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徐晃不仅作战英勇,而且眼光长远,洞悉人心,晓明国事,精于兵法。在加上他治军严谨,实在是难得的智勇双全的大将。
徐晃早期效命于车骑将军杨奉。李催、郭汜乱长安时,徐晃劝杨奉出兵保驾,然后迎天子建都洛阳。徐晃之计与荀彧、田丰等人不谋而合,只是他阐述得不够清楚,想得不够深远。
曹操灭袁绍时派徐晃攻取易阳。为了劝降易阳令韩范,徐晃写了一封信陈说胜败利弊,然后将信射入城中。韩范看了信,便举城投降。曹操在为《孙子兵法》注释时,曾写道“圣人之用兵,战而时动,不得已而为之”。徐晃深知兵伐的害处,为曹操树立名誉,致力于息兵养民,以理服人,可见他是位社稷之才。
曹操欲屠易阳城,徐晃进言::“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诚,则莫不望风。”曹操听了徐晃的劝说,放弃屠城,果然有其它城县来降。“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厉”,徐晃以一个谋士的角度为曹操长远的大业考虑。他提倡以仁治国,以德服人。《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徐晃正是一员明晓国之大事的将军。
曹操出征马超,到达潼关,担心不能渡过黄河,就求计于徐晃。徐晃答:“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蒲渡坂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曹操依计行使,大破马超。常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徐晃提出偷渡蒲坂津的计划就是基于他对敌人的深透了解。而他仅仅从“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就可以看出“其无谋也”,眼光之准,分析之透彻,实在是寻常的武将不可攀比的。
刘备派遣陈式袭击马鸣阁,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徐晃击败陈式。蜀军大乱,不少人跌入深谷,损失惨重。曹操赞道:“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迂直之术,在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了迂直,就可以利用地形制胜。刘备先占定军山,而后得汉中,就是听取了法正的迂直之法,避免正面作战,以巧打快。马鸣阁之战中,徐晃看准地形,正面打击刘备的部队,占领有利地势,阻挠刘备的进攻。可见徐晃也晓通迂直之术。
徐晃人物简介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中,徐晃随曹操击败了投靠袁绍的刘备,又随曹操击败颜良,攻克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进至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此击败文丑,被拜为偏将军。后与曹洪击(氵隐)人祝臂,破之。九月,曹操出兵与袁绍作战,不胜而还,坚壁自守。时袁绍数千车粮草至官渡。谋士荀攸对曹操说:“袁绍的运粮车旦夕间就到了,其押运粮草的将领韩勇猛但轻敌,出击可以将他打败”。曹操问:“谁可以担当这个重任?”荀攸说:“徐晃可以。”于是曹操派徐晃和史涣带着几千骑兵共同攻打韩猛,在故市(今郑州西北)截烧其辎重。此战,徐晃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病死前还特别嘱咐叫埋葬他时敛以时服。而且他每战有功,但很少邀功请赏,所以在曹操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得晌,属徐晃。”徐晃用兵作战都把斥候派到很远的地方。先做出打不赢的样子,然后再奋勇作战,追杀敌人夺取胜利,兵士们常常忙得没有空闲吃饭,可谓别具一格。徐晃常叹息着说:“古代的人常会忧虑遇不到贤明的国君,我现在有幸遇到了明主,尤其应当立功报效国君,哪里是为了个人名誉才做的!”所以徐晃把为曹魏的统一事业而战斗当作自己效力的机会,以此为动力,鞭策著自己的行动。显出了他那可贵的品格。他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元勋,也是中国古代的优秀战将。
相关人物
魏国:曹操、郭嘉、曹丕、曹植、贾诩、司马懿、张辽、徐晃、典韦、许攸、荀彧、夏侯渊、荀攸、许褚、司马昭、夏侯惇、曹爽、张郃、程昱、于禁、曹仁、杨修、邓艾、马岱、曹真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