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造句91、梦中书生劝我歇手,难道教我不要看牛不成?从来说梦是反的,梦福得祸,梦笑得哭。
92、号为硕甫名臣的杜文端、冯文毅诸公,都不过仰亲贵鼻息,伴食中书过一辈子是了,天下安危,与他一毫都不相涉。
93、前新赠大司徒、烈愍公崔岳,中书令曹恂,晋阳太守王忠,太子洗马刘绥等,或识朕于童龀之中,或济朕于艰窘之极,言念君子,实伤我心。
94、临考前,秦桧派人把中书舍人程子山召入相府,只让仆人用美酒好饭侍候,秦桧本人并不出面接待。
95、洪武二年四月,置山西等处行中书省,治太原路。
96、李韶弟李彦,为中书博士,时朝仪典章,咸未周备,彦留心考定,号为称职。
97、中书省已定了程限,发十道公文,要这十路军马如期都到郓城。
98、史料记载,忽必烈为了严肃法纪,加强吏治,在中书省门前建了个“登闻鼓”,凡是大冤无处申诉的,可随时前来击鼓鸣冤。
99、又说汪文言门役滥窃中书,交通内外,欺君误国当诛。
100、中书令庾亮居然不顾众人反对强行征召历阳内史苏峻回朝,名义上封了个大司农也算是加官进爵,可谁都知道这大司农是个没有实权的虚职。
101、六月癸亥,黄门侍郎高智周同中书门下三品。
102、国忠之党翰林学士张渐窦华、中书舍人宋昱、吏部郎中郑昂等,凭国忠之势,招来赂遗,车马盈门,财货山积;及国忠败,皆坐诛灭,其斫丧王室,俱一时之沴气焉。
104、初议兴兵,上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
105、而当朝刑判则必须在满朝文武一无异议地赞同下,三司当朝进行议处,在刑部和中书省附议之后,交由皇上定案宣判。
106、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中书舍人令狐楚很赏识他,张祜赶赴京城,自草荐表,录新旧诗三百首进献,希望能在中书门下供职。
107、唐代初年,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国政,都是宰相。
108、中书令王僧达,幼聪警能文,而跌荡不拘……路太后兄子尝诣僧达,趋升其榻,僧达令舁弃之。
109、七年,中书议陕西盐钞,出多虚钞,而盐益轻,以钞折兑粮草,有虚抬逼籴之患。
110、’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111、吴主使中书郎吕壹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因此渐作威福,深文巧诋,排陷无辜,毁短大臣,纤介必闻。
112、凌锋揭开包袱,里面静静躺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约莫只有二三十页,扉页上的字体却不是时下常见的楷书,而是上古篆文,笔力苍劲,正中书有《万蛊诀》几个字。
113、同月,安禄山赴任,玄宗敕令中书门下三品以下正员外郎长官、绪司侍郎、御史中丞于鸿胪寺亭子祖饯。
114、在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大唐朝廷任命在家养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大军统帅,加封其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率军镇守潼关。
115、至于书后附录的推荐人名录,则有林语堂先生、张中行先生、中书君。
116、著作郎三国魏明帝太和中始置,掌编撰国史,属中书省。
117、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
118、师道便请徽宗着中书省定了程限,发十道公文,要这十路军马如期会集汴京。
119、多屏划动,支持书架中书籍搜索,书架管理小说分类。
120、尽管此文明确指出,太后下嫁诏书确曾在宣统元年(1909年)被清朝内阁中书刘启瑞所发现,似乎不容置疑,不过其中还有如下令人莫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