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聊斋志异蒋太史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蒋太史超[1],记前世为峨嵋僧[2],数梦至故居庵前潭边濯足。为人笃 嗜内典[3],一意台宗[4],虽早登禁林[5],常有出世之想。假归江南,抵秦邮[6],不欲归。子哭挽之,弗听。遂入蜀,居成都金沙寺;久之,又之峨嵋, 居伏虎寺,示疾怛化[7]。自书偈云[8]:“翛然猿鹤自来亲,老衲无端堕业 尘[9]。妄向镬汤求避热,那从大海去翻身[10]。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髅 队里人[11]。只有君亲无报答,生生常自祝能仁[12]。”

翻译

太史蒋超,记得自已前世,是四川峨嵋山的和尚。他曾数次梦到自己到前世居住的庵前池塘中洗脚。他生平笃信佛经,一心归宗于天台佛教这一派。蒋太史虽然很年轻就供职于翰林院,但心中常存有出世的念头。

晚年,蒋太史告病假还乡。但走到江苏高邮时,就不想回家了。儿子苦苦地挽留,他也不听。转道到了四川,先是居住在成都的金沙寺。住了一段时间,又到了蛾嵋山的伏虎寺,患病而终。他自己写了一幅偈子,说:“自己本是超脱尘世而与猿鹤为亲的老僧,无缘无故地堕于世俗的尘网中。妄想到如滚沸的油锅中去逃避炎热,哪里能使自己从尘世的苦海中去求得超脱?尘世中所追求的功名富贵,就像那被世人戏耍的木偶一样。娇妻爱子,也只不过是一堆枯骨中的人罢了。只是君王、父母恩未报,只有生生世世求佛祖保佑他们。”

注释

[1]蒋太史超:蒋超,曾任翰林修撰。

[2]峨嵋:山名,也作“峨眉”,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山势雄伟,有两 峰相对如蛾眉,故名。

[3]内典:佛抄指称佛经。

[4]台宗:盖指天台宗。

[5]禁林:翰林院的别称。苏辙《辞召试中书舍人》:“内外两制秦号要 途,兄轼顷已擢在禁林,臣个安敢复据西掖。”

[6]秦邮:地名,即今江苏省高邮市。古称邗沟,因秦筑台置邮亭,故名。

[7]示疾怛化:佛家谓患病逝去。示疾,佛家语。佛菩萨及高僧生病,都 说“示疾”,谓示现有疾。因为有道之人生存在世间,是应机缘而显示的形 体!病亦为他显示给世人的现象,故曰“示疾”。担化,意谓不要惊动垂死 之人。《庄子·大宗师》:“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 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后因称死亡为“怛化”。

[8]偈(jì计):梵语“偈陀”的简称,佛经中的颂词,和尚坐化时所作之 偈,多是悟道之语。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聊斋志异蒋太史文言文翻译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词条  太史  太史词条  文言文  文言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