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七律·和周世钊同志①》
一九五五年十月
春江浩荡暂徘徊②,又踏层峰望眼开③。
风起绿洲吹浪去④,雨从青野上山来⑤。
尊前谈笑人依旧⑥,域外鸡虫事可哀⑦。
莫叹韶华容易逝⑧,卅年仍到赫曦台⑨。
这首诗作者抄录在一九五五年十月四日致周世钊的信中,随信最早发表在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版《毛泽东书信选集》。
【注释】①周世钊(1897—1976),字惇元,湖南宁乡人,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曾加入新民学会。长期从事教育,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②江,指湘江。见前《沁园春·长沙》篇“湘江北去”句注文。浩荡,形容水势阔大。暂徘徊,唐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四首其三曰:“林泉恣探历,风景暂徘徊。”这里指在湘江稍事流连。 ③层峰,高峰。指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峰。望眼开,谓登高望远,视野为之开阔。 ④绿洲,指橘子洲,见前《沁园春·长沙》篇“橘子洲头”句注文。吹浪去,唐代包佶《对酒赠故人》诗曰:“风吹浪不回。” ⑤青野,长满绿油油的庄稼的田野。据周世钊《难忘的一天》文中所记,当天下午下了一阵小雨。以上二句写在岳麓山上眺望时所见。 ⑥尊前,指筵席上。尊,酒杯。按毛泽东年轻时在长沙曾与周世钊等杯酒谈宴,数十年后重新相聚,又饮酌言欢,故云。据周世钊文中所记,当天下午二时,毛泽东和他在岳麓山上的望湘亭中午餐。 ⑦域外,国外。鸡虫,杜甫《缚鸡行》诗曰:“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人转用以喻指争权夺利的小人,如鲁迅先生《哀范君三章》其一曰:“白眼看鸡虫。”这里疑指萧瑜。萧瑜(1894—1976)又名子昇,字旭东,湖南湘乡人。他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和好朋友,毕业后在长沙楚怡小学教书。1917年夏,与毛泽东徒步游历了湖南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地。1918年春与毛泽东等共同发起并组织新民学会,任总干事。1919年3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年,在留学法国的十多个新民学会会员讨论应以何种手段改造中国与世界时,他同在法国的蔡和森等多数会员和留在国内的毛泽东等发生了根本性的意见分歧。他不赞成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而主张“温和的革命”,教育救国。当大部分新民学会会员先后成为共产党员时,他与同志们分道扬镳,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1924年回国。曾任国民党北京市党务指导委员。1927年国共两党分裂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农矿部政务次长等。1934年在北平故宫博物院任监守时,盗卖文物,携款潜逃,再到法国。从此长期侨居国外,后定居于南美洲的乌拉圭。他发表过许多攻击毛泽东的言论和文章。但毛泽东不忘旧情,多次托人捎信给他,欢迎他回来。20世纪50年代,我国某文艺团体访问乌拉圭,毛泽东曾特意让该团的同志向他致意,请他回来看看。70年代,中美建交,毛泽东又托便人去看望他。但他坚持反动立场,奔走于美国,四处游说,反对中美关系正常化,希望美国继续支持台湾国民党政权。1976年3月客死于乌拉圭。由于他与毛泽东、周世钊等是老同学,又同是新民学会最早的会员,故毛泽东和周世钊此次聚会话旧时,很自然地会谈到他,并为他后来的种种不光彩的经历而发出感叹。 ⑧“莫叹”句,白居易《香山居士写真诗》曰:“勿叹韶华子,俄成皤首仙。”韶华,指美好的青春年华。 ⑨卅年,毛泽东1925年秋自韶山赴广州,途经长沙,曾游岳麓山一带,作有《沁园春·长沙》词。至此次重登岳麓山,恰过了三十年。赫曦台,《乾隆长沙府志》卷一二《古迹》载:“赫曦台,在岳麓山上。文公(宋代朱熹)《云谷山记》曰:予名岳麓山顶曰‘赫曦’,张伯和父为大书台上。悬岩有古篆字数十,隐见不明。嘉靖戊子(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知府孙存建。”赫曦,形容光明盛大。以上二句是说,不要感叹青春逝去得太快,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登上了赫曦台。空间范围内的旧地重游,在毛泽东笔下转换成为时间范围内的逝水复还,他兴致勃勃,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赏析】
据杨树达日记,1955年6月20日,毛泽东登岳麓,约程潜、杨树达等在山上白鹤泉相会,程潜告诉杨“毛主席渡湘是游水而来”。上山时为程、杨皆备乘舆,“仍别有一乘舆似预备主席乘者,主席健步不乘也”。并言叙谈中说到一些以前的熟人。看来,那次毛泽东回湘,渡湘江,与故人叙旧,兴致甚高。周世钊是陪同登至山上的。事后周世钊给毛泽东的信中附诗若干首,其中一首为七律《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毛泽东于10月4日复信,附此诗。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书于1955年10月4日的信中,但所描写景致和表现的感情是6月间登岳麓山所见所感。
起联第一句是说到湘江边旧地重游,正当水涨之时,不免流连忘返。诗人登山在6月20日,当农历五月初一。诗人这里说“春江”完全是写感觉,是抒情而非纪事,也可以说是一种感觉记忆。当时全国各条战线蓬勃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好的阶段之一,政通人和,人们的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诗人作为全国人民的领袖,豪情满怀。“又踏层峰”的“又”字,无形中包含了很多的往事。“层峰”即一重重的山峰,言外之意到了山顶。因到山顶,所以“望眼开”,从意境上说就如杜甫《望岳》所写:“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诗人这里所表现的与杜甫不同,不是因自己所处高而有“众山小”的感觉,而是深感眼前风光之美,正如诗人在《沁园春·雪》中所叹:“江山如此多娇!”
颔联承接上面的意思而来:“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远远看到湘江中绿树笼罩的橘子洲上树木摆动,长江上卷起阵阵银浪;一会儿,飘起云团,漫延山顶,洒下细雨。视野之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句同三年后诗人在《送瘟神》第二首中说的“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一样,并非纯粹写景,更重要的是象征了当时国内的形势。只是后者己带有浪漫的色彩,有些想象的成分。至1959年写的《登庐山》中“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也同样是表现大好形势,但用云烟之类,意象较虚,给读者的感觉也是空中楼阁似有似无。可见,诗是思想与情绪的反映,信非虚言,当时所流露的情感、心境以至潜意识中的东西,有时连作者自己也感觉不到。总而言之,《和周世钊同志》这首诗中的景色描写真正是既反映了当时国家的繁荣气象,也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颈联是由景而及人。旧地重游,必然会想到一些人事。诗人同家乡的耆旧及老同学、老朋友相聚,觉得声音、举止、性情如旧,而想到一些为争夺个人名利用尽心机、流落海外的人,觉得可悲。这里的“可哀”,是说他们在域外混得并不满意,然而这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们从“鸡虫”二字中可以感到诗人对这些人的鄙视。解说此诗者或以为这句诗指“国际间的某些事件像鸡虫得失一样渺小,人们为这些小事而钩心斗角是可悲的”。但此句的上下文俱未涉及国际间的事情,此句承“尊前谈笑”而来,而且“域外”是相对于“国内而言”,同“国际”的意思并不一致。所以,这一句应是指早年相识后来成为革命对立面而跑到海外的人,未必皆历史上有名的人,然大体应属于张国焘、王明、萧瑜一类。上句之“人依旧”指当时在一起的故旧,“域外鸡虫”则指某些流落海外的人。这两句中包含了很多的历史事实,很长的历史过程,也包含中国革命中阵营对立和路线分歧方面复杂斗争的种种回忆。但诗人这里表现出的是轻松、愉快,是胜利者的豪情。
尾联紧承上联两句之意,即所谓“弹指一挥间”。回忆三十年前事,不要感叹人生易老,今日不是又登上岳麓山的赫曦台了吗?然而,今日已“换了人间”。回想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情景,能不豪情满怀吗?
七律结构讲究“起、承、转、合”,第一联起,开头要好;第二联承第一联,或铺开来说,或意思加深。第三联换一个角度或转换话题,但要做到“笔断意连”,不能完全脱节,要使当中两联既平行,又蝉联,或互为照应,或互为因果,以拓展诗的内容空间。尾联则紧承颈联,而总括全诗之意加以引申,含蓄而耐人寻味。此诗构思精到之至,读之可知。
文章作者:赵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