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诉说自己隐居的愿望和无力隐居的苦衷;颔联写自己北上求仕的违背心愿的羡慕跳出尘世的远上人;颈联写困居长安的境况,雄心壮志逐年衰减;尾联描写黄昏、秋风、鸣蝉,一派萧瑟景象,突出了客中的抑郁心情。全诗反映了作者当时困苦的境地和对仕途的失望,寄赠是表,抒发不遇之感是实。这首诗直抒胸臆,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感情真挚自然。

原文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⑴

一丘常欲卧⑵,三径苦无资⑶。

北土非吾愿⑷,东林怀我师⑸。

黄金燃桂尽⑹,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⑺,闻蝉但益悲⑻。

词句注释

⑴秦中:此指长安。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

⑵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

⑶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资:钱财。

⑷“北上”句:谓说不愿留京从仕。北土,指秦中。

⑸东林:指庐山东林寺,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的禅舍。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⑹“黄金”句:《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⑺日夕:傍晚。

⑻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卢思道《听鸣蝉篇》有“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益:增加。

白话译文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作品散译

我常常想要归卧丘山,苦于没有资财把庭院经营。滞留西秦不是我的夙愿,我向往那高僧所在的东林。囊中黄金已在羁旅中用尽,壮志一年年渐渐地消沉。傍晚时分,凉风吹来,又听见秋蝉哀鸣,我的心情越发悲伤起来。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第一次到长安应举不中、滞留至秋天时,即开元十五年(727)至开元十七年(729)间。科举考试,在春天举行,落榜后不离开长安,一般是准备来年再考。孟浩然未必没有这样的打算。但秋天到来时,他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就写了这首诗寄给远方友人远上人,抒发悲怀。

赏析

此诗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开头写自己之所欲,但苦于“无资”,想从仕,又非所愿,于是记怀“东林”“我师”。壮志不能实现,自然就衰颓,于是对凉风、闻蝉声,就要“益悲”了。这种不加润色的白描手法,抒发了内心悲苦,读来觉得明朗直爽,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土”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所以会感到“益悲”。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名家评价

宋·刘辰翁:非不经思,只是吐出。(碧琳琅馆馆重刊本《孟浩然诗集》引)

明·李梦阳:“黄金燃桂尽”,终伤气。结句好。(碧琳琅馆重刊本《孟浩然诗集》引)

英汉对照

秦中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尝欲卧, 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 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FROM QIN COUNTRY TO THE BUDDHIST PRIEST YUAN

Meng Haoran

How gladly I would seek a mountain

If I had enough means to live as a recluse!

For I turn at last from serving the State

To the Eastern Woods Temple and to you, my master.

...Like ashes of gold in a cinnamon-flame,

My youthful desires have been burnt with the years-

And tonight in the chilling sunset-wind

A cicada, singing, weighs on my heart.

作品格律

这首五言律诗的用韵方式是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其韵脚是:资师衰悲;韵部为:上平四支(平水韵)。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注:○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孟浩然  孟浩然词条  秦中  秦中词条  上人  上人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注释  注释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