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鲁迅《死火》原文、注释和赏析

  我梦见自己在冰山间奔驰。

  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山麓有冰树林,枝叶都如松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但我忽然坠在冰谷中。

  上下四旁无不冰冷,青白。而一切青白冰上,却有红影无数,纠结如珊瑚网。我俯看脚下,有火焰在。

  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瑚枝;尖端还有凝固的黑烟,疑这才从火宅中出,所以枯焦。这样,映在冰的四壁,而且互相反映,化为无量数影,使这冰谷,成红珊瑚色。

  哈哈!

  当我幼小的时候,本就爱看快舰激起的浪花,洪炉喷出的烈焰。不但爱看,还想看清。可惜他们都息息变幻,永无定形。虽然凝视又凝视,总不留下怎样一定的迹象。

  死的火焰,现在先得到了你了!

  我拾起死火,正要细看,那冷气已使我的指头焦灼;但是,我还熬着,将他塞入衣袋中间。冰谷四面,登时完全青白。我一面思索着走出冰谷的法子。

  我的身上喷出一缕黑烟,上升如铁线蛇。冰谷四面,又登时满有红焰流动,如大火聚,将我包围。我低头一看,死火已经燃烧,烧穿了我的衣裳,流在冰地上了。

  “唉,朋友! 你用了你的温热,将我惊醒了。”他说。

  我连忙和他招呼,问他名姓。

  “我原先被人遗弃在冰谷中,”他答非所问地说,“遗弃我的早已灭亡,消尽了。我也被冰冻冻得要死。倘使你不给我温热,使我重行烧起,我不久就须灭亡。”

  “你的醒来,使我欢喜。我正在想着走出冰谷的方法;我愿意携带你去,使你永不冰结,永得燃烧。”

  “唉唉! 那么,我将烧完!”

  “你的烧完,使我惋惜。我便将你留下,仍在这里罢。”

  “唉唉! 那么,我将冻灭了!”

  “那么,怎么办呢?”

  “但你自己,又怎么办呢?”他反而问。

  “我说过了:我要出这冰谷……。”

  “那我就不如烧完!”

  他忽而跃起,如红彗星,并我都出冰谷口外。有大石车突然驰来,我终于碾死在车轮底下,但我还来得及看见那车就坠入冰谷中。

  “哈哈!你们是再也遇不着死火了!”我得意地笑着说,仿佛就愿意这样似的。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析】 一篇《死火》,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认识、分析和把握,它给人的启示都是多方面的。能够获得这样的艺术效应,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究其艺术上的根源,最主要的还是它的梦幻形式和象征主义的艺术特色。

  《死火》中的“死火”,究竟象征着什么?人们对此众说纷纭。应该说,论者们的许多论点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真正要归根究底寻求一个明确的答案,也许是徒劳无益的。从《死火》所采用的梦幻形式与象征主义艺术本身特征上来看,“死火”的象征本身就是朦胧的,不确定的,因而留给人们的启示也就必然是多方面的。从《死火》的主导思想上来看,它是对身处逆境,处于情绪低谷的一种百折不挠的反抗,在表面的背后却深藏着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搏击精神,一种硬汉子的性格特征,如同《影的告别》中的“影”那样,宁愿在黑暗中沉沦,也不愿向黑暗屈服。这“死火”也同样是宁愿在燃烧中化为灰烬,也不愿在冰谷中冻灭;宁愿在走出冰谷的征途中牺牲一切,也不愿留在冰谷中苟活偷生。然而,在作品中,这种主导思想不是直率的坦露,也不是形象性的展示,而是通过梦幻的形式和象征主义艺术的朦胧与不确定性来暗示及象征性的表现的。在这里,你可以说这种主导思想象征着鲁迅的精神、是鲁迅硬骨头性格的暗示,然而,你也可以说这种主导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又富有哲理地折射出鲁迅心灵的历程。其实,就作品本身显现的主导思想而言,也正是鲁迅当时主观情愫的一种自然的流露和写照。鲁迅用梦幻的形式和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也就恰如其份地将他此时特定的情绪和心态以及一些“难于直说”的思想感情,展现出来了。

  梦幻的形式和象征主义的艺术境地,使人们在“死火”的遭遇及其结局中,领悟到了一种内在的精神实质,这就是对于“死火”本身的理解,人们感觉到的其精神实质则是一种无畏的牺牲精神,一种伟大的人格精神。作品中,“死火”和“我”为未来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品格,是作为先驱者形象的鲁迅精神象征或化身。“我的身上喷出一缕黑烟,上升如铁线蛇。冰谷四面,又登时满有红焰流动,如大火聚,将我包围。我低头一看,死火已经燃烧,烧穿了我的衣裳,流在冰地上了。”在这里,“死火”的真正涵义不意味着“死”,而是“火”,是生命的火焰的燃烧,它是一种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是一种伟大的人格精神的象征。尤其是在作品的结尾的细腻刻划,“我”被突如其来的大石车碾死在车轮底下,但却死而无怨,因为“我”不仅完成了将复燃的死火带出冰谷的神圣使命,同时也终于看到了那邪恶势力的象征——“大石车”最终灭亡的结局。这里简直是普罗米修斯偷“天火”于人间的一种壮举和献身精神。“我”尽管历经艰难险阻,然而终于把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死火”的新生。在这个意义上,“我”的自我牺牲,“死火”被带出冰谷,实际上是抒发了一种为了神圣理想而勇于赴汤蹈火的悲剧精神,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

  与“我”及“死火”相辅相成的是“冰谷”。对“冰谷”,作品是这样描写的:“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山麓有冰树林,枝叶都如松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这的确是一个毫无任何热力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冷,一切都是那样的寂寞。没有生机,没有朝气,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严酷的环境里,却有“火焰”在,“一切青白冰上,却有红影无数,纠结如珊瑚网。”“火焰”出现在这样一个“一切都青白”的世界,自然是显得格外的耀眼和突出。但是,这是一种对比。从这种对比当中,人们也就不难发现“冰谷”作为一种黑暗势力的象征,其意思就显而易见了。从鲁迅的态度上来看,他痛恨这作为黑暗势力象征的“谷”。从作品中的“死火”和“我”的遭遇与举止上来看,那种誓要“走出冰谷”的决绝态度,也很显然是对作为黑暗势力象征的“冰谷”的一种厌恶,一种抗争。“我”要带“死火”走出冰谷,以使“死火”永不冰结,永得燃烧,象征着同黑暗、虚无、苦闷、寂寞的一种告别。“走出冰谷”,即使与“大石车”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其巨大的象征意蕴,也就暗示人们:虽然彷徨还没有终结,虽然寂寞还缠绕在心,但“走出”即告别、决裂的决心已定。必须离开这冰冷的世界,宁可牺牲,也要前进。冲决现实的黑暗罗网,走出心灵的羁绊樊篱,这展现出鲁迅作为一个无畏的战士、彻底的革命者的执著精神、不可动摇的既定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作出的崇高的献身精神。

  《死火》通篇采用梦幻的形式和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方式,所蕴聚的思想含义是丰富的。深入到作品所展示的内部世界,我们所领会到的是鲁迅为人们所揭示的在黑暗的苦斗中终会见光明的哲理,同时,也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显现,表现出一个伟大的探寻者艰难选择的心灵历程。

  字数:2736

  作者:黄健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255-256页.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鲁迅《死火》原文、注释和赏析  鲁迅  鲁迅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注释  注释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