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猫城记的读书笔记
《猫城记》可以说是老舍众多作品中的异类。首先,作者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满意程度不是很高,在自序中讲“不够幽默”,而后在1947年的文集出版中,作者又认为这部小说是他“十来本长篇小说中,最‘软’的一本”。而在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看,《猫城记》似乎更加地奇怪,从这部小说1932年开始在《现代》杂志上连载以来,它并不受文学评论家的注意,一部文学作品是不为文学评论家注目,这似乎更让人觉得尴尬。在建国后,那特殊的政治环境中,站在风口浪尖的老舍自然也逃不过历史的洪流,此时《猫城记》的被关注也注定不是文学的发现,而是政治家们的别有用心。自改革开放以来,《猫城记》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随着国外的小说理论的引进和学习,越来越多的解读和关注使得《猫城记》重新摆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一、成于“不够幽默”
随之又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一部被作者自己“嫌弃”的文学作品,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沉浮,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使人们发现了它、意识到它了。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的创作动机,自英国回来后,满腹热情的青年看到国内如此民不聊生的境况,军阀混战、人人麻木不仁的苟活着,卑贱、黑暗的社会现实打破了激情的青年老舍。面对如此不堪的国家,作者在他的《我怎样写<猫城记>》中这样写道:“我之揭露他们的坏处原是处于爱他们也是无可厚非的。”对于作者的这一点,我们几乎立刻就会想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大家——鲁迅,他的拯救国民性的文学主题。但是在一点上,老舍确乎与鲁迅不同,我们可以从文中略见一斑,文章中的猫人,作者用灰蒙蒙的调子极尽批判能事。结合作者自序的“不够幽默”,为什么“不够幽默”,因为文章诉说的是人间哀事,世事沉浮,所以不够幽默。另一方面的以前的“够幽默”有说明了什么呢?在作者看来,英国时期的作品《赵子曰》《老张的哲学》,虽然也风趣幽默但是不够深沉、深刻。所以回国后的老舍面对如此不堪的国家,他摒弃了以前的平和、幽默、肤浅,转而更加地关注他所属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们、这个国家的人们的生活。那么《猫城记》的意义在于了,作者由以前单纯的幽默进而蜕变为深沉的幽默,《猫城记》就是这个转折点,尽管这个转折点略显单薄和“不够艺术”,但是作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成长和进步,它意在于此了。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后进作品《月牙儿集》、《牛天赐传》、《骆驼祥子》。也正是这“不够幽默”才成就了后来老舍的伟大,这是起点。
二、既是绝望又是挣扎
正如一位批评家所言:“中国文学史上像《猫城记》这样对国民的人性和本民族本性如此失望和批判的文学作品还不多见”。猫国人自私、懒惰、贪婪、无耻、愚昧等等缺点不一而足,最后国破家亡,无论是在做成奴隶的时代还是在没做成奴隶的时代,都是一样的麻木不仁,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这是老舍的绝望,他宣判它们的死亡只是顺其自然的描述、预测。这是一个爱国作者的“噩梦”,“一个徘徊在黑暗中不断寻求真理的旧知识分子的痛苦处境”。可正是这个噩梦,它让作者真实地感受了这样的噩梦,由它带来的毁灭性生活。那些处心积虑的小人诟病作者的“绝望”,而我们现在回顾历史时,我们清楚地知道那是作者的伤心失望甚至是绝望、孤独。一个爱国作者的怒其不争的呓语和挣扎,《猫城记》的伟大也在于此。这是绝望,也是挣扎,文章中的绝望和审判,现实中的挣扎和沉浮。当面对漫无边际的现实的无奈时,失望是第一反应,是作者的本质主义的肆虐,正因为如此作者用更加失望来成全自己的梦想,破釜沉舟后的苏醒,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是他的希望所在。
三、文化民族主义
很多评论家认为《猫城记》是政治的讽寓小说,对革命的悲观失望,对社会政体的批判不满,确乎存在在小说之中,但是《猫城记》的根本不在于此。他延续五四的启蒙传统,似乎后知后觉,但是作者有着自己的文化视角和讲述方式,《猫城记》就是这条道路的典型代表,后来《骆驼祥子》的“个人主义的颠覆”也是源于此。作为文化民族主义者的叙事和话语才是老舍的本来面目。而《猫城记》本身的叙事方式或采用的文体结构又具有多重性、模糊性,使得文本的解读就千姿百态了。文章讲述了一个宇航员因飞机失事而在另外一个星球的神奇经历,猫国人,猫国事。当读者欣赏时,我们既可以把它看作是寓言小说,也可以看作是讽刺小说,更可以是科幻小说(只是这个科幻小说偏于社会方面)。那么我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当然是追本溯源,说到底就是作者的文化民族主义者的立场。作者表面上是借一个别的星球别的“人”的事,其中特别写了政治、外交和军事,但是作者只是借助讽喻、暗示这些文学艺术手法去编织一条理想道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猫城记读书笔记篇二
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的一部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一部作品《猫城记》,当年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曾经钟情于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作品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当这部作品被介绍到西方时,这种题材及风格便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有消息说,在1968年,诺贝尔奖已经决定将奖颁给老舍,只是由于他已辞世而作罢。
《猫城记》在开篇部分介绍,主人公乘坐飞机(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机(船)回到地球。从主人公自救脱险,结识猫人朋友,到学习猫人语言,进入猫国都城历险,等等诸多细节,无不符合社会科学逻辑。但在作者写作之时,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对火星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星上是否存在高级生命也没有定论。可以说整篇小说是构筑在一个科学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展露无疑。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先驱与代表,但在《猫城记》这部作品中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过多的北京方言编制形象。一方面这与上文提到的小说特殊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者蓄意尝试着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作为猫人看待的另一种外国人,他们在与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为什么组织这个团体呢?因为本地人的污浊习惯是无法矫正的,他们的饭食和毒药差不多,他们的医生就是———噢,他们就没有医生!”类似口语上的突然转折,常常被设计成相声中的包袱,这里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会适宜地引起我们对那一年代的国民在卫生、医疗方面的状况和习惯的反思。这篇小说尽管主观上背离了当时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观上偶然地具备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
写的真好啊!悲凉啊!虽然写的是外太空的猫人,但是可以叫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影射的还是我们中国人人性的悲哀。在这本书里,这个温暖的人也终于是绝望了。猫人灭绝。不战而败。其中有解放前中国的影子,有文革的影子。有日本人打中国的影子。那屠杀就像南京大屠杀一样。老师和校长没有薪水。被批斗,学生和老师是敌对的,互杀。学生没有知识,抵御不了外敌,就会窝里斗。听主人公讲人类穿高跟鞋的美妙,猫女也扶着墙学习踩砖头用脚尖走路。猫男则试着穿裤子。迷叶,猫人的生活离不开迷叶。和以前民国的大烟差不多。吃迷叶才可活的感觉好。猫兵遇到攻城的人,一概后退,给钱就投降。皇宫的墙上是堆烂泥,墙下沟填满臭水。因为攻城的矮人怕脏。这样可笑的抵御。(矮人们是我所知道的人们中最残忍的。猫国的灭亡是整个的,连他们的苍蝇都不剩几个。)老舍的原话。主人公最后搭法国到火星的探险飞机,才回到伟大光明的中国。最后一句结尾是整篇文字唯一有一点光的地方。其余就是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