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三国第一谋士是谁 郭嘉还是诸葛亮?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易中天书第十四集《天生奇才》,用了很大的篇幅,对诸葛亮与郭嘉作了比较。说他俩都是同一量级的人物,对刘备、曹操同样重要,两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怎样相似呢?易中天认为:

  第一,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时都只有二十六七岁。

  第二,他们都“审于量主”(谨慎地选择主公)。

  第三,他们都“谋功为高”。

  第四,他们都忠心耿耿、竞竞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第五,他们和曹操、刘备的关系,也都至少在表面上做到了“如鱼得水”,甚至确有一些情意。

  但我觉得:二人虽有若干相似之处,如上述之一、二、四项,但不同之处也不少。严格说来,在某些重要的层面上,二人是不能相比的。

  首先,说郭嘉“谋功为高”是可以的,对诸葛亮却不能这样说。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几乎刘备所有的政治、军事活动,都有诸葛亮的出谋画策,所有的战役都离不开诸葛亮的参谋。他智计多端,料事如神,刘备无不言听计从。关、张之辈开始是嫉妒、吃醋,后来就变成服服帖帖地接受领导了。但我们查阅史书,在刘备的有生之年,诸葛亮在军事上多是靠边站的,对刘备并没有起到郭嘉对曹操那样的作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去见孙权,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形成,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以后就跟随在周瑜水军的后面,回到了刘备的驻地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三国演义》上所写的那些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情节,都是小说家之言,并不是史实。火烧战船是周瑜和黄盖谋划的,并没有诸葛亮参与谋划。

  当然,刘备方面作为联军组成部分,也配合作战了,但我们在史书上并没有见到诸葛亮提出过什么奇谋佳策。接下来诸葛亮和赵云随刘备出征荆州南部四郡。因为这四郡原为刘表的地盘,又有被刘备推举为荆州刺史的刘表的儿子刘琦的文书,进军出奇地顺利,几乎是兵不血刃,四郡皆降。这时诸葛亮才第一次有了官职,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督管零陵、桂阳、长沙三郡(郡治分别为今湖南永州、郴州、长沙等市,诸葛亮住在临烝,今湘南衡阳市东),一住就是二三年。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刘备进川,把庞统、法正带去当参谋,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等留守荆州。只是到了取蜀战争的后期,才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川,诸葛亮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参谋作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刘备进兵汉中,带去的参谋是法正,又不是诸葛亮。章武元年(公元221),刘备大举伐吴,史称夷陵之战。这时庞统、法正已死,刘备仍然没有带诸葛亮前去,而是自己悍然率兵前往。总的看来,在刘备生前,除了早期的赤壁之战和作战不多的进军荆州南部四郡,以及取蜀战争赶个末班车之外,诸葛亮基本上是远离战场的,怎能和郭嘉相比?在郭嘉生前,曹操所打的重要战役,如战吕布、破袁绍、讨二袁(袁谭、袁尚)、征乌丸等,都把郭嘉带在身边。郭嘉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死于征乌丸途中,曹操非常难过,在表章中说: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成,嘉辄成之。(我的计策还没有形成,郭嘉便帮助我形成了)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三国志·郭嘉传》)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叹息着说: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而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诸葛亮也叹息着说出了类似的话: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法正若是活着,就能制止主上,让他不要东征;即或还是要东征,也必然不会打败仗的。)” (《三国志·法正传》)

  可见刘备在军事上所信任和依靠的,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如果非要从刘备集团中拿出一个人和郭嘉相比的话,那并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当然,这是指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至于在谋略方面,法正是要逊郭嘉一头的。

  为什么刘备信任诸葛亮不如曹操信任郭嘉?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看好。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出奇招、险招,这和郭嘉正好相反。刘备求功心切,不大欣赏这样的谋士。所以刘备把他定位为相才,而不是帅才。刘备出兵时,常把他留在后方作为后勤部长。正如《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说: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当然,这只是说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是稳健类型的,不表明他没有军事才能,刘备对他的使用是不正确的。如果夷陵之战把诸葛亮带在身边,用诸葛亮的稳健来纠正刘备的狂躁,肯定不会败得那么惨。

  二是刘备对诸葛亮并不那么信任,这大约是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吴官居要职有关。我们读史书时发现: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孙权派诸葛瑾到成都来讨荆州,从此以后,直到刘备逝世,刘备就再也没有给诸葛亮布置过军事方面的任务,使他远离了战场。这内中应该有隐情,不一定就是巧合吧!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有一篇论述,摘要译述如下:

  “诸葛公之心,是一定要存汉的,一定要灭曹的。不交结东吴,则要受东吴的牵制而难以兴起北伐之师。……而先主的心志则与此不同了。先主开始时想自强,后来则想自立为王,这种雄心不改,便与关羽合拍了。所以他信任诸葛亮不如信任关羽,而且不如孙权之信任子瑜(诸葛瑾)。怀疑诸葛亮与东吴的交谊太深,而且还怀疑他与子瑜相勾结……。先主不死,吴祸不止,北出祁山的军队也走不出来啊……”

  在诸葛亮初出山时,刘备和诸葛亮相处得过于亲密,引起了关、张二人的不满。刘备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诸葛亮传》)

  人们根据这个记载,多认为刘备和诸葛亮是鱼水关系。但不知这话仅仅适用于“蜜月”期间,过了“蜜月”,便未必如此了。那么,郭嘉和曹操的关系是不是鱼水关系呢?也许一个时期是这样的。但如果不是郭嘉英年早逝(死时38岁),再活上若干年的话,事情就难以预料了。荀彧功勋不亚于郭嘉,最后还不是因为触犯了曹操,而死于非命吗?也许另外还有一个空的食器是给郭嘉准备的呢!

  郭嘉才是三国的第一谋士?

  说起智慧,我们很容易想起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想起先生那百拆百验、屡试不爽的锦囊妙计。曹操的身边也有一位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谋士——郭嘉郭奉孝。

  郭嘉好比三国天空中的一颗流星,来也耀眼,去也匆匆。他光芒四射,算无遗策,成就了曹操的功业,也牵惹了曹操的感情。郭嘉38岁去世,曹操心疼得直呼“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直至赤壁兵败,还哭着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如此让曹操动情,郭嘉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郭嘉不但明于识人,而且也深谙他所处的时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是一个老板挑员工,员工也选老板的年代。你拥有自由,但你也要学会选择。郭嘉这样的聪明人,他才不会为了公司的煊赫声势,办公楼的高大敞亮和老板的翩翩风度,就轻易出卖自己的一生。他懂得选择,懂得狮子领导的羊终究会战胜羊领导的狮子。于是,避虚就实,舍袁绍而投曹操。结果,他当年的同事郭图、田丰等人,不是被活活冤死,就是充当了袁绍的炮灰,而郭奉孝却功成名就。这一走一留,一成一败间,不值得你我深思吗?

  郭嘉看透了袁绍,也深识刘备和孙策,他的识人之明帮了曹操的大忙。刘备在荆州蠢蠢欲动,曹操想乘其羽翼未丰,一举拿下,又担心袁绍乘机偷袭,搞得自己“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战争就是赌博,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郭嘉的意思是:刘备人杰,不可不除;人心未附,千载良机;袁绍性迟而多疑,即便偷袭也一定出兵不速。结果,让曹操利用袁绍的性格弱点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

  对孙策的判断更让郭嘉大出其名。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胶着难分,江东的孙策却落井下石,想渡过长江,偷袭许都。消息传来,众人无不变色,而郭嘉却能揆情度理,神机妙算。在他看来,孙策新近才平定江东,为此杀了多少英雄豪杰啊!谁又没有几个亲近跟随,铁杆手下呢?而偏巧孙策又自恃武功,轻率无备,这样的人,虽有千军万马,却只需一个刺客就可以了结。结果,孙策尚未过江,就被许贡的门客刺死了。时机虽然过于凑巧,但孙策这样的人死于小人之手却是早晚的事情。

  郭嘉的得意之作是对袁绍两个宝贝儿子袁谭、袁尚的处理。官渡大败,袁绍一蹶不振,忧愤而死。曹操则长驱直入,连战告捷。于是,诸将都想趁热打铁,一举荡平河北。

  在郭嘉看来,袁绍虽死,而子嗣甚众,其势仍大,然“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缓攻河北,似乎证明他理解了郭嘉“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这一充满心理学奥妙的决策。以后的事实证明,此时的曹操实际上还是似懂非懂。

  赤壁惨败之后,曹操忠实贯彻了郭嘉“缓之而后争心生”的策略。对于三家必争的荆州重地,尽管他处于近水楼台的有利地位,却始终谨守襄樊,不主动争取。相反,还故意把江陵这根骨头扔出去,逗引孙、刘两家争夺。正是曹操的缓势加深了孙、刘的罅隙,撕裂了两家的联盟,也终于打破了三角的平衡。

  谁曾想,狼烟铁血的背后还有一场心理大战!谁又曾想,已经死去多年的郭嘉仍旧影响着三国的战局,决定着天命的归属!

  相关人物

  魏国:曹操、郭嘉、曹丕、曹植、贾诩、司马懿、张辽、徐晃、典韦、许攸、荀彧、夏侯渊、荀攸、许褚、司马昭、夏侯惇、曹爽、张郃、程昱、于禁、曹仁、杨修、邓艾、马岱、曹真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郭嘉  郭嘉词条  诸葛亮  诸葛亮词条  谋士  谋士词条  三国  三国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