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贞观政要·任贤·魏征传》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

原文: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工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译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内黄.武德末年,他担任太子洗马,看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太宗听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一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深谋远虑,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琏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务,只挂一个散官的头衔.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呢?”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

  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说:“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

  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褥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太宗经常对左右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

相关练习:    《贞观政要·任贤·魏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①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②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 ②秦王:李世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钜鹿县男,属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在面见君王时,行顿首礼既是表尊敬,也有请罪之意。

  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

  D.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部下李勣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2)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0.C

11.B 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顿首,指磕头。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12.A  “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理解有误,原文是“密得宝藏书,辄称善”。

13.(1)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赋分点:阿党、按讯、俾、让)

(2)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赋分点:婴 诛 陷)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隋末大乱,假托出家做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典掌文书。李密接到元宝藏的书信,总说写得好,后来闻知是魏征所做,立即招他前来。魏征向李密献上十条计策,李密不能采用。后来随同李密来到京师,很长时间也没出名。魏征便请求安抚山东地区,朝廷升任他为秘书丞,他便驾乘驿车急驰至黎阳。当时李勣还在为李密防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因叛乱起兵,振臂大呼,聚众数十万人,声威震动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归的缘故。如今您处在兵家必争之地,不早点图谋自全的办法,大势一去就不可挽回!”李勣收到信,就决定归附唐朝。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与裴矩西行入关,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魏征见秦王功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为什么让我们兄弟互相争斗?”魏征回答说:“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巨鹿县男。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魏征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庆传之无穷;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不答应,魏征恳切请求,多次推辞,退意更坚。太宗便改任他为特进,知门下省事,下诏朝廷规章、国家制度,由他参议得失。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用其材料为之营构,仅用五天完工。赐给魏征素褥布被,以遵从其意愿。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


贞观政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工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以及对必修四古文单元涉及的古文化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B.在《过秦论》中,作者贾谊有“合从缔交,相举为一”的表述,“合从”指的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政策。

C.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颛臾“是社稷之臣也”。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国家在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后,就要“谨庠序之教”,庠序:是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②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答案:

【答案】10.D;11.C;12.B

【解析】

10.D   “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A;“朕”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故”表总结,位于句首,其前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

11.C    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12.B    A.“一开始”不正确,根据原文“召征责之曰”可知,一开始并不是对魏征礼遇有加C.“假托生病”错误,根据原文“寻以疾乞辞所职”可知,是真的生病了;D.“放弃自己建造小殿”错误,文中只是说“辍其材为造”,意思是“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并没有说“放弃自己建造小殿”.

13.

①所谏:谏诤的事情;称:称合;非:如果不是;若是:像这样.

句子翻译为:你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如果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像这样?

②独:难道;为…所:表被动;宝:名词作动词,看做宝贝.

句子翻译为: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

参考译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内黄.武德末年,他担任太子洗马,看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太宗听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一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深谋远虑,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琏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务,只挂一个散官的头衔.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呢?”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

     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说:“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

     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褥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太宗经常对左右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魏征  魏征词条  贞观  贞观词条  任贤  任贤词条  政要  政要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