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出处】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意思1】自小离家到老才回来,一口 乡音还没改,但鬓发已经白了。家乡的 小孩见了不认识,笑着问:“客人是从哪 里来的?”鬓(bìn)毛:两鬓间的毛发。 衰:衰落,此指鬓发变白或稀疏。
【意思2】年青时离开家乡年老时才回来,说话的声音虽没有改变,可是头发已经白了。小孩子们见了不认识,笑着问: “您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赏析】昔日离乡,风华正茂; 今日归家,虽乡音未改,却已鬓发疏落。 这是诗人初返故乡,面对物是人非的一切,引起的无限感慨。儿童笑问 客从何处来,这淡淡的问话,在诗人听来却是重重的一击,一种反主为 客的伤老之情油然而生。全诗在有问无答中结束,然而它的弦外之音却 萦绕不止。全诗以欢写悲,以小衬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久离家乡的 人,回来时乡音未变,人却长大或变老 了,当地年轻人不认识。[例]只见黑门 虚掩,一片静悄,我正要叩门,吱扭一声 开了,跳出一个胖小来。他仰起苹果 脸,眨乎大眼睛:“同志,你找谁呀?”真 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 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了。(飞雪《黄河春汛》)
【全诗】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鉴赏1】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 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 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 “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 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 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 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 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 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 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 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 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 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 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 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 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 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 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 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 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 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鉴赏2】这是一首抒发久客他乡,年老归来,感慨万千的诗。首二句采用对比互为 映衬的手法,以“少小”对比“老大”,以“音无改”对比“鬓毛衰”,概括了诗人由风华少年 到耄耋老人、客居他乡数十年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深情怀乡恋土的老翁形象,为下文做 铺垫。后二句通过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戏剧性场面描写,诗人抒发了无穷的感慨。 诗人久客回乡,似熟悉,又感到陌生;似激动,又感到茫然;似喜悦,又感到悲哀。心情 是何等复杂啊! 结二句从卢象《还家》“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变换而来,范晞文评 贺诗曰:“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对床夜话》卷三)真个写得峰回路转,别 有境界。写哀情,而借欢乐场面表现,其描写儿童天真无邪之活泼神态,活灵活现,极 富情趣,有无穷的感染力。此诗脍炙人口,乃妙手偶得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