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亚历山大《上钩》原文及赏析

  詹卡西先生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当天的晨报。

  “亲爱的,有什么惊人的报道吗?” 詹卡西太太正忙着往面包上涂果酱。她总是嫌女仆露茜涂得不好,而自己动手会使丈夫感到双重的妻爱。

  “拉斯维加斯又一起惊人抢劫案,事主被劫十七万美元。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且不明……”

  “先生,太太,有个陌生客人要见你们。”露茜走进餐厅,打断了詹卡西先生的念报声。

  詹卡西太太嚷着:“这人没教养,这种时候来拜访人。别让他进来,谁担保他不是劫匪。”说着干脆把一团果酱塞到嘴里去。

  露茜说:“我让他在外面等,他问我们有没有丢了钱。”

  詹卡西先生说:“请他进来吧。”说着擦擦嘴,站起来往外走去。

  詹卡西太太瞪大了双眼 :“你丢了钱? 你居然不告诉我,你这天杀的!”

  可她丈夫已经出去了。等到詹卡西太太来到客厅时,一个人正把一捆钞票递给她丈夫。陌生人说:“我揣摩着就是你们遗失的,只有像你们这样住得起阔气房子的人,才会有这么一大笔钱。”

  下面的对话詹卡西太太没有仔细听,她在费劲地猜想着丈夫从哪里来的这笔钱。这太可怕了,丈夫居然对自己不忠实!而且这陌生人居然会送回来,按照报纸的说法,他可以当选为今年拉斯维加斯头号傻瓜……

  直到陌生人向她告别,她才从沉思中清醒过来。送走了客人,她一言不发,等着丈夫的解释。

  詹卡西先生陪着笑脸道:“对不起,亲爱的。昨天公司给了我一笔奖金,可是我丢了,所以我不敢告诉你。现在难道不是上帝的旨意吗?钱回来了。”

  詹卡西太太这才转怒为喜, 高兴地把钱点了一遍, 锁进了保险柜。可是到她独自喝下午茶的时候,心里又嘀咕起来。有哪个公司会发这么大一笔奖金?足足一万元啊!一贯马大哈的詹卡西太太这次却出人意料地细心起来,她决定请私家侦探社帮一下忙。

  一星期后,报告送到了詹卡西太太手中:詹卡西先生循规蹈矩,没有外遇,只是找了几次一个在警局谋生的老同学鲍勃喝酒。他所在的公司没有发过任何奖金。

  这真是一个斯芬克斯似的谜! 詹卡西太太考虑再三,决定今晚和丈夫摊牌。她可不愿意有一个对妻子保守秘密的丈夫。

  夫妻俩在餐桌旁坐好,詹卡西太太发难了,“亲爱的,那一万元……”

  “先生,太太,那个人又来了。”露茜打断了她的话。

  詹卡西太太一下没有回过神来:“谁?那个人是谁?”

  露茜说:“他说肯定是先生丢了钱。”

  詹卡西太太一下子跳起来:“什么,又丢了钱,又是他捡到?”

  夫妻俩来到客厅,陌生人满脸笑容地迎上来: “詹卡西先生,我回家经过您家门口,见到了这皮包,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您瞧,天底下竟有这么巧的事!”

  詹卡西接过皮包,掏出一叠厚厚的钞票。詹卡西太太正自吃惊,却听陌生人说:“如果二位不介意的话,我将送给你们一件礼物。”

  夫妻俩刚刚抬起头来,陌生人已经用一支精巧的小手枪对准了他们:“最好别动,先生,太太,如果不想让我开枪的话。”

  陌生人微笑着把一根绳子扔给呆若木鸡的詹卡西太太:“太太,请您把您丈夫捆起来,动作要快。”

  就这样,詹卡西夫妇和露茜都被捆起来了。陌生人往俘虏嘴里塞着布条,说:“对于一个没有丢钱而又问心无愧地认领失款的人来说,这就是头等的报酬。我在拉斯维加斯干了十几回了,还没有一个人是拒绝送上门的一万元的。”

  看着陌生人向卧室的保险柜走去,詹卡西太太又气又急:原来这人就是拉斯维加斯的头号窃贼,他每次先奉送一万元,好让那些昧良心的人收下;他也乘机摸清情况, 甚至与事主交上朋友。所以,当他劫走财物后,事主惧于名誉, 只好来一个“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且不明”!

  陌生人夹着一个小包出来,打了个手势:“再见了,上钩的鱼儿。”

  “您好,上钩的鱼儿。”锁着的门突然开了,一个拿枪的人带着好几个人走了进来.陌生人听了拿枪人的话,呆住了。

  詹卡西太太认出来了,拿枪人是詹卡西先生的老同学——鲍勃。

  (张子君 译)

  选自《小小说选刊》1985年3期

  【赏析】 小说题为《上钩》,必会引起欣赏者的一连串疑虑: 是谁上钩? 为什么上钩? 结局如何?作者为了增强欣赏者对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注,使得欣赏者的注意有所趋附,激起积极的期待情绪,于是引用了晨报上的一则消息——“拉斯维加斯又一起惊人抢劫案,事主被劫十七万元。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且不明……” 作为小说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 “预示”。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人物行为的结果。在特定的情境中让人物明确宣布将要采取的某个对立行动,实际上也就预示着矛盾冲突的到来或激化。本来,詹卡西先生与太太正在非常恩爱的情境中谈话,吃饭,由于詹卡西昧着良心的两次收下陌生人的钱,一下使詹卡西太太在自觉和逼迫两种情况下,对丈夫采取了“对立的行动”——先是“怪罪”:“这太可怕了,丈夫居然对自己不忠实!” 继之 “决定请私家侦探社侦探丈夫的行动。”最后又用绳子把丈夫捆起来。很明显,这里的“怪罪”、“侦探”、“捆”等行动,与开头亲自为丈夫在面包上涂果酱,使之感到“双重的妻爱”的行动相比较,构成了鲜明的对立。其意外性、逆转性是十分强烈的。这正是构成预示的必备因素,激发了欣赏者的情绪,使他们终于明白:是詹卡西因为贪钱而上了“陌生人”的钩。“陌生人”充满得意之情的一段话——“对于一个没有丢钱而又问心无愧地认领失款的人来说,这就是头等的报酬。我在拉斯维加斯干了十几回了,还没有一个人是拒绝送上门的一万元的。”—— 对开头的预示,作了明白的回答。

  在这篇小说中,“伏笔”的使用也十分巧妙,伏笔同预示刚好相反。在其刚出现时, 应当不引起欣赏者的注意,贵在使人“无意阅过,当是闲笔”,而到后来才恍然大悟。在小说中,詹卡西太太因为“怀疑”、“不满” 而侦探丈夫,结果是丈夫 “循规蹈矩,没有外遇,只是找了几次一个在警局谋生的老同学鲍勃喝酒。”鲍勃在此处出现,显然是不引人注意的,这一笔“伏”得自然而不着痕迹。到小说结尾时,鲍勃却突然持枪出现,救出了詹卡西夫妇,使“陌生人”终于成了又一条“上钩的鱼儿”。虽然欣赏者未必会估计到这一点,但仔细想想,它并不过分突兀。

  总之,“预示”与“伏笔” 的巧妙使用,使这篇小说尺水兴波,回环跌宕,使人物的内心世界得以充分的显现。两种“上钩的鱼儿”,不但扩大了小说形象的覆盖面,而且从不同的侧面,完善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意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亚历山大《上钩》原文及赏析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词条  上钩  上钩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