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4日,很多人又要开始大谈五四精神了。可是当我们在谈论“五四”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围绕1919年5月4日这一天前后几年发生了什么?产生了怎 样的历史影响?再回顾时我们有何新发现?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启蒙运动?还是否定传统、过度激进的历史陷阱?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理性思考与浪漫情怀、 怀疑精神与宗教崇拜、个人至上与群体意识……纷繁的图式下是复杂的意义。今年的“五四”纪念,撇开教科书,不看国产剧,阅读让你“学术”地谈论“五四”。
头盘: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头盘以开胃为主,量不在多,关键要诱发食欲。作者陈平原为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通过“借助细节,重建现场;借助文本,钩沉思想;借助个案,呈现进程”的“触摸”方式,追求历史的真切感,不谈大道理,只做细研究,利用五四的切角,理解百年中国。
汤品: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汤品不是主食,不需充饥,但要耐品,小景之中,形神自足。胡绳的这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梳理了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时间的历史,分析了历次救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可以对五四运动发生的大背景有所了解。
副菜:林贤治《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
副 菜一般以食材特性与主菜区分开,虽风味不同,但务必要和主菜相得益彰。著名学者林贤治长期从事知识分子研究,全书以五四知识分子与国家权力的互动为主要线 索,力图勾勒出五四一代鲜活的面容,回顾那些意味深长的精神事件,批判性审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及生存困境,着力彰显出他们在困境中的言说方式及 其选择的价值。批判目光下的精神史考察振聋发聩,却也引起很大争议,孰是孰非,留待读者诸君判断吧。
主菜: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主 菜是一份菜谱的核心,对营养和口味都有更高的要求,作为历史事件,历史学家的解读无疑更具分量。周策纵是著名华裔历史学家,抗战时期在中央政治大学获得学 士学位,战后赴美国,获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后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亚系终身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哲学、五四运动史的研究,本书是其代表作。全书以五四 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互动共生关系为主线,上部分以史家笔墨考据五四运动前后的重大事件,展现了一场学生运动如何一步步带动了社会革新。下半部概述了新文化 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再造,并将其纳入到整个中国启蒙救亡的历史脉络之中加以探讨。史实详实的同时视野广阔,被誉为“了解近代中国难以逾越的一部经典 著作”。
甜品: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八分饱后,如果能品尝到口味不同的点心,一顿大餐便会锦上添花。作者叶曙明为知名作家,创作以历史、散文、小说为主,已发表多部作品。本书偏重历史故事的叙事,突破各式思想范式的包装,尽量还原五四时期人与事的生动场景,文笔流畅,耳目一新。
饮品:刘再复《共鉴“五四”》
西 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一般是咖啡或茶,韵味悠长,适合轻松的对谈、杂论,旨在启发更多思考。刘再复曾是华人学术思想界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曾任中国社会科 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后旅居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科罗拉多大学任教。晚年侨居美国,隔海省思,常有真知灼见,笔力苍劲。《共 鉴“五四”》为刘再复先生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五四”的访谈、对话、文章的合集,其中和李泽厚、李欧梵的对谈格外精彩,成为海外哲人反思五四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