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出处】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赏析】炉火熊熊燃烧,红彤彤的炉火将天地也照得通明。炉中因温 度太高,火星四溅,紫烟蒸腾。此句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 炼场景。上句用一“照”字,将炉火冲天盖地的气势写出,使得整个场面变 得非常壮观,意境恢宏。“乱”字则表现出红色的火星与紫色的烟雾交缠, 色彩斑斓。“照”“乱”二字的运用使得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也体现出诗 人兴奋、激动的心情。
【诗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冶炼工匠的火红脸庞, 给月夜增添了光 彩; 高亢而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荡漾。这里不仅描绘了明月之下冶 炼工匠的面目肖像,而且通过对歌曲的夸张,揭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全诗】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注释】
①秋浦:地名,在安徽省贵池县西。唐时此地生产银和铜。②红星乱紫烟:红星乱于紫烟。意思是,红色火星在紫色烟雾中迸射飞舞。乱:形容火星飞迸的样子。③赧郎明月夜:青年工人脸庞被炉火照得通红,在月夜里显得格外明亮有光彩。赧(nan):因羞愧而脸红。这里形容冶炼工人被炉火映红的脸色。郎:古代青年男子的美称。④动寒川:意思是在清冷的水波上震荡。
【赏析】
《秋浦歌》是李白在天宝后期漫游池州秋浦县时写的,由十七 首短诗(主要是五言绝句)构成的组诗。这组诗,清婉可爱,抒情味 很浓,描绘了秋浦的山川景物,歌咏了秋浦的民间风情,在淡淡的 忧伤中透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心绪和身世飘泊的悲叹。这里,选 的是第十四、第十五首,一首写风物,一首写愁绪,可概见《秋浦歌》 的风貌。
第一首描写秋浦冶炼工人夜间劳动的场景,这种题材,在我国 先唐文学作品中还很少见到,值得重视。“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 烟”。这是一幅秋夜鼓铸图,色彩绚丽,十分壮观。“炉火”,旧注以 为是“炼丹之火”(宋杨齐贤注),或以为是“渔人之火”(元萧士赟 注。两注并见《分类补注李太白集》),这两种讲法,都不确切。清 人王琦说:“考《唐书·地理志》,秋浦固产银、产铜之区,所谓‘炉火 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者,正是开矿处冶铸之火,乃足当之”(《辑注 李太白文集》),王说是正确的。黑夜里,劳工鼓风于炉中,炉火熊 熊,火光映红天地,紫烟飞腾,火星乱溅,一个“照”字,一个“乱”字, 形容火热的劳动场面,非常凝炼,贴切。“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 川。”这两句描写炉前冶炼工人的形象和边操作、边歌唱的乐观情 绪。“赧郎”一词,使前两句诗意很自然地转入后两句诗意,因为炉 火光照天地,也映红了“郎”的脸面。在“明月夜”清淡月光的烘托 下被炉火映红的冶炼工人的面颊和身形,愈加显得赤红;冶炼工人 满怀豪情唱起响亮的歌声,使深夜里带有寒意的河川也为之震动, 诗人用反衬法,将两组色调、情绪不同的意象组合起来,构成强烈 的对比,使动态与静态、声响和色彩以及感觉的冷和热和谐地统一 在一起,不仅描绘了冶炼工人的外形和肖像之美,还揭示了他们乐 观豪迈的内心世界,着意表现他们情操之美,使全诗的氛围描写和 形象刻画十分丰满完美。
【赏析心得】
这是一幅描写古代冶炼工人,于寒夜明月下,高歌劳动场面的壮美图画,它在 李白的众多诗歌中仅此一首,就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是罕见的,因而极富思想性 和艺术性。“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人描写出壮观的冶炼场面,红彤彤的 炉火照亮了天地,炉中的火星在热气腾腾的紫烟中迸射飞溅。“赧郎明月夜,歌曲 动寒川。”诗人以无限深情,热烈赞美年轻的劳动者,炉火映照和紧张操作,使这 些赧郎脸上泛着红光,即使明朗的月光,此时也黯然失色。他们一边挥汗劳动,一 边愉快歌唱。那粗犷豪放的歌声,在寒冷的江面激荡,似乎把江水都震动起来了。
这首小诗,就是一首劳动赞歌。天才的诗人将古代冶炼工人称之为赧郎,是一 个了不起的创新名词,它将冶炼劳动者的高大健壮、羞涩、纯真的形象展现无遗, 同时又深刻揭示了他们愉快欢乐、纯真无染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