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总
我的粉丝@阿亮,今年45岁,在我的粉丝群“江南皮格厂”里,大家都叫他亮哥。
亮哥身份稍有点特殊:他是台湾人。
上周粉丝群的讨论话题是:
“如何克服工作中的倦怠感?”
亮哥就分享了自己怎么从一个小工程师,努力成为主管,又因为倦怠感跌入低谷,最后,终于爬出低谷,成为今天主管大陆市场的销售总监。
故事讲完,全场雷动,好评如潮。
下面是亮哥的分享,3300字,绝对是我在2022听过的最燃最牛逼的故事。
大家一定要认真看完,你会大有收获。
1:
20年前,大学毕业,我一路被多家公司拒之门外,无路可走,为了填饱肚子,有11天还不得不去工厂做操作员。
直到一个设备工程师的岗位机会。
这家公司在芯片行业,提供的薪资待遇比我希望中的要多不少,应聘成功,对我来说像是中了彩票。
我就对自己说,阿亮啊,机会难得,你无论如何不能在试用期被刷走呀。
于是开启了超卷模式。
每天永远最后一个下班;
周末去公司看材料,好几次被值班学长遇见;
每逢简报,独自一人对着空气先练习2遍;
……
有一回聚餐,我小心翼翼问学长,我表现还行吧?不会试用期过不了吧?
学长们愣了一下,哄堂大笑:
“我就没看过比你更拼的,你担心个屁,你要不能上,我们全部都得滚蛋!”
试用期3个月,我2个月一满就转正了。
接下来只半年,我就接了台南分公司对接台积电的窗口。
台积电,大客户哦。
这一干就是9年。
从小工程师,干到下面带着7、8个工程师。
中间入职第3年,由于公司3年连续没加薪,我出去面试了几份工作,都拿到offer,但最后没走。
入职第6年,还是售后服务工程师。
虽然台积电很严格,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已经是躺着干的工作,职业倦怠感极其强烈,又去面了几份工作,5中3,还是没走。
入职第9年,我已是售后服务主管。
那一年尾牙结束。
我在餐厅门口,对当时女友现在老婆说:
“我对这家公司已经彻底灰心,我一定要离开,可能有一段时间薪资会很低,请你谅解我支持我。”
但是后来,我还是没走!
为什么没走呢?
当时公司薪资福利待遇,在业界排前15%,我每次出去面试,待遇最少都得砍掉30%。
而且最后6年,每年总收入都10%往上涨,从来没有一年降低过。
这就是很多人都遇过的难题:
留下来,看不到未来;离开,又舍不得丰厚待遇。
2:
再说说这9年,我倦怠感强到什么地步。
让你们看看,我干的事有多离谱。
第一,入职第5年开始,几个同事,养成一个去我家打麻将的习惯。
我们平常上班开会,都是先决定今天要不要打牌,再来考虑今天的工作怎么搞。
有一次最过分。
我们整整一周都是上午去客户那儿呆一会,中午出来吃完饭,直接去我家打牌到下午6点,各自“下班”回家。
日子过得天昏地暗。
第二,入职第4年后,我开始研究股票。
拜了个师父天天学技术分析,学了几年,2008年金融风暴,半年内放空赚了2倍,连我的小学弟都跟着我下单。
到2010年,钱又赔光,真是怎么来的怎么去。
本金输光,让我痛苦不堪。
万幸的是,我没有负债。
第三,入职第9年,我几乎不再到客户现场,成为公司里的“老油条”。
什么事,都叫比我资历浅的人去执行。
天天在办公室里混时间,想啊想:
阿亮啊阿亮,怎么办啊?你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啊?
2011年,公司说需要有个人去大陆工作。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毅然打消一切顾虑,2012年8月,单枪匹马来到大陆。
当时我妈问我,非要去吗?
我回答:“你看你儿子天天打牌,这样子行吗?再这样子下去,我这辈子就废了。”
然而来到大陆,我依然很快迷失在花花世界里。
那时候,我相信“酒量就是业务量”,混迹各种台湾人去的场合,最后一事无成。
不对,还有两个收获:
一,看清了两岸差距;二,适应了大陆生活。
2015年12月31号,我被调回台湾。
整整3年4个月,我接的最大一个单子,就28.4万美元………唉,跟现在一比,就知道当时有多混蛋。
2014年,公司几个高管出来创业。
我加入新公司,慢慢完成切换。
3:
2015年底,新公司在台湾接了台积电的案子,新公司没人,就调我回去装机。
我问自己:
阿亮啊阿亮,怎么来大陆混了一圈,回到台湾还在干售后这种基础的事?
没想到2016年,时来运转。
我接到大陆生平中第一个大单,1163万。
但我一点喜悦都没有,只有强烈的危机感。
这个案子做完了,怎么办?我是不是又得再回台湾干售后?我已经39岁啦,还能干几年售后?
所以,趁着这个1163万单子的机会,我跟新公司申请回到大陆。
从那天起,在强烈的危机感催促下,我拼了!
我开启了长达5年的“出差住酒店模式”。
就是永远在出差拜访客户的路上,只要我人在大陆,就一定住在酒店,要么在客户那里,要么在去客户的路上!
每3个月,回台湾休整一次。
2017到现在为止,我在大陆连房子都没租。
因为我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龙跃于天,或泯然众人,都看这一次了。
40岁的我,已经输不起了。
没想到,大陆半导体行业从2015年开始,成为国家重点扶持产业,我适逢风口,又比任何人都勤快,终于在行业里混出点小名气。
也从单枪匹马,到开始有了团队。
特别感慨一个事,给大家分享一下。
2015年,我在这家新公司,由于之前3年在大陆表现很一般,所以工作范围并不是销售,而是售后。
哪怕2016年拿到第一个1163万大单,公司所有人都认为,我是走了狗屎运。
一直到2017年底,我一口气拿下400万美元合同,2018年初,老板才在公司会议上明确我的工作职责,由售后转销售。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份销售工作,是我自己挣来的!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点?
这一点对于老是习惯说:这不是我的责任;这不是我老板要我做的事情;这不是我该做的;我没有这个能力;公司没有这个要求……等等喜欢自我设限的人来说,不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吗?
我行,你也一定行,对不对?
4:
2019年后,工作之余,我开始看公众号。
一小篇一小篇的文章,很适合当时工作繁忙的我。
我用心跑了4年销售(2017—2020)之后,内心隐约有很多感悟,但是说不出来。
每每看了别人的文章,会有醍醐灌顶的触动与喜悦:原来之前某某事情是这个理啊,如果下一次再遇见,我要怎么做才会更好?
到这个时候,阅读和学习这种事,已经不用别人告诉我,而是我主动去做了。
2021年起,我开始参加各种线下培训班,看各种领域书藉,主动了解全球各国大事,财经新闻动态……
真正的求知若渴。
因为格局大了,视野远了,
我才知道自己之前多渺小;
才知道自己是野路子出身,目前的成就,只是风口上的因缘际会;
才知道自己能力还差多远;
才知道自动自发去把不足的地方一个个补上来,以求适应下一阶段竞争,获得更大成就。
所有同事包括老板,都惊讶于我的变化。
公司在大陆的售后,说我这几年跟开挂了没两样,简直是火箭90度仰角直飞。
业绩就不说了,论销售战略,公司文化,人才培养,客户关系,人情世故,我什么都能一针见血,直指核心。
最可怕的是,他们明知道跟我已经有一截差距了,而我还在持续升级中。
我心里很清楚,自己已经完全处于一个“自动自发正向循环”当中了。
聊了这么一大堆,有2个目的。
第一个,我想说各位眼中的我也许很厉害,但其实我很平凡,你们有过的痛苦,我都有过。
只是我运气好,稍稍混出点头了。
而属于你的历练时期,也许正开始,会有痛苦,会有折磨,不要怕,找对方法+努力坚持+学习,就会有希望突破的那一天。
如果累了,翻翻这篇文章,让亮哥给你鼓鼓劲。
第2个目的,让你看看我的职业倦怠期。
你们就知道有哪些冤枉路,有机会节省时间,少绕一点远路。
5: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职业倦怠期,到底怎么回事?
说穿了,就是日复一日,天天干相同的事,我们已经觉得毫无刺激、紧张、乐趣可言。
像我工作前10年,9年都一模一样的内容,我发挥个50%就能干得又好又快,那还有什么挑战性?能不倦怠吗?
所以重点来了,要克服工作中的倦怠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寻求新的刺激点。
而且是良性刺激点,而非假性刺激。
假性刺激点:
比如我每天翘班打牌;
还有炒股,看股价上上下下;
包括我选择换个环境,到大陆工作的头几年。
这些都是假性刺激。
良性刺激点:
就是找出这份工作真正挑战性在哪里?
我还能再加强什么?
还有什么我没能干到极致的?
如果已经干到极致,有可能在公司内部换岗?或者实现内部创业吗?
找到良性刺激之后呢?
那就把你的良性刺激坚持下去,一直到它自己进入正向循环。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类似疑问:某某已经这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工作?如果是我,我早不干了。
看完我写的,你是不是就懂了?
不是钱的关系,是因为人家已经进入一个,自己都停不下来的正向循环了。
比如有人每年能挣100万。
为什么他要把它停下来?他继续挣着不好吗?而且马太效应,资源会越来越向强者集中,他明年说不定200万,那为什么要停?
更可怕的是:
进入正向循环后,精神状况和思想层次都会急速成长,加之目标明确,就知道在前进过程中还欠缺什么,会自动自发把这个欠缺给补齐。
所谓“终身学习”!
你看到的,是他今年赚100万,明年赚200万,后年赚500万。
这只是表象。
真正的内核,则是他已经成长到具备赚这个钱的能力了。
谢谢大家有耐心看到现在。
今天长篇大论,把我的职场生涯都抖了个干净,希望对正处于工作倦怠期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再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