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典
01、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有一句话,曾救过我的命:叫做“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在刚开始学习一个新领域,它对我帮助很大。
比如做短视频,我总想写个好本子再拍,但怎么知道什么本子才是好的呢?要么看别人的,要么自己写,丢到市场去验证。
但市场上,我看得上的,制作成本都奇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时间投入极高。
一篇稿子从开头到打磨,至少要40分钟,每周都要高强度输出10条——我的工作节奏,不允许这么大块的投入。
这还是前期内容,拍摄要投入更多时间。
那只能换个方式,对自己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先丢个50篇出去,给自己找找感觉。
回头看看,不知不觉的,视频已经有了200多条,直播已经做了60多场。
这就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力量。
而我这样做,不是理性使然,或者悟性十足,而是受过生活毒打的。
年轻气盛的时候,是个批评家:这些人都是急功近利,那些人都是贪官污吏,这样的成功没有意义……
最后朋友一句话点醒了我,
他说你总说人家急功近利,你倒是做啊,这么些年,也没见你做个慢慢稳赢的事出来啊。你天天批评别人Low,自己一动不动,在我看来,没有比这个更加急功近利的了。
希望完美,就不接纳现状,然后一动不动。
这样的生活,既不完,也不美,就是个虚妄。
02、比完成更重要的是什么?
但最近,我对于这件事的理解,又有了一些变化。
在一些领域,它无法再指导我了。
比如说现在的工作,同时跑着很多项目:手头有4本书、3门课、1个公司、2个项目。比起工作,我更热爱生活,很多我一直很想读的书、去的地方、见的人、做的事、想陪伴的人。
这些领域,如果全部都“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去干,也不是不行,也能干的完。
但总会觉得人生很无趣——一个个的“成”有什么用呢?我难道就真的是要“成”吗?
这种方法,也的确能成,只要你速度够快,小结果够多,总有一天会遇到机会,碰到大结果。
但即使这样,在每个领域都小步快跑,碰大机会,最后小成变成了大成,我又真的需要这样的成功吗?
亲爱的朋友,不知道这件事是否困扰你。
但这件事真实地困扰我。
美观:指外观上的对称、和谐与简洁,更多地指来自视觉的直接感受;
美好:指内在逻辑的正确、和谐与统一,因真而美,因美而真;
美妙:逻辑与直觉之间的对立统一,往往是“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有时令人赏心悦目,有时又令人极度震撼;
我意识到,完美依然距离我太远。
03、达成的标准是什么?
美观的人生,是大家“看上去很美”,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儿女成器,社会价值。这是大部分人追随的。
美好的人生,不再是外在好看,而是内在和谐统一。
彼得 · 德鲁克一生经历一二战两个时代,写作、咨询、著书、授课、旅游、每3年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看似这么零碎的人生,只有一个主题:组织如何有效率又仁爱?
尼采是强强强,梵高是画画画,乔布斯是创造-卖-创造-卖……
当人生的所有事情,所有项目,所有作品,所有人生角色,都被归拢到某个主题、信仰、理念之下。
站在这个人生基点上,向外看去,一切都解释得通,一切都井井有条,一切都大小有序。
这是一种大和小、动和静的统一。
像奔流的河,穿过山川、谷地,时而宁静,时而旋涡。遇见小鱼,也卷入泥沙。你站在岸边,河流时时刻刻都在流动,从高空俯瞰,它在大地上形成的符号,千百年不变。
有了核心的人生,就是美好的。
至于美妙的境界——这个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可解。
当清晰的内在主题和变化的外在世界碰撞,会出现许多反直觉的东西。
比如:速胜和慢赢;做好一件事,会带你看到所有事;只打甜蜜区的球;少就是多,慢就是快,笨就是聪明;人类的好朋友常常不是人的好朋友;远看稀松平常近看一座大山。
这就是妙人。
活成这样,有基因有机遇,有努力有幸运,你除了大吃一惊,哈哈大笑,摇头称妙,别无他法。
这个境界我们等着就好,没法努力达成——你怎么能自己计划让自己大吃一惊呢?
04、我会怎么选?
一个知识,如果不能解决身边的问题,就什么都不是。感叹完美学境界,合上书,还是要解决当前的事。
我开始试着把“美好比完美更重要”作为我的信条。在完成的基础上,加入“美”的要素。
当我安排计划的时候,选择项目的时候,我必须要问自己,哪些能闭环?我现在的时间资源,这件事能“成”吗?
我还要继续追问:
在这些都能成的领域, 哪些更美?
哪些是吸引我,不顾一切流动的方向?
哪些能让我有美好的体验?
我的心会告诉我的。
我要警惕,别让自己的精力,全力涌入,却发现那只是一座水库。而我不想成为水库,我有自己要奔流的地方去。
很长一段时间,
然后静静等待有一天,遇见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