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是著名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的《西厢记》中的女 主角,是作者王实甫倾尽心血塑造的一个反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 争取婚姻自由的封建礼教叛逆者。
本文通过分析崔莺莺在追求爱情自 由的道路上的性格心理变化,突出她的爱情观演变过程,以及与元稹 的《莺莺传》作比较,浅析崔莺莺在爱情观上的异同。
[关键词]莺莺 性格心理 《莺莺传》 爱情观 《西厢记》[1]讲述了书生张君瑞上京赶考路经河中府,在普救寺巧遇前相国 之女莺莺,二人一见钟情。
在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强娶莺莺时,崔母在僧寺 出言:能退贼兵者,愿以女妻之。
张生智退贼兵但是反遭崔母悔婚,莺莺经过内 心情与礼的煎熬,在红娘的帮助下,两人私定终身。
张生科举高中后,终于得到 崔母的首肯,抱得美人归,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本文就莺莺在与张生交往过程 中遇到的种种阻碍,展开莺莺的爱情观变化。
一、莺莺的性格心理变化 莺莺是一个带着封建礼教深深烙印的女子,同时也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爱 情,敢于对自己命运有所把握的女子。
《中国文学史》[2]评价莺莺“热情而又冷 静, 聪明而涉狡狯, 欲进还退, 欲退还进, 一个似乎性格中处处充满矛盾的人物。
” 在普救寺与张生巧遇后, 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她,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思想观念不 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与以崔母为首的封建势力抗争中,她的性格心理经历了三个 阶段,每个阶段的爱情观念也有所不同。
此文就这三个阶段一一详谈。
(一)想爱却不敢爱 莺莺出生于权贵之家,父亲曾是一国之相,更是封建礼教制度的守护神,母
亲也是遵守封建礼教规范的妇女,更是封建门阀制度的奉行者。
崔母从封建礼教 出发, 按照封建礼教的教育束缚了莺莺的行动自由,这样的残酷黑暗封闭的环境 泯灭了莺莺对青春、对爱情、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
所幸莺莺在普救寺中,因崔母的一时疏忽看管让她对青春、对爱情、对美满 幸福生活的渴盼有了萌芽的机会。
在普救寺的后院与张生的巧遇,是莺莺爱情萌 芽的地方。
所以在第一阶段,莺莺与张生有了几次接触后还不能让她去与崔母反 抗,只是在性格心理上产生了变化,在行动上常带矛盾,对张生处于若即若离的 状态中。
1、缘起普救寺 崔母常年四季将莺莺闭锁在深闺后院,从不让她踏出崔府大门半步,养在深 闺的莺莺好像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
而莺莺的情爱的开端源于她与张生在普救寺后院的巧遇。
崔母早已把莺莺 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郑恒为妻,因郑恒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品行不端,莺莺 并未心动。
而压抑在莺莺心底的爱情之火在这次相遇中被点燃。
于是,莺莺不顾 封建礼教的教条,不顾佛门净地,不顾自己还在丧亲热孝中,大胆地向张生“回 顾觑示” 。
在特定的环境中用特别的举动表达她对张生的爱慕之情。
红娘向她述 说张生的“自报家门”时,对于张生唐突的举动她不是让红娘去向崔母举报而是 选择了隐瞒,金圣叹在此段批语:一路如怜不怜,如置不置,有意无意,写来恰 妙。
[3]一方面是来自礼的约束,另一方面是莺莺有着自己的主见,暂不让崔母知 道,所以才有“如怜不怜,如置不置,有意无意” 。
莺莺在夜晚烧香时: (旦云)此一炷香,愿化去先人,早生天界!此一炷香,愿堂中老母,身安 无事!此一炷香· (做不语科) · 。
(红云)姐姐不祝一炷香,我替姐姐祝告:愿俺姐早寻一个姐夫· ( · 旦再拜云) 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
(长吁科)[1](P11) 如果红娘说错了莺莺的心事,莺莺必定大发雷霆,但莺莺的表现却是沉默以 对,可见她心中对郑恒这内定的丈夫是不满意的,反而对张生有情意。
再则红娘 身为一个丫鬟敢对主子的婚事置喙, 可见红娘已把莺莺对张生产生的爱慕看在眼 里了。
1
(红云)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自见了那生,便觉心事不宁,却是如 何? (旦唱)往常单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从见了那人, 兜的便亲· · 【那吒令】[1] (P17) 莺莺久困深闺,遇上张生后那情感就犹如火山般喷发,开始唤起她内心深 处的人性,对爱情的向往。
2、崔母悔婚 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崔母的许婚,是莺莺追求爱情机会的开始,也是加 强她潜意识反封建礼教的开端。
张生搬来救兵解了普救寺之围,莺莺对张生的深 厚爱情即将产生甜蜜的果实之时,崔母嫌张生是一介白衣秀士, “止留下四海一 空囊” 的清贫家产, 于是狠心的反悔昔日的诺言, 让两人以兄妹相称。
崔母悔婚, 让莺莺敢于骂她的母亲是 “即即世世老婆婆”【得胜令】 [1] (P27)是 “口不应心” 、 “谎到天来大”等等,迫使莺莺反叛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但莺莺在崔母 悔婚后,虽然对母亲是不满的,可还是在封建势力的阻挠下选择了退缩,遵守的 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二)不敢爱到爱不自禁 从《听琴》到《酬简》是莺莺冲破阻力,与张生暗中沟通的阶段,这个阶段 面对遇到的艰难曲折无不体现出莺莺聪明勇敢叛逆的特点。
这是莺莺开始反抗封 建礼教的教条, 向追求幸福爱情婚姻踏出的重要一步,也是莺莺反封建礼教思想 的剧烈时期。
在封建社会里,婚姻不从属于爱情,崔母的悔婚,使莺莺领悟到和 张生走“明媒正娶”的光明大道是行不通的,而崔母悔婚理亏在先,又给莺莺提 供了一个借口,从而加强了莺莺反抗封建家长的勇气。
1、莺莺闹简 如果张生不在月下弹琴给莺莺听,让莺莺更肯定张生对她的情意,也许莺莺 [1] 就不会有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的觉醒。
只因午夜调琴手, 引起春闺爱月心。
(P33) 张生的一曲《凤求凰》 ,让两人确定了彼此的心意,认心相许,谁也不会怀疑自 己的态度。
而莺莺此时的心情,也由之前的苦闷转变成对爱情的追求,对崔母的 2
小心提防变成了对美满姻缘的向往。
在那夜听琴后莺莺终于抵挡不住对张生的牵挂,央求红娘去探望生病的张 生。
但莺莺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红娘在帮张生传简帖于莺莺时,莺 莺又没有勇气承认,反对红娘装起“正经”来。
(旦云)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 来的, 我是相国的小姐, 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与我?[1] (P36)直到红娘 “姐姐休闹, 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
”[1] (P36)莺莺才赶紧以逗 耍的理由推塘过去。
一则莺莺之所以闹简正是担忧崔母发觉其私情,那么她所苦 苦追求的自由爱情将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红娘是崔母派在身边的“卧底” , 她不得不始终关注红娘态度的变化,一旦发现任何不妥之处,便使出各种手段来 进行掩饰。
红娘的话让聪明的莺莺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即信件并没有被崔母截 获,私情并未泄露。
二则莺莺身为相国之女,这种私相授受的行为是严格 “非 法”的。
而红娘是她的奴婢,她也不会完全把自己的心事告知于她,还得维持小 姐的尊严与矜持。
对于生长在封建大家庭的莺莺来说,完全摆脱礼教的束缚是不 可能的,长幼尊卑观念是深入她心的。
而这就是《闹简》中莺莺的“假意儿” , 而在《赖简》中就更加突出了。
2、莺莺赖简 莺莺在邀约张生时,写着“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隔墙花影动,凝是玉 人来。
”[1] (P38)一个深受封建教育的相国千金,敢与情人相会,不仅是向封建礼 教大胆地挑战,也是对莺莺叛逆性格的进一步加深。
但当张生待约而至,莺莺却 变卦了:(旦怒云)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而至;若教夫人 闻知,有何理说![1] (P40)她以崔母恫吓张生,其实正是她自己的恐惧,这些话说 给张生听,也是想规劝自己,毕竟他们的婚事未得到崔母的允许。
因为封建礼教 是不允许他们这样做的。
再则莺莺接受了十九年的封建教育思想,大家闺秀的做 派深入骨髓, 不可能全然放下千金的做派。
如此做也是为了让自己在张生眼中不 会显得太轻浮,不至于失了相国千金的尊严。
所以她才会当着张生的面,翻脸赖 简。
表面看莺莺几经反复,自相矛盾,其实正是她内心中情与理相冲突的结果。
3、莺莺酬简 3
而当她得知由于自己的赖简害的张生的病越来越重,非自己不能治时,她才 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向张生“自荐枕席”大胆表示自己的爱意。
至此她心中代表 着礼教一方的莺莺被代表着情欲一方的莺莺打败。
在红娘向莺莺道白自己是支持 她的时候,莺莺的行动越发胆大起来: (红云)俺姐姐语言虽是强,脚步儿早先 行也。
[1] (P46)在莺莺的内心深处,有着向往爱情、反对包办婚姻的叛逆种子,经 过复杂的心理斗争, 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 逐渐成长壮大,终于战胜了封建教养, 摆脱了种种的思想枷锁,冲破了礼教的罗网,和张生私下结合了。
在包办婚姻与 自由爱情之间, 她勇敢的选择了后者。
这就不仅说明了莺莺反抗封建礼教的坚定 和大胆,而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愿得一人心 从《拷红》开始,是莺莺性格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而从这是很明显的看出莺 莺的爱情观念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
从之前的的钟情于张生到两人 的私下结合, 莺莺一直在与封建礼教的挑战和妥协中度过,自己的矛盾性格在不 断的加强叛逆行为的养成,最终站在礼教的对立面。
莺莺与张生不仅两情相爱而且私下已经结合,但崔母面对这样的事实,仍 然为了维持封建门庭的体面,不肯顺从女儿的心愿,以“三辈不招白衣女婿”为 借口,催迫张生上京赶考。
如果说前两个阶段主要是表现莺莺对爱情的执着,不 肯对封建礼教妥协, 敢于叛逆和反抗的话,那么这一阶段则表现她对爱情的纯洁 [4] 无暇, 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待。
生活在封建社会的莺莺, 并不反对功名富贵。
张生未去赶考时, 莺莺对红娘说: “我知他命福是如何?我做一个夫人也做得过。
” [1] (P26) 她在给张生的信中也说: “得见翰墨,始知中科,使妾喜之如狂。
郎才之 [1] (P61) 望,亦不辱相国之家谱也。
” 固然具备了崔母允婚的条件,可有花烛在望 的因素, 可也不是没有欣喜功成名就的意思。
但她对爱情的追求胜过了功名利禄, 她如此评价功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只是拆散了有情的鸳鸯 ,使之分隔 两地。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1] (P53)她嘱咐张生的饮食住行等 等生活的关照,却只字不提中第压魁之事。
相反,不仅不提夺魁,她认为只要有 情人终眷属,远远要比状元及第金榜题名更为美好。
在草桥店惊梦一折中,在张 4
生的梦中,莺莺说: “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 【折 桂令】[1] (P56)虽写的是梦境,却真实的表现了莺莺的心意。
她爱张生,并只是想 借他的才学,做个夫人县君,衣食无忧便可。
甚至当她得知张生高中之后,仍为 离别太久而感叹“悔教夫婿觅封侯。
” 【浪里来煞】 [1] (P60)可以看出莺莺、张生 的爱情并没有与功名富贵纠缠在一起,仍然保持着纯洁的一面。
二、与《莺莺传》的异同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
叙述书生张 生与同时暂居在普救寺的富家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 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
后来张生赴京赶考,未中留京最后抛弃了莺莺,酿 成爱情悲剧的故事。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只是把原先的悲剧收场改成了喜剧 结尾,并赋予了莺莺更鲜明的人物情感和个性特点。
(一)性格类似 莺莺身为相国千金,深锁闺房,学的是“德言容工” ,遵的是“三纲五常” 。
《莺莺传》里崔母为答谢张生的解救之恩,要莺莺出来见过张生时,莺莺的反应 是“久之,辞疾· ·久之,及至· ·因坐郑旁,以郑之抑而见也,凝睇怨睇· · ” [1] (P71) 严 格的遵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
《西厢记》的亦是: (旦应云)我身子有些 不停当,来不得。
[1] (P27)在《莺莺传》中,张生用《春词》两首打动了莺莺,莺 莺的叛逆性格才冒出来,回诗邀约张生,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 。
[1] (P72)待张 生赴约,却又同样的在月下假装对张生大怒,呵斥张生挟恩以报。
她前后矛盾的 行为令张生很受伤,及至莺莺敢打破男女大防,与张生私下结合。
过着“朝隐而 出,暮隐而入” [1] (P71) 的地下情。
这种叛逆性格便算是表现的大胆突出了。
(二)结局不同 《莺莺传》中莺莺与张生分别时,徐谓张曰: “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也, 愚不敢恨。
必为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
则没身之誓,其有终矣。
相关人物
西厢记 张生 崔莺莺 红娘 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