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造句【荀子 xún zǐ】:荀子(约前313-前238) : 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赵国人。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学术思想,发展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首创性恶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文章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作有《荀子》。
1、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出自:《荀子·不苟》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荀子
2、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出自:《荀子·修身》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荀子
3、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民谚
4、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出自:《荀子·劝学》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荀子
5、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6、荀子主张富国必须强本节用,开源节流。
7、荀子生于古代的封建制度要被推翻,以将建立强权*制为目标的秦国为乱世打上休止符的时期,可谓是乱世之末的大儒家,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
8、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著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
9、孟子说人性本善,人是性善的发扬;另一个非常大的荀子流派,则说人性是恶的,因为性恶,才需要很多的教养和禁忌去限制。蒋勋
10、竹简的天人之分影响到孟子,而与荀子有所不同.
11、现实依据就是荀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的混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礼乐的价值,由此也引起对与礼乐密切相关的文艺的重视。
12、荀子的“理想国”是天下定于一尊,万民匍匐于地.
13、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人性。
14、讲毕,作次日讲义,讲荀子传经之功,遂归.
15、荀子的天人之分内涵较复杂,以往学术界的理解有简单化的嫌疑。
16、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分析,可以看出,荀子礼制的核心特征是等级差别,其礼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和谐、*制与道德主义。
17、荀子有些被称为具有民本、民权思想的说法,其实并不具有这样的思想。
18、老子在本体论层面展开对“蔽”的思考,这使其不同于荀子所说的“解蔽”,不能将其理解为认知层面的“蒙蔽”。
19、荀子从他的道出发,用象征的思维看待自然物和文学,从而构成其文艺的象征体系。
20、荀子在百家争鸣中确立的性恶论成为其礼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21、不过,在儒家内部却有很大分歧,即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针锋相对。
22、荀子的名实观主要是对孔子正名主义的继承,同时也受到名辩学派的影响。
23、荀子的思想是本文的重点,尤其是对“性恶论”以及由此衍生的“化性起伪”的方法论,都作出详尽的叙述与分析,这是荀学所倡导的“君子之道”确立的前提。
24、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25、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26、公孙弘之阿谀取宠而缘饰以儒术,可谓儒学演变为儒术这一过程之终结,然考其开始与其过程,则可谓是儒学在当时世风之影响下,与诸子百家融合的过程,而开其端者,则即是荀子。
27、战国末年,养士风起,稷下尤盛,有荀况者出,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洋洋洒洒,气盖群伦,使孔子之学再展辉煌,他也成了百家中的巨子,人称荀子。
28、安泽,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部,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是古冀州之治所、中国先秦时期大思想家荀子的故里。
29、而王阳明则以“性觉”论辨析人“心”的善与恶的来源,对荀子和程朱的理论皆有所辨正。
30、荀学的理论意义及思维模式对于后世学者及海外同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选择两位思想家作为代表人物以说明这点:荀子弟子韩非和日本学者荻生徂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