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出处】唐·李白《春思》

 

【译注】 想你,念你,可是你一点也不知道; 当你想起应该要回家的时候,只怕那已是我肝肠寸断的时候了。思念他,他却迟迟不归; 这两句诗深入刻画出一种既怨恨又无奈的心境。

 

【全诗】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①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②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③

 

【注释】

 

①二句写春景,燕地绿草如丝时,秦地已柔桑满枝。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诗中指丈夫所在之地。秦:今陕西一带,指思妇所在地。

 

②二句为流水对,意谓当你见碧草思家之日,正是妾见桑断肠之时。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③二句谓所怀之人不至,则似与春风不相识,然不相识之春风又何以吹入罗帐? 言外自有无限哀怨。罗帏:丝织的帘帐。

 

【鉴赏】

 

     “春”,在古代诗歌中有时是男女爱情的代名词。如《诗经·召南·野有死》“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李白的这首诗就是一首思妇诗,抒写对远戍在外的丈夫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从两地春色落笔:“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这两句在顺序上是倒装,少妇在秦地目睹桑叶繁茂、绿枝低垂的暮春景色,然后才悬想丈夫所在的燕北一带春草才刚刚吐绿的景象。采用倒装的写法,就突出了思妇对丈夫的关切。秦地和燕北相隔遥远,诗人却把两地景色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着眼,这在逻辑上说,似乎有点悖理,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极妙的一笔。试想:独处秦地的少妇,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的丈夫早日归来,因此看到暮春景色,便触景生情,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定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诗人将两地春色对举,引出两地相思,以实写虚,把眼前的真景与想象中的虚景融合在一起,细致地写出少妇的痴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另外,诗句中巧妙地运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意,也都增强了作品的含蓄美。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而来,少妇看到满地春光,自然会想到丈夫应该归来了。可以说,春色是丈夫归来的信号。王维《送别》诗说:“年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就是睹春色而盼归。按理说,丈夫及春怀归,少妇应感到欣喜才是,可是诗人却说:“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这似乎又有悖常理。但这看似不合情理之处,却正是情意最为深厚之所在。燕北地寒,春天的脚步要比秦地迟缓得多,因此等到燕北春草吐绿时,秦地的少妇已经经历了长久的相思的煎熬。故而丈夫“怀归日”正是妻子“断肠时”。这样写就把少妇的相思之情又推进了一层。

 

   最后两句,诗人把笔锋一转,又翻起一层波澜:“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里的“春风”当然不只是自然界的春风。这在南朝乐府里十分常见,如“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子夜四时歌·春歌》)、“春风不知著,好来动罗裙”(《读曲歌》),春风乃多情之物。李白反其意而用之,少妇斥春风“不相识”,正是她对爱情忠贞不二的表白:不为他情所动。诗人让多情的思妇斥责无情的春风,又似无理,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思妇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并使思妇的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心理刻划细腻,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诗人通过画面的巧妙组接、无理而妙的艺术辩证法的运用,把思妇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丰富的情感细致地表现了出来,使思妇形象 更加丰满、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全诗  全诗词条  断肠  断肠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意思  意思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