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燕二·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
《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奉阳君不听。乃入齐恶赵,令齐绝于赵。齐已绝于赵,因之燕,谓昭王曰:“韩为谓臣曰:‘人告奉阳曰:使齐不信赵者,苏子也;今齐王召蜀子使不伐宋,苏子也;与齐王谋道取秦以谋赵者,苏子也;令齐宋赵之质子以甲者,又苏子也。请告子以请齐,果以守赵之质子以甲,吾必守子以甲。’其言恶矣。虽然,王勿患也。臣故知入齐之有赵累也。出为之以成所欲,臣死而齐大恶于赵,臣犹生也。令齐、赵绝,可大纷已。持臣非张孟谈也,使臣也如张孟谈也,齐、赵必有为智伯者矣。
“奉阳君告朱讙与赵足曰:‘齐王使公王曰命说曰,必不反韩珉,今召之矣。必不任苏子以事,今封而相之。令不合燕,今以燕为上交。吾所恃者顺也,今其言变有甚于其父,顺始与苏子为仇。见之知无厉,今贤之两之,已矣,吾无齐矣!’
“奉阳君之怒甚矣。如齐王王之不信赵,而小人奉阳君也,因是而倍之。不以今时大纷之,解而复合,则后不可奈何也。故齐、赵之合苟可循也,死不足以为臣患;逃不足以为臣耻;为诸侯,不足以臣荣;被发自漆为厉,不足以为臣辱。然而臣有患也。臣死而齐、赵不循,恶交分于臣也,而后相效,是臣之患也。若臣死而必相攻也,臣必勉之而求死焉。尧、舜之贤而死,禹、汤之知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乌获之力而死,生之物固有不死者乎?在必然之物以成所欲,王何疑焉?
“臣以为不若逃而去之。臣以韩、魏循自齐,而为之取秦。深结赵以劲之。如是则近于相攻。臣虽为之累燕,奉阳君告朱讙曰:‘苏子怒于燕王之不以吾故,弗予相,又不予卿也,殆无燕矣。’其疑至于此,故臣虽为之不累燕,又不欲王。伊尹再逃汤而之桀,再逃桀而之汤,果与鸣条之战,而以汤为天子,伍子胥逃楚而之吴,果与伯举之战,而报其父之雠。今臣逃而纷齐、赵,始可著于春秋。且举大事者,孰不逃?桓公之难,管仲逃于鲁;阳虎之难,孔子逃于卫;张仪逃于楚;白珪逃于秦;望诸相中山也使赵,赵劫之求地,望诸攻关而出逃;外孙之难,薛公释戴逃出于关,三晋称以为士。故举大事,逃不足以为辱矣。”
卒绝齐于赵,赵合于燕以攻齐,败之。
翻译
苏秦游说奉阳君联合燕国、赵国进攻齐国,奉阳君没有听从。苏秦就进入齐国中伤赵国,让齐国周赵国绝交。齐国同赵国绝交后,苏秦就派人到燕国,对燕昭王说:“韩为对臣下说:‘有人告诉奉阳君说:让齐国不相信赵国的,是苏秦;让齐王召蜀子,使蜀子没有攻打宋国的,是苏秦;同齐王谋划,推行联合秦国共谋赵国策略的,是苏秦;让齐国吊士兵看守赵国做人质的公子的,又是苏秦。请让我忠告您,请齐国不要这样做,如果真的让士兵看守赵国做人质的公子,我一定要让士兵看守您。’他的话恶毒极了。尽管如此,大王也不要担忧。臣下本来就知道进入齐国要受赵国的祸害,臣下出使促成此事就是为了实现您的愿望。臣下死去,齐国就会万分憎恨赵国,臣下虽死犹生。让齐、赵两国绝交,就可以使天下大乱。只是臣下不是张孟谈,如果让臣下像张孟谈一样行事,齐、赵两国一定有做智伯的。
“奉阳君告诉朱谴和赵足说:‘齐王让公玉丹传命说,坚决不准韩珉来齐国,如今却召他来。坚决不委派给苏秦政事,如今却封赏他,任命他为相国。坚决不同燕国联合,如今却把同燕国的邦交当成最紧密的邦交。我所依靠的人是顺子,现在他的话比他父亲的变化还大,顺子开始的时候同苏秦为仇。见到苏秦后知道苏秦对他没有什么损害,观在竟认为苏秦贤能,与苏秦和平共处,完了,我失去齐国的支持了!’奉阳君非常恼怒。如果齐王不信任赵国,奉阳君这个小人,就会因此而背叛齐国。不趁观在大乱的时机离散齐、赵两国,它们的矛盾解开后重新联合起来,那么以后对它们就无可奈何了。所以齐、赵两国的联合假如能够改善,死不足以作为对臣下的惩罚,逃亡隐居不足以雪臣下的羞耻,做诸侯也不能使臣下引以为荣,披散头发漆黑脸面满身长癞也不足以除去臣下的耻辱。然而臣下仍有担心的事,臣下死去,齐、赵两国不和,它们邦交的恶化以臣下作为分界,臣下死后,它们又互相效力,这是臣下忧虑的。如果臣下死去它们互相攻伐,臣下一定勉力自己去舍生求死。尧舜那样贤能都死去了,禹、汤那样智慧都死去了,孟贲那样勇猛都死去了,乌获那样有力也死去了,活着的万物难道有不死约吗?顺应必然的事理,完成您的愿望,大王还有什么疑虑的吗?
“臣下认为不如逃离这里。臣下假道韩国、魏国来到齐国,为齐国联合秦国:又努力结交赵国来加强它的势力,如砘齐、赵两国互相进攻的形势就接近形成了,臣下虽然这样傲,仍怕连累燕国。奉阳君告诉朱灌说:‘苏秦恼恨燕王因为我的缘故没有任命他为相国,又没给他卿士的地位,大概不会同燕国有什么联系了。’他怀疑到这种程度,所以臣下这样做,也不会连累燕国,又不用大王出兵。伊尹两次从商汤那里逃到夏桀处,又两次从夏桀那里逃到商汤处,最后果然参与鸣条之战,拥戴商汤做了天子。伍子胥逃离楚国到了吴国,果然通过柏举之战,报了自己父亲被杀的深仇。如今臣下的逃亡造成齐、赵两国之间的大乱,也将可以载入史册。再说那些干大事的人,哪个没有逃亡的经历呢?齐桓公遭难时,管仲逃到鲁国;阳虎之乱时,孔子逃到卫国;张仪逃到楚国;白硅逃到秦国,望诸做中山国的相国,到赵国出使,赵国挟持他索取土地,望诸打下关隘逃出赵国;外孙之难时,田文舍弃车辆逃出关隘,三晋称他为义士。所以干大事,逃跑也不能算做耻辱。”苏秦终于分裂了齐国、赵国,赵国联合燕国攻打齐国,打败了齐国。
作品出处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虽然书中所记史实和说辞不可尽信,但其仍是研究战国社会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