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演说》原文及赏析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

  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

  【演讲词】

  本杰明·富兰克林对我们这所大学贡献甚大,他也认为虽然自然科学、道德和社会科学的基本原则是永恒的、不变的,但是这些原则的应用则应随着一代代人生活模式的变化而作必要的变化。倘若他今天仍然健在,我可以肯定他必然会坚持这样的观点:哲学家与教育家的全部职责在于根据现时的条件而不是过去的条件将真理、善良与正义的永恒理想付诸实用。生长与变化是一切生命的法则。昨日的答案不适用于今日的问题——正如今天的方法不能解决明天的需求一样。

  永恒的真理如果不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赋予新的意义,就既不是真理,也不是永恒的了。

  教育的作用,美国一切大学术机构的作用,是使我们民族的生命得以延续,是将我们经得起历史烈火考验的最优秀文化传给青年一代。同样,教育有责任训练我们青年的心智和才能;通过具有创造精神的公民义务教育,来改进我们美国的制度适应未来的要求。

  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

  正是一些像这所学校般伟大的学府,冶炼和形成保证国家安全、创造明天历史的意识形态。文明的形成有赖于许多知名与不知名的男女公民,他们心胸开阔,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决不屈服于专制力量。

  现在不是躲进象牙塔里,空喊自己有权高高在上,置身社会问题与苦难之外的时候了。时代要求我们大胆地相信人经过努力可以改变世界,达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没有人能够仅凭闭目不看社会的现实,就割断自己同社会的联系。他必须永远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他必须有足够的勇气与能力去面对新的事实,解决新的问题。

  要使民主得以生存,思索着的人与行动着的人都必须放下傲慢与偏见;他们要有勇气、有全心全意的献身精神,以及最重要的谦虚精神,去寻求与传播那使人民永保自由的真理。

  朝着上述目标,我们会寻找到个人的平静,那不是歇息而是经过努力奋斗后的平静,我们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由衷的满意;为取得不为一已私利的成就而感到深深喜悦;建立远非我们所能想到的辉煌知识。

  【鉴赏】

  本篇演说是罗斯福总统1940年9月20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校2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早在6月,罗斯福已获民主党内提名,参加下届总统竞选。宾夕法尼亚大学之行,是繁忙、激烈的竞选活动中的一个插曲。

  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美国著名高等学府,由美国近代杰出政治家、科学家和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殖民地时期创立。该校在传播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促进各殖民地之间团结和促成美利坚民族大觉醒等方面,曾作出巨大贡献,为后来的美国独立革命直接培养了大批人才。

  演说十分自然地从缅怀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始人本杰明·富兰克林开始。本杰明·富兰克林贡献甚多、甚大,值得缅怀和纪念的东西也是多方面的。罗斯福选取了一个既富有哲理情趣、又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变与不变。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自然科学、道德和社会科学的基本原则是永恒不变的。但是这些原则的应用则应随着一代代人生活模式的变化而作必要的变化。这一思想同罗斯福当时推行“新政”、实施改革的思想完全吻合。自1933年以来,“新政”改革已推行了近八年。所谓“新政”,其实就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必要的调整。但美国一些思想保守、头脑僵化的人始终不能理解、接受,对“新政”一直持有怀疑、敌对的态度。这种人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学术研究机构自然也不乏其例。对此,罗斯福巧妙贴切地借助先贤道出自己的观点:倘若本杰明·富兰克林今天仍然健在,“我可以肯定他必然会坚持这样的观点:哲学家与教育家的全部职责在于根据现实的条件而不是过去的条件将真理、善良与正义的永恒理想付诸实用”。对思想远远落后于时代者,这是含蓄而善意的批评;而言词恳切、婉转得体,则更易于被接受。

  对恐惧变革的人,罗斯福坦言相告:生长与变化是一切生命的法则;对墨守成规的人,罗斯福苦口婆心地启发:昨日的答案不适用于今日的问题——正如今天的方法不能解决明天的需求一样。在罗斯福看来,“永恒的真理”的精髓就在于它能灵活变通,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被赋予“新的意义”。否则,它“就既不是真理,也不是永恒的了”。在这里,演讲者以一句耐人寻味的话,适时地总结概括了自己前面一些观点,可谓“画龙点睛”。

  变通才能持久,变化才能永恒。罗斯福紧扣这一主题,接着就“教育的作用”、“美国一切学术机构的作用”更加深入具体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当时场合下听众们更关心、更感兴趣的问题。罗斯福高屋建瓴,指出教育机构、学术机构的两点作用:“将我们经得起历史烈火考验的最优秀的文化传给青年一代”,“使我们国家的生命得以延续”;“训练我们青年的心智和才能”,培养青年一代的“创造精神”,以改进“美国的制度”,适应“未来的要求”。

  “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这是整个演说中最为精彩的一句。大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未来总是掌握在青年一代手中。唯有造就了富有创新精神和变革精神的青年一代,才能开创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千秋大业。罗斯福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所具有的真知灼见和远大战略眼光,令人深思。

  处于自己亲手发动的“新政”改革时代,罗斯福在演讲的后半部分极力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关心和支持“新政”,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时代潮流。对身处象牙塔——高等学府里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们,尤其寄以厚望。罗斯福既热情称颂和充分肯定了他们对美国昨天历史的贡献,也殷切期望他们勇敢地担负起创造明天历史的责任。他告诫人们不要脱离实际,高高在上,不能盲目悲观,丧失勇气。他鼓励人们放下傲慢与偏见,怀着“勇气”、“献身精神”和“谦虚精神”,“去寻求与传播那使人民永保自由的真理”。

  这是一篇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但罗斯福紧紧结合当时美国社会的实际,使历史的话题与时代的旋律和谐一体;使先贤的思想和“新政”的精神水乳交融。整个演说,哲学韵味很浓,格言警句,俯拾即是。演说风格亲切、平静,如和风细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词条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词条  罗斯福  罗斯福词条  演说  演说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