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出自宋代程垓的《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参考翻译

注释

西飞雁:从西边飞回之雁(相传雁足能传书)。

蛩(qióng):蟋蟀。

参考赏析

赏析

程垓的《卜算子》一词以写情见长,主人公盼望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为失望,她的感情逐渐由平缓转向激烈,沉默无语到凄切哀怨,直到柔肠寸断。触景生情,徘徊悱恻,感情一直没有完全道破,但作者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家都可从字里行间悟出。

词的上片,写上楼盼望,时间是白天。独自一人,登上层楼,取登高望远之意。但极目远眺,唯见青山绵邈天际而已。“远”,是青山遥远,更是主人公放眼所望之远,得“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句意。自然,所望不在青山,而在于“人”。但是,直望到斜阳欲尽,光线模糊,不能再远望之时,还是不见那人的影子,连点儿消息也没有盼到!雁,用雁作传书之典,事见《汉书·苏武传》。“不见西飞雁”,即没有盼到从远方传来的音讯。“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在外之人,当归不归,主人公的情真意切、望眼欲穿、焦急徘徊,种种情绪,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但她并不心灰意冷。于是词的下片写主人公于夜色入高楼之后,又独自走下层楼,在楼下徘徊等候。但庭院寂寂,唯有蛩声如泣如怨而已。以蛩声衬寂寞,再以蛩声的凄怨,暗写主人公的情怀。至此,始写出主人公的“怨”。既全日翘首楼头,又继之以夜,始终不见那人归来,“怨”所由生焉。词的最后两句,写黄昏月上,这正是与所爱的人相会的时刻,而主人公却依然形影相吊、徘徊楼下,不见人归,不禁由怨而悲,柔肠寸断矣。着“依旧”二字,可见如此盼人,如此失望,已非一日,女主人公的怀念之深,盼望之切,由此可略见一斑。

这首词所展示的内容主要是:人在远方他乡,亲人日夜思念,在外待得越久,怀念之情愈浓,日夜翘首盼望,不见归来,令人柔肠寸断。从词中写得的“柔肠”和那不胜感叹的悠悠柔情来看,词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少妇;所思念的人,便是她的丈夫。

在这首词中,作者仅写主人公在楼上楼下的活动。以此看来,作者似乎是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但仔细一读,却娓娓动人,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熟悉生活,善于揣摩翘望者的心理状态:白天盼人,自然是上高楼,越高越得其深,南朝民歌“望郎上青楼”是也。梁元帝《荡妇思秋赋》:“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也是白天登楼盼人,与此词同一境界。晚上盼人,则在楼下,徘徊庭除,所谓“玉阶空伫立”是也。若仍在楼上,则失其真。当然,也有一直守在楼上的,姚令威《忆王孙》写“楼上情人听马嘶”便是,那是情人偷情,未敢明目张胆,写的是特定人物的心理状态。李清照《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自是丈夫已死,无人可盼的写照。所以虽仅写楼上楼下,已深得生活真实,故语不雕琢,反觉字字真切感人。

作者介绍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柔肠  柔肠词条  上时  上时词条  黄昏  黄昏词条  依旧  依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