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抬送寄寄体魄,归大茔之旁。哀哉!
尔生四年,方复本族。既复数月,奄然归无。于鞠育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来也何故? 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
时吾赴调京下,移家关中,事故纷纶,光阴迁贸,寄瘗尔骨,五年于兹。白草枯荄,荒途古陌。朝饥谁饱? 夜渴谁怜? 尔之栖栖,我有罪矣。
今吾仲姊,返葬有期,遂迁尔灵,来复先域。平原卜穴,刊石书铭,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
自尔没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襜文褓,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所之。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犹子之谊,倍切他人,念往抚存,五情空热!
呜呼! 荥水之上,坛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 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樊南文集》)
【赏析】唐武宗会昌年间的正月,李商隐回河南荥阳故乡迁葬其二姊与侄女寄寄,分别写了祭文。
祭文自然为死者而作,其实更要紧是写给活人看,了解这一点便成功了。在这方面,《祭小侄女寄寄文》 堪称典范。
文章从头至尾抓住一个“情”字来写。寄寄从小寄养在外,4岁才领回来,本当可以享受鞠育之恩,不料数月后就死了。生命太短暂,太无缘无故了! 死后又因种种原因,葬于异乡,五年里荒冢孤坟,就象活着时一样缺乏照料,此等遭际,怎不叫人伤心! 此乃人之常情也。而迁葬时在寄寄墓前特意摆上她所喜爱的果子、玩具; 又每当看着侄辈们身前裾后追逐游戏时,不见寄寄近在,便心里呼唤寄寄灵魂现在何处,这是作者与死者之间倍切他人的“犹子之谊”了。文章边叙事边抒情,如同一句一泣。
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通篇用第二人称,就象是与死者亲切交谈,尤其“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等句,仿佛寄寄还活着,关照其饮食冷暖无微不至,真叫人心酸不已。当读到“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时,读者也要哀不自禁了。
从文体上说,本文有骈有散,行文优美流畅,当不啻作祭文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