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伐树记文言文翻译 伐树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伐树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文言文

署之东园,久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同之守启日:“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天。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逍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 “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翻译

官署的东面有一个园子,一直以来有很多的野草,都没有去治理它。我到了那里,开始开辟已经荒芜的土地。用粪便浇灌贫瘠的土地,用水浇灌干枯的地方,然后种上十几畦农作物,另外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正是春天,植物开始有萌芽的迹象。这时守园人给我提出意见,说:“这园子里生长着樗树,根茎粗壮,枝叶繁茂。根茎粗壮就妨碍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气,使得你新栽的农作物都得不到营养的滋润。枝叶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阴影面积更大,让新栽的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无法正常生长。又因为樗树的形状并不直,反而弯曲,看起来十分臃肿的样子,这样的木材中间纹路稀疏,导致重量很轻,而且很不坚固。(这样的树木)不值得栽种,应该把它砍掉。”我听了他的意见,把樗树砍掉了。第二天,他又对我说:“园子南面的那棵杏树,它的根茎所占的面积半径都有六七尺大,而它所在的地方却是这里最好的土地,让杏树长在那里而不能种植农作物,是很可惜的,应该把它也砍掉。”我说:“哈哈!如今正是杏树生长最好的时期,而且长得繁华。它也即将结果,你就不能为了这片杏林而放弃几畦菜地吗?”所以没有将它砍掉。

后来我突然想到,并发出这样的感叹:“唉!我记得庄子曾经这样说过,樗树和栎树因为其木材没有用而能自然老死,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而如今樗树是真的没有用,一旦知道了就会马上将它砍掉并抛弃;杏树的躯干是很坚固的,纹路也很紧密,色泽美丽,还可以拿来做装饰,它反而存活下来。难道有用和没用是各自要用天生条件的影响而来判断吗?”

有一天,来了位客人来拜访我,差役正拖着砍下的椿树经过堂前,(我)指着臭椿就对客人说出了自己对庄子所论述的怀疑。客人说:“这有什么感到惊讶的呢?凭着无用的态度处置无用之材正是庄周所崇尚的。世上凭借自己无用反而侵害有用之材,(那么有用之材)哪里还能幸免呢!那些杏树可利用的是花和果,因为(杏树)有花果这些供人们享用的生存的条件保护着它的根部,所以(它)幸免予被砍伐。至于桂树、漆树不能从砍伐的厄运中逃避,是因为它们被人们利用的东西只有被砍下来才能利用,所以这样一种状况必然无法生存。这跟那些杏树凭借开花结果免予砍伐是不同的啊。而今臭椿高大不成材,反而因高大妨害了别的花木生长,他们被砍去的确是理所应当的。跟那庄子“有用的死没有用的生”之说又是不同的。大约世上万物能够幸免于难与不能幸免于难,要看它所处的地位和用途罢了。”客人离去后,我认为他说的很对,写此文以记之。

阅读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

A.修至始辟之(才)

B.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总共)

C.明日,圃之守又曰(第二天)

D.以 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A B )

A.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 安陵 君其许寡人!

B.修至始辟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而新植者不得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以杏故,特不得蔬 徒以有先生在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守同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

B.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

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

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

翻译:你就不能为了这片杏林而放弃几畦(块)菜地吗?

②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 有用而见伤夭。

翻译:唉!我记得庄子曾经这样说过,樗树和栎树因为其木材没有用而能自然老死,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

5、庄子认为“不材终其天年”,“有用而见伤夭”,而欧阳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樗不材,悉剪弃;杏树坚密,美泽可用,让其生长。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伐树  伐树词条  文言文  文言文词条  答案  答案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  阅读  阅读词条  
古文

 《秦攻宜阳》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原文】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一陽一必拔也。”君曰:“宜一陽一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