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寻西山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丘为(一作邱为)的作品。此诗描写隐逸生活情趣,其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来自抒旷怀,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全诗构思新颖,意蕴深远,堪称佳作。

原文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1,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2,窥室唯案几3。

若非巾柴车4,应是钓秋水5。

差池不相见6,黾勉空仰止7。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8。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9。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10。

兴尽方下山11,何必待之子12。

作品注释

⑴茅茨:茅屋。

⑵扣关:敲门。僮仆:指书童。

⑶唯案几:只有桌椅茶几,表明居室简陋。

⑷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

⑸钓秋水:到秋水潭垂钓。

⑹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⑺黾勉:勉力,尽力。仰止:仰望,仰慕。

⑻“草色”二句:这是诗人经过观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写隐者居所的环境。

⑼“及兹”二句:及兹,来此。契,惬意。荡心耳,涤荡心胸和耳目。一本无此二句。

⑽“虽无”二句:意谓虽没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却悟得了修养身心的真理。

⑾兴尽:典出《世说新语》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⑿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一作“夫子”。

作品译文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

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赏析

丘为,唐代诗人,其传世作品不多。本诗之所以广为流传,在于它写隐逸之情时另辟蹊径,道出了另一番味道。

整首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八句写寻隐不遇,似露失望惆怅之意,后八句则宕开一笔,写隐者的高雅情趣与所居环境的闲静优美,将他的志趣与诗人自己的追求诉诸于笔端,表现出了一种倚世独立的精神境界。

诗的前两句写隐者居所的高、远、简,“绝顶”言其高,“茅茨”,为茅草屋,指其简,“三十里”则语其远,如此,作者却要“直上”寻找隐者,可见诗人对他的钦佩之情,必欲见之而后快。这样的铺陈渲染,便让读者对隐士为何等高人充满了想象与期待。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写诗人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却连个仆人也没有遇到,屋里亦是空空如也。《寻隐者不遇》中“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人虽未见隐者,但也有童子可问,知其所去。而本诗中诗人未见僮仆。依笔者看来,隐者可能只有一、两个僮仆,出门时带去了,或者根本就没有。诗人敲门时,无人应答,门上无锁,可推门而入。直观其室,室内只有案几,无任何奢华之物。这样,隐者又何必用僮仆呀?真正的隐者是要剔除物欲、反观内省的,由此可见,该隐者必是真高人雅士。

五六句中,是诗人的想象。隐者不在,诗人不免要推断他的去向,或砍柴或垂钓,都是人与自然的交流,都脱离了人世的纷扰与欺诈,尤其是“垂钓”古人更是把它当作一种闲适脱俗的生活,“闲来垂钓碧溪上”“独钓寒江雪”等诗句便是明证。诗人如此写,更突出了隐者的超然。

七八句,写了诗人不遇的心情:错过了与隐者相遇的机会,就只能失落地在心里默默地对他表示无尽的景仰了。诗人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去寻隐者,不得相见,此时的失望与忧郁不免要溢于言表了。

“雨中草色”“窗里松声”,色极悦目,声极悦耳。九十句描画了这里空气清新、草色青翠、青松掩映的优美环境,顿时便让读者从诗人所渲染出因不遇产生的惆怅之情中脱离出来。

不能相见,或为缺憾,但在这优雅的居所里,诗人却感到与隐者的幽情逸致产生了契合,身心也如被清水荡涤了一般变得澄澈清明,虽然没有宾主相见的兴奋,但却也深深地体悟到了清净无为的禅理,而这正是此行真正的目的,目的达到,便可欣然下山,又何必等着与隐者相见呀?诗的最后六句直接陈述了自己的想法,表现了诗人洒脱不羁的心性和追求。

在笔者看来,诗中句句在写隐者,也时时在写诗人自己,写他对隐居遁世、恬淡怡然生活的追求,而最巧妙的是以“不遇”来表情达意。

名家点评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英汉对照

寻西山隐者不遇

邱为

绝顶一茅茨, 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 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 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 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 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 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 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 何必待之子。

AFTER MISSING THE RECLUSE ON THE WESTERN MOUNTAIN

Qiu Wei

To your hermitage here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I have climbed, without stopping, these ten miles.

I have knocked at your door, and no one answered;

I have peeped into your room, at your seat beside the table.

Perhaps you are out riding in your canopied chair,

Or fishing, more likely, in some autumn pool.

Sorry though I am to be missing you,

You have become my meditation --

The beauty of your grasses, fresh with rain,

And close beside your window the music of your pines.

I take into my being all that I see and hear,

Soothing my senses, quieting my heart;

And though there be neither host nor guest,

Have I not reasoned a visit complete?

…After enough, I have gone down the mountain.

Why should I wait for you any longer?

作者简介

丘为(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事继母孝,尝有灵芝生堂下。屡试不第,归山攻读数年,天宝初年,进士及第,累官至太子右庶子,贞元四年(788)为由前左散骑常侍致仕。年八十余,而母无恙,给以俸禄之半。

为善诗,与王维(约701 — 约761)、刘长卿(约726 — 约786)友善,时相唱和。80多岁辞官还,贞元间卒,年九十六。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其诗大抵为五言,格调清幽淡逸,多写田园风物,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作者之一。以《题农父庐舍》、《寻西山隐者不遇》、《左掖梨花》、《泛若耶溪》等较著名。例如:“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左掖梨花》),堪称佳句;“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题农父庐舍》),工于炼字,王安石《泊船瓜洲》之“春风又绿江南岸”盖脱胎于此。原有集,已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西山  西山词条  隐者  隐者词条  不遇  不遇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注释  注释词条  
古文诗文

 雨后望月全文翻译(李白)

雨后望月全文: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雨后望月全文翻译: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打开窗户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