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介绍
本书突破了我对沟通的认识,沟通不只是语言的交流,还包括非语言信息的传达,我们的外貌、穿着、表情、眼神、动作、语调等都向外传达某种信息,而这种信息会被人接收和解读,这种双向的信息交流,也是一种沟通。
于是我们会在不同的场合穿不一样的衣服,说不一样的话,例如第一次相亲和朋友呆在一起的状态就会不一样,在面试时的自己和平日里生活中的自己又不一样,我们有选择地展现自己,表达自己,这是进行个人认同的管理。因为我们个性多重,每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身份,需要去打造不同的认同。有人认为在面试中的刻意表现,相亲时的刻意打扮,在寄给恋人的信纸上刻意地一笔一划地书写,是一种欺骗,不真诚。此书的作者认为这经过挑选展现的一部分仍然是我们真实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仍然是真诚的。我认为,这无关真诚与欺骗,经过刻意的挑选来展现,是因为我们重视和尊重他人,重视相亲的对象,尊重面试的机会,重视和尊重就是一种真诚。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展示我们的每一面,聪明的人都会尽力去表现自己最好的那一面,所以认同管理是展现我们的一部分,展现的我们不是虚假的,而是不完全部分且有诚意的。大多数时候,别人看到的也只是部分的自我,某方面的自我,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
沟通是一种互动的,有两人以上参与的活动,所以,是否能成为沟通高手,关键在于能换位思考、否理解他人,而不是一味地表达自己,忽视他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
朋友评价我是一个情商低的人,因为我在与他人沟通时经常伤害了他人而不知,而不自知的原因是我没有想过去理解他人的感受、需求和想法,看问题的方式只从自己单一的角度出发。我无知又傻逼。
了解他人的前提是了解自我。问问自己: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书中提出的自我概念,是从别人那里获得信息,以此形成对自我的部分认识。自我概念决定如何看待他人,高自尊的人会倾向给他人更积极的评价,更认同他人,而低自尊的人则会倾向看到他人不好的一面,因为他们是按照这种模式和方式来看待自己,给予自己低评价,当然不会以积极的心态认同他人,他人自然不会将正向评价的反馈给你,你接受到了这样的信息,于是更加肯定对自我的消极认识和评价,即使别人对你是肯定的评价,你的内心也不会相信和接受。自我应验预言就是这样不断循环和加强自我认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形成正向的自我评价,自我应验预言良性循环,那么得到的一定是向好的结果,得到的都是肯定的评价,看待别人也是先发现他人优点。
正如别人所说,我们从别人身上发现的特质,使我们无意识投影在别人身上的影像。当我们以为我们正往窗外看,也许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实际上是在看镜子。
世界所是和我们所知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例如作为一名文科生我不知道水滴低落到底会以怎样的速度下落,我不知道一个app运行所需要编写怎样的代码,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在上大学之前不知道豆腐脑居然有咸的,冬至要吃饺子。每个人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个人喜好、职业角色、性别文化差异等使我们每个人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形成不同的知觉。作者把知觉的形成分成了四个部分:选择、组织、诠释和协商。
注意力有限,信息量如海,大脑只好有选择地看到那些醒目、重复、有强度刺激和我们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例如尿急的时候,眼里不会错过任何公共厕所。经过选择后的信息我们又会依据不同的方式将其组织起来,例如将人划分为年轻人、老人、男人、女人等。这样的分类归纳虽然方便整理信息,但容易形成刻板印象,把我们易归纳的群体特点套用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比如我曾经被一个河南人骗过钱,大家都说河南骗子多,那么下次再遇见河南人,我很大可能会把他归到骗子一类,如果下次遇到的骗子刚好还是河南人,我就会陷入自我应验的循环中,更加肯定河南人都是骗子的结论。实际上我的很多善良友好的同学来自河南。避免刻板印象的方法是不把一个独立的个人当成一个群体看待,去分类化,毕竟我的同学除了河南人这个身份外,还可能具有大学生的身份,乐观真诚的性格,不能一概而论。刻板印象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思维方式,我拒绝活在集体名词中。对进行组织过后的信息,我们还会赋予某种方式的诠释,使之具有特定的意义。他打开音响听歌是因为他心情不好需要平静还是因为高兴需要表达?不同的情景、时间和状态会有不同的诠释。而交情的深浅、过去的经验、对人类行为的假设、看待行为的态度、期望、对他人了解的资讯、自我概念、关系的满意度等都会影响我们对信息的诠释,同一件事,不同的诠释,得到的感受就会不一样,例如男朋友吃醋如果看成是爱我的表现,我会感到幸福,如果看成他心胸狭窄的表现,我就会对他产生厌恶感。第四点协商是因为有时知觉不是在一个人的头脑中形成,同一件事涉及多人,不同的人就会形成不同的知觉,他们又相互影响彼此的知觉,通过协商使每个人能达成共识的知觉。
知觉还会因为利己主义归因偏向、强调他人缺点、看到最明显做有力的原因而忽视其他重要原因、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决定论、用自己的立场看待他人等都会形成错误的知觉,所以我们需要知觉检验来确定我们的知觉。知觉检验就是不是斩钉截铁地对他人下结论,而是通过描述我们看到的行为、给出至少两种解释、请求对方对我们的诠释作澄清。如果以非常确定的口吻告诉别人,即使诠释正确也会激起别人的防卫心理,而给予多种诠释方式能为他人保留颜面。例如,明显人家忘了洗碗,但是如果以这种方式询问:你是打算稍后再洗还是忘了今天轮到你洗?我相信,这种询问方式比直接的命名,该到你洗碗了,更能让人接受并开始洗碗行动。
如果我们是被以确定无疑的方式下结论的人,我们如何放下防卫?如果结论正确,怎么接受,如果不正确,怎么澄清?面对别人的指责、不符事实的评价或不舒服的话语,本想用书中所说的方式来沟通,可是一下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马上予以还击和讽刺,怎么办?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有提到,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当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或他人的需求时,也就不会那么愤怒和情绪化,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xxx。
尽管他人说话的方式比较粗鲁让人不能愉快地接受,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思考他们的话语,或许因为他们只是比较着急,太过于担心,这样就比较容易接受他们,然后按照描述行为,表达后果影响和自己的感受,说出请求,获得他们的理解。如果不正确,也不要指责和情绪化地表达。
本书在后面的章节中阐述了如何应对他人对你的批评,首先仔细倾听,寻找更多的信息,询问详情,即使不同意对方观点,也要理解他,同时坚定自己的立场,对方不想更多的阐述时,猜测原因或释义,体会他们的情感和需求,同意他们的观感和事实,询问行为的影响。
同理心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同理心是放弃自己原有的观点和立场,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重新创造个人观点。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他人,付出努力还是能理解这件事对他的意义。用枕头法可以唤起同理心,从五个角度看待问题:我对你错,我错你对,都错都对,所有观点都皆真理,议题不重要。同理心能让我们理解他人,不代表认同他人。同理心也不是同情心,同情心是仍然用自己的视角看问题,产生怜悯的情感。
上诉的知觉形成过程、影响知觉的因素和同理心,除了可以用于沟通之外,同样可以更广泛地实践于我们的认知活动中。在知觉检验中,可能不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不需要给出更多的解释,但是更多的解释会让我们全面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对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用同理心看问题,同样使我们能看到多样的世界。
平时沟通时通常将行为的描述也就是我们的观察省略,或者直接用带有批评和指责的语气的评价代替。指责和评价只会使沟通的氛围恶化,启动防卫心,我们真实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行了人身攻击。批评是因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与其批评别人,不如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提出具体的请求更容易接受。例如,你每天回来太晚了,我需要你!不如改成,你最近都在10点以后回家,这让我没有安全感,我需要你的陪伴,一周能有三次在七点前回来吗?
在沟通中,我们都经常掩饰情绪,难以表达情绪,通常我们的情绪是复杂的,忧伤的同时焦虑,担忧又愤怒,但是我们认为自己只被一种情绪控制,这样也就不能将感受和情绪表达清楚。我们经常被情绪所控制,却不能和情绪做朋友,认识到自己有怎样的情绪,(m.vrrw.net)理解自己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情绪。我们还将情绪产生的原因归咎于他人,于是愈发生气、埋怨、焦急,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我生气你迟到了,是因为我重视守时,我珍惜时间。我一旦生气,就会在情绪的泥沼里挣扎,反复咀嚼愤怒的情绪难以自控,影响心情,浪费时间。对引起我们情绪的事件进行不同的阐释和解读,得到的情绪也会完全不同,纠缠于情绪时,列出自我内言,并驳斥那些非理性的信念。说到底,情绪还是由自己控制,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
倾听是沟通的重要环节,但是大多数人都误解了倾听,并且以为自己是良好的倾听者,因为我以前就是这么看待自己,实际上我从没有真正地倾听过别人一次。当别人倾诉时,我们总是急于安慰他人,分析问题,给出建议和评价,没有真切地站在他的角度体会他的情感和需求。倾听,有时什么都不需要说,什么都不用做,站在那里就好。在倾听的过程中,使用借力使力、问话、释义来体会别人的感受,或者说让别人自己说出感受。有时候别人的倾诉,只是为了诉说,理清自己的思路,或者当自己因为听从别人的建议做了决定,要承担的不良后果时,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只有确定别人来倾诉的类型,情绪已经平复,能够听进去建议时,严谨地分析,最后给出建议。很多人安慰的方式也是错误的,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值得这么伤心(否认对方的感受),不就是失恋嘛,天下哪里找不到女朋友(看清事情的重要性),再过十年来看,这都是小事(聚焦彼时彼地),我要是你,我就不会这么做(火上浇油)。倾听还需要回应,我妈曾说过我和我弟的区别是,每次对我唠叨时,我总是不吭声,而我弟不管做不做的到都会说声我知道了,我的这种不回应态度就会让我妈非常恼火,重复刚才我不愿意听的话。
沟通会形成关系,有时做错了事需要修复关系,就要做到承认错误,道歉,进行补偿,而有时原谅他人又很难做到,我们就要多想想自己也曾做错过事,希望得到别人的原谅。亲切感、及时性、尊重感、控制性会影响关系的亲密,关系的维护依靠联系和自主、公开和隐私、循例和新奇三对辩证关系,要学会掌控二者的平衡。
自我袒露分为三个层面:事实、观点、感受,分为深度和广度两个程度,适宜的袒露能增进关系和了解,但有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可以用沉默、说谎、模棱两可、暗示来代替,例如,当朋友问你她花高价买回的你不欣赏的裙子时,不能直接的自我袒露说它一点也不好看,可以用善意的谎言,说还不错,非常适合你,衬得你和白。
关于防卫,前面说了如何对待他人对我的批评,那么还有我对他人的批评,这时需要描述行为而不是评价,以问题为导向而不是支配、自发而不是策略,同理而不是中立,平等而不是优越,协商而不是确定的方式来沟通。换句话说,评价、支配、策略、中立、优越、确定的方式能引起人的防卫心。
最后一点是冲突。有冲突是自然和有益的,解决方法有五种:逃避、竞争、调试(一输一赢)、妥协(半输半赢),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双赢,采取合作的方式,这需要想出有创新,突破现有的办法。合作就是要明确双方的问题和需求,才能针对性的想出办法解决。然而并不是所有冲突最好的解决之道都是合作,这个视情况而定。
好啦,啰嗦了这么多,概况了整本书的内容,是想整理一下思路,因为我在现实生活中情商很差。其实沟通最主要的无非四点,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他人与世界,得到正反馈;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学会倾听;表达时多描述少评价;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一切都因为自己需要,而不是别人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