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30岁工资没破万,很失败吗?”比中年危机更可怕的,是停止成长

文/MBA智库·张公子

看到一则留言提问:

能感受到留言者疑惑和焦虑,他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希望大佬能指点迷津,帮他找到解决方法,摆脱现实的窘境。

说到底,这类问题背后,折射的是更广泛的职场焦虑,特别是对30岁+的职业者。

1、月薪过万的认知偏差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为什么感觉月入过万很普遍?是吹出来的,还是大家真的都过万了?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说: “人和社会都没变,只是发声群体变了。

月入1W+的那群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5%,但却掌握着社会95%以上的话语权,这5%的人频发声、抱怨,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月入1W+的人遍地跑。”

简单说,你认为的人人月薪过万,只是刚好看到这些小样本人群聚在一起,它们恰巧掌握了话语权,在各种信息渠道发声,让你产生人人月薪过万的认知错觉。

作家雾满拦江说:“世界是平的。一旦有个问题凸出来,旁边凹陷之地,就是答案。”

如何找到答案?我们看看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发布的《关于中国收入分配》一篇调查数据。

我国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外可用于实际使用的可支配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仅为0.61%。

而麦可思《中国2020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的数据显示,月收入(税前)在1万元以上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仅占该群体总人数的4.3%,有68.1%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

事实上,个体月入过万的人不到5%。换句话说:100个人中,大概只有5人收入是过万。

再看看2021年各行业就业人员收入平均工资:

以上这些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月薪不过万,其实是社会的常态。

所谓的人人月薪过万是“信息茧房”效应,也是少数人为了“收割”你而贩卖的焦虑

2、认知偏差的本质,是焦虑

说到底,对很多人而言,其实也并非不知道,月薪不过万才是常态。

但为什么,总喜欢突出这类话题呢?本质在于认同别人贩卖的焦虑

有一段话解释得很到位: 焦虑的本质是默认别人贩卖的叙事比自己现在认定的要高级,因此进一步默认别人拥有的一切东西自己都该有,而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成本。

底层逻辑还是攀比心理导致的焦虑

默认只有月薪过万,超过95%的人,就觉得未来可期,前途一片光明; 月薪不过万,就自觉技不如人,焦虑万分,前途暗淡。

其实未必。很多年纪轻轻的人,拿到高薪未必是自身能力,此后的职业生涯未必精彩。反倒是不少人,30岁前默默无闻,却在40、50岁乃至古稀之年大放异彩。

比如下面的例子:

Zoom的创办人袁征,在他41岁的时候,离开思科,创立了Zoom这家公司。在2020年,赶上了疫情爆发这个风口,成为全球增长第一的企业。

宗庆后42岁靠借来的14万元创业,蹬三轮卖冰棍。经过十几年的奋斗,2012年以100亿美元的净资产成为中国首富。

褚时健,85岁高龄,种植“褚橙”,成为“中国橙王”。

按不少人的理念,30岁前“月薪不过万”,这些人应该默默无闻一辈子。事实上,很多人却越活越精彩,成为人们激赏的对象。

刘润在《底层逻辑》中说:“35岁前,别太在意收入的高低。”

有一定道理。

因为,人生一是逐渐积累的线,只要不断的积累努力,这条线就会不断的往上扬,而不是在30岁就终止了。

3、如何应对职场焦虑

焦虑源于变化,源于不确定性。

正如人们常说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特别是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很难做一个信息孤岛,独立于世,完全超脱外界影响,佛系工作。

只要跟外界触碰交流,迎面而来肯定会有各种焦虑信息,而且浓度还特别大。唯一的办法就是找方法解决它,突破职场成长诅咒。

2个建议:

01.终身学习,提升认知

著名学者吴伯凡老师曾提到“认知留级”,指的是人达到某个点后就会安于现状,觉得自己没有改进的必要了,或者压根就没有改进的意识。

遇到问题的时候,总能很好地找到自我安慰的理由,然后心安理得地陷在自己构筑的舒适窝中停滞不前。

如果不坚持终身学习,就很容在舒适区中沉睡,感受不到外界的变化。当变化来临的时候,容易惨遭被淘汰的厄运。

所以,保持终身学习,时时刷新知识库,多多培养技能树,持续提升自我认知。

你多学一样本事,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同样的,多掌握一门技能,未来就一份安全保障。

不管年龄几何,保持不断精进的心态,在职场的熔炉里不断升级提升自己,才能突破职场的瓶颈。

02.杠铃法则,“斜杠”计划

国学经典《中庸》有句名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关键看你如何应对。可以借鉴纳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提到一个法则:杠铃策略。

该策略是塔勒布从债券交易中借鉴过来的,原指在债券交易中不买中等期限的债券,只买超短期的债券和超长期的债券,这样无论利率上升还是下降,都能从中获益。这种两头大中间空的策略神似杠铃,所以叫作杠铃策略。

映射到职场中,就是在当下做好手上的工作。然后,在8小时外,主动学习,积极开拓自己的副业。

写在最后

30岁月薪不过万,是不是没指望了?

问题的本质不在于30岁,不在于月薪是否过万,而在于你的真实内核。这个内核包括你的学习能力、思维认知、拥有资源、未雨绸缪的计划等等。

另外,人生本就没有操作手册与标准答案,外在的环境也仅仅一个参考。

网络上有首很火的小诗。其中有几句: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其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里面。

深以为然。

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寻找差距,适当地焦虑,鞭策自己努力,有益处。但亦步亦趋的跟随别人的脚步,认为别人怎么样,自己就非得怎么样,只能徒增烦恼。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始终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焦虑而抹平。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时区里面,做好当下的事情。

罗翔老师说:“如何去对抗我的不确定,如何去对抗我的恐惧,那就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天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用做而不是用想。”

行动就是给未来最好的礼物。

共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年  中年词条  可怕  可怕词条  停止  停止词条  工资  工资词条  失败  失败词条  
攻略

 足够专业的人,从不怕裁员

作者:张良计如何在经济下行的乱世生存下来?我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专业。只有保持专业,你才有独特的价值,才能抓住不断涌现的机会,在行情好的时候助你一飞冲天,在行情差...(展开)

攻略

 一般在家工作的方法

有些人不方便外出工作,那么有没有在家工作的方法呢?当然有,下面我就来说几个在家工作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操作方法01:开网店。自己开网店不用出门上班,如果做得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