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烈女操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注释
① 烈女操:乐府中《琴曲》歌辞。烈女:贞洁女子。操:琴曲中的一种体裁。
②梧桐: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其实梧桐树是雌雄同株。
③ 相待老:指梧和桐同长同老。
④ 会:终当。
⑤ 贞妇:按封建礼教提倡的不失身、不改嫁的女子。
⑥ 殉:以死相从。
⑦ “波澜”两句意谓我的心如同古井之水,永远不会泛起情感波澜。
⑧ 古:同枯。古井水:枯井水。
翻译
古老的梧桐树总是同生同长,彼此相守到枯老。河中的鸳鸯绝不独生,成双成对厮守终身。贞节妇女的美德,是嫁夫以死相随,舍弃自己的生命也理应如此。我的心静如古井里的水,风再大也掀不起任何波澜。
作品翻译
雄梧雌桐枝叶覆盖相守终老,鸳鸯水鸟成双成对至死相随。
贞洁的妇女贵在为丈夫殉节,为此舍生才称得上至善至美。
对天发誓我心永远忠贞不渝,就象清净不起波澜的古井水!
写作背景
孟郊一生“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褐悬结,未尝俯眉为可怜之色。”(《唐才子传》)其诗多写寒士的生活与遭际,时有不平之鸣,也有一些揭露社会不平、同情人民疾苦之作。孟郊虽属“苦吟”诗人,但诗风大都朴质自然,表情达意深刻生动,在当时诗坛是别树一帜的。此诗即为其“苦吟”诗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
《烈女操》,古《乐府》属《琴曲》歌词,这是一首赞颂烈女坚守节操的诗。旧时代的女子不少成为封建礼教和伦理的牺牲品,有的夫死而不独生,有的夫死而终身不嫁,都表示对丈夫的忠贞。作者歌颂贞妇,正说明他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浓厚,反映了他的阶级局限性。
诗人开篇以“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起兴,来比喻烈女的贞操。接下来,诗人直接写贞妇殉夫,“舍生亦如此”,表现了贞妇守节不嫁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诗人以“古井水”作比,进一步表明了“妾心”的坚定不移。封建社会中,妇女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只能依附于丈夫生活,完全没有独立地位。
全诗以贴切的比喻表现烈女对爱情的坚贞,但也表现了诗人深厚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诗人于无形中维护了封建礼教道德,对于诗人所处的时代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结合作者坎坷的身世,不圆通的性格,也有人认为诗人创作这首诗是有所寄托,借歌颂烈女誓死不嫁的品德,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和高尚品行,即宁死也不肯与封建权贵同流合污。
作品赏析
该诗是一首陈腐的说教诗,是表彰洁烈自誓的女子的诗,这种品德是我国古来诗人最乐于吟咏的。在封建社会里,女人出嫁后必须“从夫”,丈夫死后女子必须守节,如果女子守节的“事迹”显著,皇帝还会给予褒奖,树贞节牌坊。这一套封建礼教曾使多少妇女在落寞痛苦中死去,她们为了所谓的“贞节”付出了多少代价啊。这首诗宣扬的就是这种礼教,丧夫之妇心如古井之水难道是可能的么?她们的痛苦,但在当时谁能理解呢?她们敢表露痛苦的心情么?
本诗在写作艺术上有可借鉴处,题目中的“操”是琴曲名,也是诗题的一种。大多是用他物起兴本意。此诗以梧桐的偕老,鸳鸯的双死,兴起贞妇的殉夫,变应如此。结句再用井水不波来比喻守节不嫁,又是诗中的比体。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宣扬“贞节”的诗。此诗借妇女之口,表达了其对丈夫的忠贞不二,心静如止水。
诗的前两句用“鸳鸯”、“梧桐”两个独特的意象来比喻烈女对爱情的忠贞。古老的梧桐彼此相守,直到枯死;美丽的鸳鸯鸟成双成对相伴终身。以此作比,贴切自然。诗的后四句写女子在丈夫死后,在孤独寂寞中坐等生命的终结,以丧夫之妇的口吻,直抒胸臆,喊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誓言。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孟郊早年贫困,四十六岁始中进士,五十岁岁为溧阳尉。唐宪宗元和初,定居洛阳。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其为人耿直倔强,与韩愈交厚,并称“韩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