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史
原文: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 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 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后去吏,避地济南。
建安十八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徽文学,转为相。徽遭太祖丧,不哀,反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 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
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握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 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 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
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诏曰:“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 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译文: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年少做生员的时候,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他为督娜。那里的督军和薛悌争论是非时,直呼薛悌的名字呵斤他。高堂隆手握宝剑怒斤替军说:“从前香鲁定公被侮辱,孔子登上高阶;赵王被迫弹奏秦筝,蔺相如奉瓦缶让秦王(击缶)演奏。当着臣下面而直呼长官的名字,按礼仪该责罚你。”督军大惊失色,薛悌也赶紧制止。后来,高堂隆辞职,到济南避难。
建安十八年,高堂隆被太祖任命为丞相军议掾,后来担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侍从,又转任历城国相。曹徽在太祖丧期,不但不哀痛,反而四处纵马游猎,高堂隆严厉劝谏,很有辅佐诱导的才能。黄初年间,担任堂阳长,后选拔成为平原王曹睿的老师。曹睿即位,即魏明帝,他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明帝刚刚即位,众大臣有的人认为应该举行盛大宴会,高堂隆认为不应该举行盛大宴会,明帝恭敬地采纳了他的意见。高堂隆后任陈留太守。软民酉牧,七十多岁,有品行,高堂隆推举他任计曹掾;明帝赞赏他这样做,特意任命他为郎中来对他加以显宠。后来迁任侍中,还兼领太史令。崇华殿遭火灾,明帝下诏问高堂隆:“这是什么灾祸呢?按礼节,该有祈祷以求福除灾之义呜?’高堂隆说:“所有的灾祸,都是向人们展示诫告。只有修行礼义与品德,才能战胜灾祸。”
后迁升光禄勋。明帝更是大肆修筑宫殿,雕饰观阁。各种劳役频繁发起,建造的人教以万计,公卿以下的官员直到学生,没有不来出力的。明帝也亲自掘土作为表率。但天下大雨不绝。冀州发大水,漂走淹没百姓的财物。高堂隆上硫劝谏,言辞急切:“天地的最大恩惠叫做生长万物,圣人的最大宝物叫做王位;靠什么守住王位?用仁德;靠什么使天下之人聚合?用财富。既然如此,那么士人和百姓便是国家的基础;根食布帛,便是士人和百牲的命根子。根食布帛没有大自然就不能产生,没有人的劳动就不能长成。因此皇帝亲耕来劝导农民种庄榨,皇后采桑(养蚕)来织成衣服,这是用来正大光明地侍奉上天,虔诚地报答上天所施恩惠的方法。而今上下服劳役,疾病灾荒交加,耕种庄稼的人少,饥俄灾害接连到来,(人们)没有办法度过灾年,(朝廷)应当抚恤下民,来解救他们的困倾。”奏书呈上,明帝审阅后,对中书监、中书令说:“看了高堂隆的奏书,使我感到畏惧不已!”
高堂隆病得很重,口述奏书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陛下一人的天下。臣百病缠身,稍微有点气力,就自己乘车出发,返回故里,如果死去后,魂灵有知,一定报效陛下知遇之恩。”明帝下诏说:“先生的清廉赶上了伯夷,正直超过了史鱼,忠心耿耿不顾自身,怎能小病未愈就归回故里呢?”高堂隆去世后,留下遗嘱要节俭办理丧事,用当时普通的服装入硷。
相关练习: 《魏史·高堂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魏史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
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因为皇帝亲耕来劝导农民种庄稼,皇后采桑(养蚕)来织成衣服,这是用来正大光明地侍奉上天,虔诚地报答上天所施恩惠的方法。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病缠身,稍微有点力气,就自己乘车出发,返回故里。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生廉追伯夷,直过史鱼,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
B.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
C.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
D.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的生员。也指在学读书的学生。
B.博士,古代官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践阼,指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帝王登阼阶主持祭祀。
D.结草,代指报恩,典故出自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堂隆恪守礼制,维护长官尊严。做泰山郡督邮时,面对郡里督军对太守的不礼行为,高堂隆很生气,按剑怒斥督军。
B.高堂隆选贤举能,深受皇帝赞赏。做陈留太守时,见犊民酉牧有品行,就推举他做计曹掾,明帝用加官来表彰高堂隆。
C.高堂隆重视礼义,劝谏皇帝修德。面对崇华殿火灾,他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劝皇帝要修行礼义与品德,以战胜灾祸。
D.高堂隆心系苍生,反对大兴土木。明帝大肆修筑宫殿,各种劳役频繁,他上疏劝谏皇帝更应体恤民力,重视农业生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
(2)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
[参考答案]
10 D
11 D 典故出自《左传》,详见《陈情表》
12 C 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高堂隆病重时,口述奏书的观点。
13 (1)因为皇帝亲耕来劝导农民种庄稼,皇后采桑(养蚕)来织成衣服,这是用来正大光明地侍奉上天,虔诚地报答上天所施恩惠的方法。
(2)臣百病缠身,稍微有点力气,就自己乘车出发,返回故里。
[参考译文]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郡平阳县人,年轻时是个儒生,泰山郡太守薛悌任命他为督邮。泰山郡监督军队的官员和薛悌发生争执,直呼薛悌的名字喝斥他。高堂隆按着佩剑叱责那名官员说:“从前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登上台阶(维护他的尊严);赵王被迫弹奏秦筝,蔺相如就奉上缶(让秦王弹奏)。面对臣子直呼官长的名字,道义上要受到讨伐。” 监督军队的官员大惊失色,薛悌吃惊地站起来制止他。黄初年间,任堂阳长,被选任为平原王傅,平原王即位,就是明帝。明帝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明帝刚刚即位,众大臣有的认为应该举行盛大宴会,高堂隆认为不应该举行盛大宴会,明帝恭敬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升任陈留太守。有个放牛的百姓酉牧,年纪七十多岁了,有很高尚的品行,高堂隆推举他任计曹掾;皇帝赞赏他这样做,特意任命他为郎中来对他加以显扬。高堂隆升任侍中,还兼任太史令。崇华殿发生火灾,皇帝下诏问高堂隆:“这是什么灾祸?在礼法上,有什么祈祷神明降福除灾的方法吗?”高堂隆回答说:“灾变的发生,都是上天用来显示教诲和告诫的方法,只有遵循礼义修养道德,才可以战胜灾祸。
高堂隆升任为光禄勋。皇帝更加扩建增高宫殿,雕刻装饰观台楼阁。各种劳役频繁发起,参加建造的人数以万计,公卿以下的官员直到学生,没有不来出力的,皇帝还亲自挖土来带动他们。天降大雨,冀州发大水,漂走淹没百姓的财物。高堂隆上疏恳切地劝谏说:“天地的最大恩德叫做生长万物,圣人的最大宝物叫做王位;靠什么守住王位?叫做仁德;靠什么使人聚合?叫做财富。”既然如此,那么士人和庶民是国家的基础;粮食布帛,是士人和庶民的命根子。粮食布帛没有大自然就不能生育,没有人的劳动就不能长成。因为皇帝亲耕来劝导农民种庄稼,皇后采桑(养蚕)来织成衣服,这是用来正大光明地侍奉上天,虔诚地报答上天所施恩惠的方法。现在上下服劳役,疾病灾荒交加,耕种庄稼的人少,饥饿灾害接连到来,没有办法度过时光;应该对他们予以怜悯,解救他们的困苦。”奏书送上去后,皇帝观阅了它,对中书监、中书令说:“看了高堂隆的这份奏书,让我感到惧怕啊!”高堂隆病重,口述上疏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只是陛下一人的天下。臣百病缠身,气力逐渐衰弱,将要自己乘车出发,返回故里,如果死去,魂灵能有知觉,要结草回报陛下。”皇帝下诏书说:“先生的清廉赶上了伯夷,正直超过了史鱼,胸怀坚贞清白之心。忠直无私,为什么一点小病不能消除,就要退居故乡呢?”高堂隆去世,留下遗嘱要节俭办理葬事,用当时普通的服装入殓。
(译者/尹瑞文)
魏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 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 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后去吏,避地济南。
建安十八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徽文学,转为相。徽遭太祖丧,不哀,反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 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
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握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 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 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
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诏曰:“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 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名悌之义而呵之 名:叫着、呼着……的名字
B. 仲尼历阶 历:登上
C. 作者万数 作者:写文章的人
D. 所以昭事上帝 所以:表凭借,用来……的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明以前,一个皇帝常不止二个年号,明清两朝基本上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B. 太史令,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称太史,是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事。从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掌管范围渐小,职位渐低。
C. 冀州,汉籍《尚书·禹贡》九州之一,传说中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D. 结草,代指报思,典故出自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语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高堂隆格守礼制,劝谏尽臣职。太祖去世时,曹徽不但不哀痛,反而四处游猎,高堂隆严厉劝谏,尽到了职贵。因此被选为平原王曹睿太傅。
B. 高堂隆选贤举能,深受皇帝赞赏。做陈留太守时,见犊民西牧有品行,就推举他做计曹椽,明帝以升迁侍中来表彰高堂隆。
C. 高堂隆重视礼仪,劝谏皇帝修德。面对祟华殿火灾,他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劝皇帝要修行礼仪与品德,以战胜灾祸。
D. 高堂隆心系苍生,反对大兴土木。明帝大肆修筑宫殿,各种劳役频繁,他上疏劝谏皇帝更应体恤民力,重视农业生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 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
(2)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明帝刚刚即位,众大臣有的人认为应该举行盛大宴会,高堂隆认为不应该举行盛大宴会,明帝恭敬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2)先生的清廉赶上了伯夷,正直超过了史鱼,内心坚贞,忠心耿耿不顾自身,怎能小病未愈就归回故里呢?
参考译文: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年少做生员的时候,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他为督娜。那里的督军和薛悌争论是非时,直呼薛悌的名字呵斤他。高堂隆手握宝剑怒斤替军说:“从前香鲁定公被侮辱,孔子登上高阶;赵王被迫弹奏秦筝,蔺相如奉瓦缶让秦王(击缶)演奏。当着臣下面而直呼长官的名字,按礼仪该责罚你。”督军大惊失色,薛悌也赶紧制止。后来,高堂隆辞职,到济南避难。
建安十八年,高堂隆被太祖任命为丞相军议掾,后来担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侍从,又转任历城国相。曹徽在太祖丧期,不但不哀痛,反而四处纵马游猎,高堂隆严厉劝谏,很有辅佐诱导的才能。黄初年间,担任堂阳长,后选拔成为平原王曹睿的老师。曹睿即位,即魏明帝,他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明帝刚刚即位,众大臣有的人认为应该举行盛大宴会,高堂隆认为不应该举行盛大宴会,明帝恭敬地采纳了他的意见。高堂隆后任陈留太守。软民酉牧,七十多岁,有品行,高堂隆推举他任计曹掾;明帝赞赏他这样做,特意任命他为郎中来对他加以显宠。后来迁任侍中,还兼领太史令。崇华殿遭火灾,明帝下诏问高堂隆:“这是什么灾祸呢?按礼节,该有祈祷以求福除灾之义呜?’高堂隆说:“所有的灾祸,都是向人们展示诫告。只有修行礼义与品德,才能战胜灾祸。”
后迁升光禄勋。明帝更是大肆修筑宫殿,雕饰观阁。各种劳役频繁发起,建造的人教以万计,公卿以下的官员直到学生,没有不来出力的。明帝也亲自掘土作为表率。但天下大雨不绝。冀州发大水,漂走淹没百姓的财物。高堂隆上硫劝谏,言辞急切:“天地的最大恩惠叫做生长万物,圣人的最大宝物叫做王位;靠什么守住王位?用仁德;靠什么使天下之人聚合?用财富。既然如此,那么士人和百姓便是国家的基础;根食布帛,便是士人和百牲的命根子。根食布帛没有大自然就不能产生,没有人的劳动就不能长成。因此皇帝亲耕来劝导农民种庄榨,皇后采桑(养蚕)来织成衣服,这是用来正大光明地侍奉上天,虔诚地报答上天所施恩惠的方法。而今上下服劳役,疾病灾荒交加,耕种庄稼的人少,饥俄灾害接连到来,(人们)没有办法度过灾年,(朝廷)应当抚恤下民,来解救他们的困倾。”奏书呈上,明帝审阅后,对中书监、中书令说:“看了高堂隆的奏书,使我感到畏惧不已!”
高堂隆病得很重,口述奏书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陛下一人的天下。臣百病缠身,稍微有点气力,就自己乘车出发,返回故里,如果死去后,魂灵有知,一定报效陛下知遇之恩。”明帝下诏说:“先生的清廉赶上了伯夷,正直超过了史鱼,忠心耿耿不顾自身,怎能小病未愈就归回故里呢?”高堂隆去世后,留下遗嘱要节俭办理丧事,用当时普通的服装入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