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出处】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意思翻译】为备战将军 铁甲夜夜不得脱。半夜行军,戈矛相互碰击。寒风凛冽,扑面如刀割。 夜不脱甲,写军情紧急。“戈相拨”、“面如割” ,写夜暗风寒。诗句 突现了夜间行军的艰苦和将士旺盛的斗志。
注: 金甲,铁甲。戈,此处泛指兵器。
【赏析】这三句写寒夜行军:将军统兵夜行,连铠甲都不脱下,士兵静肃前进,长兵器不时碰撞,凛烈的寒风吹到脸上,就像刀割一样。金甲:铠甲。戈:古代一种长柄、横刃兵器。拨:碰撞。
【全诗】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全诗鉴赏】
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壮采取胜,此诗则较成功地体现了这一 特征。作此诗时,作者在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幕中。封奉命西征,岑写此诗 送行。有学者经过一番考证,认为诗中所涉地名,实不可一一确指。诗人 或许是以尺幅千里之笔,随意撷取西北边庭之地理风物以成诗境。我们 读诗,特别是读岑参奇情异彩的边塞诗作,未尝不可作如是观。
诗人首先向我们展示了边庭环境的严酷。在写作中,作者只注目于 一个“风”字,但读者却可飞腾想象,让无数画面在我们眼前呈现。走马 川,雪海边,眼望的是无际的莽莽黄沙,这就是行军的戈壁大漠。狂风怒 吼,卷起一粒粒沙尘,整个天空都是一片迷蒙混沌。行军将士几乎看不到 前行的路,只能在摸索中艰难向前。
白天犹可,到了夜晚,环境更趋恶劣。这时,诗人不再写视觉感受,而 是用听觉来写“风”。入耳的是狂风的怒吼,一个“吼”字,写尽了风的狂 暴,有如一只困兽,在强力挣扎中爆发出极大的威慑力。伴随而来的,还 有砰砰的声音,知情者才会明白,那是被风吹起的如斗碎石,满地乱走互 相碰击发出的声响。“大如斗”、“石乱走”,我们的心也仿佛跟随诗人的描 述而揪紧。
这样严酷的环境下,匈奴偏偏抓住他们“草黄马正肥”的战机,在汉家 边庭制造“烟尘”。所幸的是,唐军早有防备,汉家大将随即出征。行军是 艰苦的,将军的铠甲晚上都不敢脱下,衔枚疾走,军戈相拨,但军队仍是如 此整肃。汉家将士面临的是“风头如面刀如割”的考验。不仅如此,天气 绝冷,战马在奔跑中的汗液旋即凝结成冰,军幕中起草的砚水,也在瞬间 凝固了。这种种细节,真切地再现了大漠行军的艰险。环境的严酷,更加 衬托了唐军将士的凛凛风骨。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诗人在对唐 军的胜利作出展望了。是啊,有这样的将军,有这样的将士,能够忍受这 样的严酷环境,那匈奴听闻,怕早已闻风丧胆了吧! “料知短兵不敢接”! 这是多么肯定的表述! 有了斗风傲雪的精神,相信在车师西门,他们一定 能奏凯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