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有的人死都不怕,却怕麻烦别人?(深度好文)

文/hu大越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分享,深有感触。

有位网友表示:

“自己非常怕麻烦人,就连在理发店洗头,店员托着她脑袋,她都会暗暗使力,生怕累着人家。”

此贴一出,迅速引起网友共鸣,有人说:

在理发店洗头,不小心被吹风机烫到,硬是没吭声;

洗头发时水明明偏冷,问到水温是否合适,自己却回答“嗯”;

头发不小心被理发师拔掉一根,自己却不敢承认;

……

帖子下紧跟了上千个点赞,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我们是有多怕麻烦人!

在理发店尚且如此,在职场这个人际交往的高频环境下,此类事情更是时有发生。

1、太怕麻烦别人,反给职场增加难度

阿耐在《欢乐颂》说过:“越是麻烦越应该彼此帮忙,才能变得不麻烦。”

但是很多人偏偏不懂这个道理,误以为在职场,麻烦别人就等同于给他人增加负担。

我有一位同事,行事独立,凡事能自己解决的,绝不麻烦人。

本以为这种不麻烦人的性格,在职场很适用,但有时却适得其反。

有一次,这位同事需要做一张流程图,文字都拟好了,只需要排版。

她想找设计师同事帮忙,但看到大家忙得热火朝天,就不好意思麻烦别人。

自己生生在网上找教程,一步步学,终于学会了,也到下班了。答应下班前给领导的作业,还没交出来。

领导问她进展如何,她说明情况后,领导直接安排一个设计帮她排版。同事不到10分钟就做好了,她却花了一下午研究。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不麻烦别人,反倒导致了工作低效。在讲究效率的职场上并非好事。

术业有专攻,我们的举步维艰,在别人那可能是举手之劳。

约翰·那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生活在社会这张大网中,没有谁能只依靠自己度过一生。

懂得求助,取其之长,反而更能应对难题。

过分的怕麻烦别人,有时,不只是工作受阻,甚至使人情变淡。

知乎网友“小橘子”分享过一个故事:

因为业绩突出,领导为了表示奖励,悄悄组织同事,给自己办生日会。

在筹备过程中不小心被自己发现,她的下意识反应不是开心,而是觉得太麻烦领导了。

碍于不想麻烦领导的心理,她请求领导取消了生日会。

本以为这是在给领导减负,领导却觉得她不领情,反倒冷落了她。

她觉得自己很冤枉,想听听网友看法。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你的怕麻烦,伤害了领导与你的交情。领导想靠近你,你却把对方推远。”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巨婴国》里说过: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但彼此之间没有麻烦,关系就无法建立。

不去麻烦别人,就像斩断了唯一一点与他人的联系,没有联系,何来深交。

这世间的任何一种关系,都需要双方流动,只有彼此麻烦,关系才能加固。

既然麻烦别人益处这么多,为什么大家还是金口难开,不愿求助,这背后是什么心理?

2、怕麻烦别人背后,都藏着这3种心理

俗话说:所有看似反常的行为,都能在心理层面找到原因。

认知指导行为,怕麻烦别人背后主要有这三种心理:

1.怕被他人拒绝

向别人求助,被无情拒绝,很多人认为这非常尴尬。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人们宁愿拒绝求助。

原以为这只和心理承受力有关,可研究表明远不止如此.

神经科学领域研究指出“被拒绝的痛苦”会引起“社会痛”,它和肌肉痉挛或者踢到脚趾头的生理疼痛同样真实。

害怕疼痛是人的本能反应,尽管我们的思想层面没有意识到“社会痛”,但我们的身体很诚实,神经系统开始抗拒。

从这个层面看,减少痛苦,不求助,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

2.自我否定,不相信别人会帮忙

自我否定心理,往往发生在没有安全感的人身上。

他们过往的经历帮他们建立了一套“人只有自己靠自己”的意识,很难相信别人愿意帮助自己,以至于从思想层面开始,就否定了求助的可能。

但事实是,他们低估了他人愿意帮忙的可能性。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测试人们愿意帮忙的概率。

实验者需要去麻烦路人做各种事情,比如填写问卷、做慈善捐赠、借用手机、甚至去数罐子里的豆子。

开始行动之前,实验者对陌生人会答应请求的概率进行了预测,结果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答应请求的人数是参与者预期中的两倍。

即使是那些看起来非常无理的要求,比如恶作剧,人们答应帮忙的概率也远远超过了预期。

实验证明,人们愿意帮助他人的程度,远高于我们的期待。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拒绝了我们自己,而非他人

3.自己怕麻烦,同理认为别人怕麻烦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心理投射”,意思是主观的把自己的思想、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投射到外界事物或他人身上。

自己不开心就认为别人也不开心,自己感同身受的事物,就以为别人也一样。

在“心理投射”的作用下,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个怕麻烦的人,很大程度会以为别人也很怕麻烦,也就不愿意“明知故犯”的去麻烦别人。

庄子和惠子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别人,怎么能轻易知道别人的想法?

世上没有读心术,不妄加揣测,坦诚沟通,更有助于求助成功。

3、你眼中的麻烦,却是他人的价值感

1.说no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痛苦

前面提到,当一个人被拒绝、排斥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社交疼痛”。

而当他人拒绝我们时,大脑的镜像神经元,会让他人产生与我们的“共情”。

也就是说,别人拒绝我们,他们会想象到我们可能遭受的“社交疼痛”。因而,对别人来说,说no也是一种痛苦。

此外,拒绝他人,容易让人把自己视为“亏欠者”,陷入愧疚情绪中,从而产生心理负担。

所以,不只是我们有求助他人的痛苦,别人一样也有拒绝人的痛苦,懂得这一点,求人帮忙时心态就更放松了。

2.你眼中的麻烦,却是他人的价值感

马斯洛需求层次指出,人都有“社交”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施助者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实现某个目标,不仅体现了自我价值,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还在助人过程中实现了社交需求,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你眼中的麻烦,正是他人想要的价值感。

3.适度的麻烦,有助于拉近彼此关系

推销界有一个“白开水效益”。

是指在拜访陌生客户时,想要关系破冰,首先向对方要一杯白开水,这看似有点麻烦人,但这样做推销成功率反而更高。

这是为何?心理学上有一个“惧怕损失”原则,意思是你帮助过他人,就相当于在他人身上有了投资。人天生厌恶损失,以至于不愿意轻易失去这份投资。

客户给推销员送了水,就相当于他们两建立了非比寻常的关系,那么进而推销产品就更容易。

可见,适当的麻烦他人,并不会让对方非常反感,反倒能打破隔阂,拉近彼此关系。

人际高手都明白一个道理:关系必须在互动中不断深入,而“麻烦”就是一种实质有效的社交互动。

4、学会正确求助,不再被拒绝

当然,麻烦他人也要讲究正确方法,学会这3点,不给他人造成困扰,还能提高成功率,让每一次求助都双方愉悦。

1、主动说,当面提。

有困难,与其精神内耗纠结要不要求助,不如直接主动寻求帮助。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过,"想要改变一种行为模式,除了看清背后的动力之外,在行为层面,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去尝试。"

除了勇敢迈出第一步,想提高成功率,最好的方式是当面说。

因为当面沟通时拒绝他人,会让拒绝者陷入“尴尬”境地,为了避免尴尬,被请求者答应的可能性更高。

相反,通过邮件、微信等线上方式交流,双方没见面,拒绝后的“尴尬”值降低,被拒可能性更高。

2、不兜圈,讲清楚。

职场上最怕忙得忘乎所以的时候,同事来一句“在吗?”

看到这句话内心一顿问号:有什么事?是沟通工作,还是闲聊?要占据我多少时间?是现在回复,还是等会回复好……

对方含糊的表述,反倒让人不敢回复。如果直接把需求说清楚,不兜圈子,他人可以清晰判断自己能否做这件事,反而会给出明确回答。

好的求助方式是,详情的说清楚具体做什么事,大概需要多久时间,什么时候给到对方。

若是简单的事,他人举手之劳就可以办好,基本上不会拒绝,如果是比较费时间,对方也会评估后给出一个明确回复。

职场上每一个人都很忙,降低他人的理解成本,求助时不兜圈子,讲清楚,反倒是能增加彼此好感,更乐于伸出援手。

3、给出后续反馈。

在帮助他人后,人们会默认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充满成就感。

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及时反馈对方的帮助,给自己带来哪些收获,那么对方对自己的付出认同感更强。

没有人不喜欢展示自己的价值,更没有人不喜欢自己的价值被他人看见。

有了正向反馈后,对方感受到的不再是帮助他人的繁琐,而是满满的价值和喜悦。

工作中互帮互助,大家各自在擅长的领域予人玫瑰,不但能交换价值,还能提高效率、增进感情,是一场有益无害的人际互动。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天生具有“抱团性”,当你去“麻烦别人”的时候,其实是释放了一种渴望加入某个群体的信号,绝大部分人都乐于“接纳同类”。

卸下所有不必要的担忧,真诚沟通,大胆求助,你一定会发现,他人远没有你想象的拒人千里之外。

胡适十几岁时,被送往上海读书,母亲送给他一段话,最后也分享给大家:

“你要去到更大的世界了,我再也帮不了你,自己去闯荡吧,但是我要送你四个字——学会求助。”

共勉!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hu大越。一位永远相信文字的力量,喜欢一切美好事物的90后内容创造者。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好文  好文词条  深度  深度词条  不怕  不怕词条  有的  有的词条  麻烦  麻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