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的书评(一)
我还记得在高中时代的某个晚上,熄了灯,大家都躺在床上,听宿舍里的一个女孩子讲自己的事。她那段现在看来稚嫩的,令人痛苦的恋情,她认真的背诵了《简·爱》里面的一段:“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谈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现在想来,这段话无论与她当时的情况多么不相称、乃至虚张声势,她之后又怎样与生活妥协而放弃挣扎,《简·爱》这本书在这个女孩子经历感情困扰时的意义总是不容抹煞的。
显然这不是一本讲爱情的书,虽然时常被拿来当作爱情教育的启蒙读物使用。讲授《外国文学》的潘一禾先生曾经笑言这是一本女孩必读书,因为它记录了一个女孩的成长,必须学会的选择,和坚强。当然,现下我这个年纪读起来,与十四五岁的人读又是不同的感受。书中最触动我的部分是简爱叙述的幼年:一个敏感,倔强又带有一些独立意识的女孩子,在成熟之前,总会遇到种种难以想象的苦恼和困扰。那种困扰并非如今畅销书写手们捏造出的虚张声势的苦难,而是一种隐隐约约的酸涩,永远也不够美丽的困扰,不屑身边的人,却又为得不到他们的认同而耿耿于怀。年纪过去,这些隐约的苦涩就被有意无意的遗忘掉。再没有人去回忆,去写一个女孩在成年之前心灵的蜕变。没有人会回忆年少时身边那个仅仅因为美丽而得到一切宠爱的“敌人”,那些自我加冕的虚无缥缈的优越感,那些为得到别人认同所做出的努力和失望,或者是一双不合时宜的高跟鞋。这也是一个女孩的成长必经历程,正如同爱情的洗礼。现在想来,如果那个时候读过这本书,起码可以明白这一点,而不至于那样手足无措而卑微的度过了那段年纪。
至于书里的爱情,不好评论。潘先生曾经说,“有这么一个人,冥冥之中,你听见了他的声音,人海里你看见那双眼睛,你知道你的话只有他能听懂……”说的相当煽情而蛊惑。“以我当时的年纪,对此深信不疑。”如果现在潘先生再开一次这门课,她再讲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定会站起来告诉她,不是这样的,后来,我听见很多声音,看见很多眼睛,发现能听懂我的话的人绝不止一个……
所以,一本书的意义永远在于唤醒一些尘封的过往,对曾经难以面对的困扰的释然,而不是先知性的指导读者去做一些什么事情。每个人的价值观总有微小的差别,而经历毕竟不能面面俱到,强加的观念一旦变成行为,结果就难以预料。以前常常听说一句话,诸如某本书改变了谁的一生。窃以为,这并不算是一件好事。
简爱的书评(二)
简爱是我到目前为止很喜欢的女性角色之一,甚至很多时候,我能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她是单纯而又复杂的综合体。首先,她作为一个独立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对等级制度进行不屈地反抗,不甘忍受社会压迫。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特殊环境,使她原本活泼,热爱书籍,向往自由的性格中多了坚韧与敏感。默默忍受里德太太家的漠视,侮辱和欺凌。他们眼中不堪教化的坏孩子,于他们就是一个想快速转手的包袱,当忍受达到极致的时候,简爱反抗了,所有人都难以想象,她居然敢对里德表兄的毒打还手。被关进传说中的红房子中,倍感孤独,恐惧,一个被人世抛弃的孩子,真的很心疼她,想去抱抱她告诉她,不要害怕。无人关注的孤寂之后,留给她的是更多的思考与遐想,她想能离开这里多好啊,外面的世界是否像书中的一样精彩,将来会做什么工作呢……无限可能。
罗沃德学校于她而言,是一个暂时的港湾,虽谈不上温暖可栖,却是唯一的容身之所。也遭受到欺辱,污蔑,受冻挨饿,还要面对一个伪君子的慈善家,要说离开罗沃德,她会有所牵挂的话,应该只有校长和海伦。校长始终用爱和信任照顾她们,并不以任何差异区别对待。海伦是在简受罚时会给她留食物,给她讲宽恕与价值的人,这个她唯一的朋友逝于疾病,内心哀恸不必细说。
简爱对现实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在里德家的处境;在罗沃德生活八年之后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并勇敢地尝试;最突出的是在爱情面前的理智与坚定。
相比于圣 约翰"适合"式的爱情观,与罗切斯特"灵魂伴侣"的爱情,似乎更能赢得读者的喜欢。圣 约翰想和简结婚,不是爱她,是因为她时候做一个传教士的夫人,他说"别忘了,要是你拒绝我,你舍弃的不是我,而是上帝。通过我,上帝为你提供了高尚的职业,而只有做我的妻子,你才能从事这项职业。拒绝做我的妻子,你就永远把自己局限在自私闲适,一无所获,默默无闻的小道上。你簌簌发抖,担心自己被归入放弃信仰,比异教徒还糟糕的一类人。"有些荒唐可笑,但简爱理解他,他只是把自己全部交给上帝罢了。
与罗切斯特的爱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简自尊自爱,从不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觉得低人一等,不会忍受折辱。但同时也有自轻自贱,她会羡慕贵族小姐,觉得罗切斯特和贵族小姐才般配,自己只是默默地缩在角落里。选择离开罗切斯特一方面是因为不能忍受被爱的人欺骗,另一方面是不愿成为某人的"情妇",作为第三者存在,但其实,或许这只是成全了她心中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归根结底还是认为自己和罗切斯特之间有很大差距。在自己继承了巨额遗产之后,她说"我现在有钱了,是一个独立的人了",这个时候的她才真正觉得自己和罗切斯特平等了,而视金钱为独立与否的标准确实难以苟同。在罗切斯特家破妻亡,自己残疾之后,留在他身边,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挺替他们开心的,但总是会有这份爱不够纯粹之感。
夏洛蒂 勃朗特的《简爱》,语言不属于华丽风格,细节捕捉很到位,最成功的是人物塑造,笔下人物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这样的人物才更有生命。正如简爱,她的积极,勇敢,自立自强,敢于反抗是我们要学习的,而自伤自怜的一面却让她更加立体了,不再只是活在书中只能仰望的幻想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