

寻找英雄,就是说都是他,都是他。他无私奉献,他舍己为人,他勇于担当。我们要感谢,赞美这些人。

如果少点恶魔,多点英雄就好了。

然后,把愤怒倾泻到恶魔身上,把希望寄托在英雄身上。

但是,英雄也是疲惫的凡人,万一这个人没有符合期待,有些人甚至会把英雄推到恶魔的一边,然后重新找一个新的英雄。

每天都看到这样的消息,越看越焦虑,越看越焦虑

李松蔚老师说,要学着接受已然发生的过去,也要学着接受即将发生的未来。

不看这些消息,很焦虑。看得太多,也很焦虑。怎么办?

可以每天就花1个小时的时间。

这1个小时,就看这些新闻,没关系。就找这些恶魔和英雄,也没关系。甚至还可以写下来,和别人讨论。

在1个小时的时间里,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也能重新找回一些掌控感。

然后,心情好了点之后,再去做点什么。

3、一定要做点什么

1个小时的闹铃响了之后,舒服点了。这时,做点什么呢?

关注圈里的事,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只有影响圈里的行动,才是能够让我们发生变化的。

你可以先闭上眼睛,问自己一个问题:

假如奇迹发生,疫情结束,一切都好了,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赶紧吃一顿大餐?冲到办公室去上班?还是见许久未见的朋友?

然后,睁开眼。

但是,你会发现,奇迹没有发生。

那么,在没有奇迹的情况下,你要怎样完成这些你最想做的事情?

哪怕要抢菜,也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餐饭。

没有办法去办公室,那就远程办公,至少还可以继续工作。

想念朋友,那就打打电话,视频一下。

闭上眼的时候,你已经知道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睁开眼之后,没有奇迹,你还是把这些事情做成了。

生活,就有了新的秩序。我们也就可以不那么焦虑

嗯。释放完情绪,记得去做点什么。

4、承认脆弱

我知道,其实还有一些人,他们更加焦虑。不仅是作为个体的焦虑,更有作为一个社会角色的焦虑

比如老板、家长、老师。

他们担心自己的员工,担心自己的孩子,担心自己的学生。

这种双重焦虑,怎么办?

怎么去安抚身边的人?

李松蔚老师说,学着承认事实,也承认自己的脆弱,和身边的人要有更好的情感连接。

他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次,一个来访者去现场找他咨询。突然,墙上不知道一个什么东西掉了下来,来访者吓了一跳,非常惊恐。

有一些心理咨询师,可能对此视而不见,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是,李松蔚老师这样和来访者说:太突然了。我刚刚也和你一样被吓到了。

这其实就是承认事实的发生,同时也是承认对方的情绪。

建立情感连接,让对方稳定下来。

如果是老板,应该和员工们共情。

我也一样担心,我也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慌乱是正常的。让我们先深呼吸冷静冷静吧,再来看看问题怎么解决。

因为这个时候,很多人其实焦虑得没法安心工作。关心,是员工们更需要的。

如果是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这样说:

爸爸妈妈也没睡好。但是我们做好防护了,大家也都不出门了,相信很快就会过去的。

如果是老师,也要承认学生们的情绪:

老师也很理解你们,很想赶紧回到学校,大家能坐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能见面了。

承认事实,承认情绪,承认脆弱。

安慰别人,要先承认和理解别人。

5、找几个好朋友

但是,稳定好自己身边人的情绪之后,还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自己也很焦虑,怎么办?

面对身边的人,不管如何承认事实和表达脆弱,建立情感的连接,都要求自己有一定的承受力和刚强。

可是一旦到了一个人的时候,那种压力和焦虑也会很强烈。

李松蔚老师说,除了前面的一些方法,也可以找几个好朋友。

那些相似的人,相似的创业者,相似的家长,相似的朋友。

因为这些相似的人,有相似的经历,也有相似的情绪。

大家可以一起倾诉和倾听。

一起吐吐槽,或者一起建一个夸夸群。

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感觉,有时和朋友聊完之后,心情就会好了许多。

因为这同样是在互相确认和释放自己的情绪,帮助自己在焦虑中找回一些秩序。

6、给别人一些帮助和安慰,至少留下一些口德

但还有一些人,我想他们是最焦虑的。是真正在疫情漩涡中心的人。

他们可能就在上海,或者其他疫情反复的地方。甚至,他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就不幸受到感染。

怎么办?

这些人非常特殊,生活状态可能是完全混乱的。他们遭受的不仅是现实的客观损失,还有巨大的情感冲击。

前面提到,阿德勒心理学,其中一个核心是注重人际关系的诉求。这个时候,更是如此。

从古至今,我们也都是这么做的。

从原始人开始,面对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方式往往只有一种,就是让所有人聚在一起,围着篝火跳舞,或者跪在墓碑前哭泣。

面对巨大的痛苦和焦虑,其实是很需要人际关系的。用一个明确的“仪式”,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才不会陷入完全的失控。

如果真的非常焦虑,可以在这段时间里,把自己都放在情感层面。

可以哭,可以抱怨,可以寻求帮助。

哪怕是被隔离,也可以通过电话,听见别人的声音。

允许自己悲伤,焦虑,然后情绪释放。

李松蔚老师说,这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烧到最后只剩下一点残骸和灰烬。然后,再用某种仪式把这些残骸灰烬封装起来,结束自己的悲伤。

而如果,你身边就有处于疫情漩涡中心的人,也可以给他们一些安慰。

至少,留下一些口德。

他们不是“传播者”,不是“阳人”,不是“毒人”。

他们只是更加需要关心的人。

7、多年以后,你会如何劝慰今天的自己?

李松蔚老师告诉我,在他们那一行,有一个比喻。

一个人想实现目标,就像要去一个地方,可以有不同的交通工具。

最传统最确定的,是火车。火车几乎不用司机,有确定的轨道,沿着铁轨一路跑,就能到站。

其次,是汽车。汽车方向基本是确定的,只不过偶尔堵车,或者变换车道。司机要在这些小的不确定中,把车开到终点。

但是,像“疫情”,像“生活”这样的事情,可能要坐船才能抵达对岸。

船,也不是一般的船。不是汽船轮船,而是竹筏。在湍急的水流中前行,极度不确定,而且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和幸运去对抗不确定。

但是,我们还是会盯着那个目标,要到对岸。长远来看,我们终会达到。疫情,可能也只是一个瞬间。

而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

疫情之下,我们都很焦虑

焦虑,是正常的。但尽快调整过来。如果可以,用更积极的方式去面对。

问问自己:当你站在未来回看今天的疫情,你会以怎样的口吻和语气来讲述这件事情。

多年以后,又会如何劝慰今天的自己?

焦虑,并不可怕。因为焦虑而失去了其他珍贵的东西,才可怕。

最后的话

疫情之下,感觉很焦虑,怎么办?

今天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你找回一些秩序。

李松蔚老师最后还和我说,其实在最近这段时间,有很多人都很焦虑

而这种焦虑,是一种弥漫性的焦虑,是一种未来可能常态化的焦虑。大家不知道什么确切的时间能够恢复正常,也不能保证疫情会不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也许,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完全做好情绪管理,是很难的。

那么,能做一点是一点。

李松蔚老师和我分享,他在上海有一个朋友,现在每天想的是能够喝到牛奶,就会很开心。这可能是唯一能掌控的事情,是生活的锚定点。

但是这个锚定点,也许就能让他缓解低落的情绪。

哪怕每天只有半个小时,哪怕每天能有5%的情绪提升,那也很好。

我们可以释放情绪,也可以表达脆弱。然后,读书、运动、做饭、陪陪家人和孩子。

你关心的,但你无法改变的事情,叫关注圈。

你关心的,但你可以改变的事情,叫影响圈。

多关心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会变得更加积极。

会好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疫情  疫情词条  焦虑  焦虑词条  之下  之下词条  怎么办  怎么办词条  感觉  感觉词条  
攻略

 没有工作该怎么办

如果你失业了,或者你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个时候不要过度郁闷,应该想办法来解决当前的困境。那么,没有工作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操作方法01:放下内心的郁闷情绪。找...(展开)

攻略

 当兵的好处有那些

操作方法01:当兵的好处相当多,其中一个好处就是两年后回校时会给予10万元的安置费。小编的学校就是如此,可惜小编眼睛不好,不然也去啦。02:其次,当兵还能强身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