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死造句1)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苏洵
2) 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
3) 娇颜陋质,不与镜为仇,亦以镜为无知之死物耳;使镜而有知,必遭扑破矣。
4) 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5)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 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之邪逆;听赁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
7) 山海者,财用之宝路也。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
8) 民不畏死,奈何之死俱之?
9)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荀子
10)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11) 要么将他无论如何都要对之负责的妻子儿女置之死地的两难选择时,当甚至自杀也将意味着使他自己的家人直接招致杀身之祸时,他该如何抉择?
12) 被废之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然后为快。
13) 中国政府把西藏人们视为罪犯,欲把他们置之死地而后快。
14) 过去那种视竞争者为敌人,一定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已不再奏效,所有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如同出于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条上的生物种群,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在高度警惕的同时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15) 晴雯之死,使宝玉肝肠寸断。
16) 我们平时极少目睹蝴蝶之死,因为它们会在寿命将近之时,飞入蝴蝶公墓等待死亡降临。
17) 我对母亲之死抱终天之恨。
18) 丈夫死后,她便立志之死靡它,以报答丈夫生前对她深深的爱恋。
19) 在田耕大声疾呼,决心背水一战,力促华钢"置之死地而后生"。
20) 一种鸟一生只唱一次,它在荆棘上唱出生命之歌。一个人一生只爱一次,他可以舍弃一切置之死地后生。
21) 艺术家和戏剧家中虽然也不乏善于在商海中的弄潮之人,但总体上说,他们的确比其它行业的人缺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急迫客观条件;更少背水一战的魄力;拿来不出放不下身架、放下架子的勇气;没有练就出摸爬滚打、左右逢源、能上能下地在商海中闯荡的能力。
22) 善用网络公关的力量,企业必定能够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置之死地而后生!
23) 落后两球的险恶形势,反而激发起队员们的斗志,他们的补时阶段连进三球,反败为胜,真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24) 面对暂时可能发生的竞争失败,有关官员也能泰然处之,在下一轮的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是铤而走险,对竞争对手或潜在的竞争者置之死地而后快,导致政治生态的不断恶化。
25) 本罗塞利逝世的噩耗轰动国际报界,有些记者信手拈来陈腐的套语,称班老头之死标志着"一个时代就此告终"。
26) 古老的中国,沉睡的民族,被敌人的铁蹄踏倒在地,没有踏碎它,反而把它踏醒了,没有制服它,反而把它激怒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危亡之际,麻木者沉沦,知耻者奋勇,“东亚病夫”。
27) 概以其既攫取了公众所有的不义之财,又败坏了官府在公共大众中的声誉,威胁或破坏了统治关系,故而必置之死地而后已。
28) 这家乡镇企业被逼上绝路,重打锣鼓另开张,也许会出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奇迹。
29) 与此同时传统航空公司也在改变成本结构、更换商务模式,试图在与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搏斗中置之死地而后生。
30) 但历史学所能提供的庇护是极为有限的,根本不可能满足儒学置之死地而后新生的最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