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五年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②。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一九九三年第六期。
【注释】①五云山,杭州西湖诸山之一,在西湖西南,邻近钱塘江。相传有五色彩云萦绕山顶,经时不散,因此而得名。此山雄奇幽深,有七十二湾,千余级石蹬。 ②群峰,指西湖南面和西南诸峰,如北高峰、南高峰、美人峰、灵峰山、月桂峰、白鹤峰等。堤,当指邻近的钱塘江江堤,而非西湖苏堤。在西湖诸峰中,五云山离西湖最远。在五云山观云气飞动之势而言“近拂堤”,只能是指近在山脚下可以目击的钱塘江堤。
【赏析】
“西湖龙井”以其香、鲜、亮驰名中外,茶客们将杭州大大小小的龙井产地以“狮云龙虎梅”排列座次,第一名的“狮”指拥有乾隆御笔亲封“十八棵御树”的狮峰,而第二名的“云”就是指五云山了。
这首诗是毛泽东于1955年来杭州疗养时所作。说到杭州,我们马上会联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毛泽东对西湖这一城市名片绝口不提,反将笔墨都花费在杭州周边的群山上,看似有些买椟还珠,但内中却有其原因。其一,毛泽东生性豪爽,与西湖的柔媚绮靡本就扞格,而与雄峙苍莽的山峰甚是合拍,将这种性格融入诗歌之中,便总是倾心于编绘“倒海翻江卷巨澜”、“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壮容。于是我们在他的诗词中总是为“苍山如海”的娄山、“横空出世”的昆仑山、“望断南飞雁”的六盘山和“磅礴”的乌蒙山所打动。当然,他的诗作中也有许多写水的作品,但写水时写的也多是“浪遏飞舟”,如“铁马”、如“雪花”的怒涛,很少描绘平静柔美的水。这与毛主席一生戎马的经历和慷慨豪迈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其二,毛主席时有失眠之苦,在杭休憩期间,医生建议他多进行登山、游泳等活动。游泳时限制较多,相比之下,登山不仅可以放松心情、锻炼身体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且条件更为便利。杭州的山峰地势平缓,植被繁茂,正是山行放松的好去处,据说毛泽东在杭州疗养时几乎日日携书登山,在山顶阅读休息片刻,再另行觅路下山,那根著名的、胡志明的烟斗都换不来的竹杖便是他在杭州期间为方便登山所制。精神上的契合与休养期间的频繁接触也许正是毛泽东对杭州诸山情有独钟的原因。
五云山顶真际寺有棵千年古树,据传晴天朝日初生之时,每每能见五色祥云聚首于峰顶,“五云”因之得名。诗的首句“五云山上五云飞”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首句“凤凰台上凤凰游”的句式,将五云山的传说带入读者脑中,赋予全诗一层神秘色彩。又暗用李白《游泰山六首》之六“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的成句,在诗的一开头便将视点集中在五云山的顶部,用“飞”字营造了一种壮思遄动之感,在解释“五云”得名由来的同时,将全诗气势拔至顶点。
五云山位于西湖南部群山之中,近与万岭山、琅珰岭、狮峰岭、棋盘山、上天竺联袂,远与南北二高峰对峙,而钱塘江堤则近在山脚下。故次句言“远接群峰近拂堤”。此句将五云山远近水光山色尽揽其中,气势不可谓不宏,境界不可谓不廓;而“接”、“拂”二字,又将“五云山”与毛泽东其他诗中的“怒涛”、“飞浪”等意象区别开来,于刚健之中自饶和婉。
作者纵行五云山中,观祥云布展,流莺殷勤,忽有所悟,乃在末尾两句中以设问方式叙出。杭州西湖名满天下,赞者在在多有,但赞者越多,游人便越密,喧嚣嘈杂之际,再好的景色,也难免沦为“一无可看”。五云山名气不响,当时离市区又远,罕有人迹,但重峦叠嶂之间,杂花茂树,鸟语莺啼,自有一番清幽之趣。据说毛泽东游五云山的时候,没有通知随行的官员,只带上身边警卫等寥寥数人,轻装简从,从钱江果园沿山径而上,经五云山一直走到上天竺,在四个小时中不与外界联系,处于“失踪”状态,归来之后,兴而有作。毛泽东一生经过大风大浪无数,建国后又日理万机,至杭州本为休养身心。因此,热闹的西湖对他应该已难有什么吸引力;相反,置身山野,享受孤独漫步的心情,恐怕是他此时最需要的。
最后一句“此中听得野莺啼”在视觉之中加入听觉元素,增强了读者对五云山的全息感受。作者欣赏的不是西湖边“柳浪闻莺”里凭着婉转歌声谄媚游人的“莺”,而是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自由高歌的“野莺”,其中又暗藏了毛泽东独自登山,融化身心于自然之中,暂逃于尘世之外的欣喜。
文章作者:徐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