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聊斋志异杨疤眼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一猎人,夜伏山中,见一小人,长二尺已来,踽踽行涧底[1]。少间,又 一人来,高亦如之[2]。适相值,交问何之[3]。前者曰:“我将往望杨疤眼。 前见其气色晦黯,多罹不吉。”后人曰:“我亦为此,汝言不谬。”猎者知其非人,厉声大叱,二人并无有矣。夜获一狐,左目上有瘢痕,大如钱。

翻译

有一个猎人,夜间到山中打猎。刚埋伏下,看到一个小人,身长约有二尺,孤零零地在沟底行走。一会儿,又来了一个小人,大小高矮和前一个一样。他俩相遇,互相问到哪里去。前一个说:“我要去看望一下杨疤眼。前天见他脸上气色不好,恐怕有大难临头。”后一个说:“我也是要去看望他,你说的一点不错。”猎人知道他俩不是人,便大声喊叫,霎时,两个小人都不见了。这天夜里,猎人打倒一只狐狸,发现它的左眼皮上,有一块像铜钱那么大的疤眼。

注释

[1]踽踽(jǔjǔ举举):孤独的样子。

[2]高亦如之:高矮也相等。

[3]交问:彼此相问。

赏析

此篇写猎人听见小人议论动物界之祸福,互相关心,果然小人所担心之杨疤眼在夜间被猎人捕获。若云狐善变,则此狐何以被猎人捕获,可见狐仙之说乃是人心臆想之物,与实际生活中之狐狸完全是两回事。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蒲槃原是一个读书人,因在科举上不得志,便弃儒经商,曾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产。等到蒲松龄成年时,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贫困。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聊斋志异杨疤眼文言文翻译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词条  文言文  文言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