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宝钗最不可赦的罪过就是破坏了宝黛的婚姻吗?

  找回情感的原点——再话宝姐姐

  红楼人物

  当初没有网络的时候,一部红楼曾经伴我度过了一个个闲暇的日子。只要有时间,我就会顺手翻开一页来看。或者心血来潮,想看哪个章节了,大约一翻就是那页。

  不知是不是看红楼看的太多了,年轻的我,很有些神经质,无故寻愁觅恨。也由于性格的关系,很偏爱黛玉这个角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读次数的增加,渐渐地我开始喜欢起每个人物来,正如雪芹先生所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每个女人的命运都是那么另人疼惜。而作为众钗之首之一的宝钗,更是令人惋惜。

  自古红楼爱好者,扬林而抑薛者,不在少数,以为其奸诈阴险,满脑子仕途经济,为了得到宝二奶奶的位置,不惜破坏宝黛的爱情。这些都成为了一个反面的角色。然我觉得雪芹先生在描写刻画这个人物时,是怀着一种尊敬和同情的心态去写的。

  她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从小受着那时道德的教导,所以规劝宝玉立身扬名,本也无可厚非,正如今天,我们的父辈哪个人不是教导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有个好的工作和稳定的生活呢。

  宝钗是个理智的人,封建道德在她的脑中根深蒂固,这也和她的家庭教育有关,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着传统的教育,以为女人就要三从四德,男人就应该立身扬名,从这一点看,她更可怜,反而不如没有父母的黛玉在性格的发展上更自由些。

  记得有一次她教导黛玉看杂书不好,黛玉很感激她的真诚,并且说:“…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有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可见黛玉在贾府少有人教导,在加上她敏感的个性和寄人篱下的生活,自然形成了自由脱俗的性格。而宝钗却不同,生于富贵之家,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贵族教育,因为那时的女孩儿是要送进宫去的,所以每个贵族家庭对女孩的培养自是更下一番工夫,如此严格而紧密的教育和熏陶,怎么能不造就她那样的的性格和思想。

  其实宝钗这个仕途经济的思想没有必要指责,如果都不要了仕途经济,所有的人都只享受花前月下了,那国还将国下去吗?所以任何一个时代,都必须追求这个“仕途经济”。只不过现在的提法更冠冕堂皇,其实我们私下说起来不也是嘻嘻哈哈的吗?除非回到真正的原始社会,人人真的平等而没有欲望。但那样的社会后来的人谁又能适应呢?花前月下固然好,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如林妹妹那样的身体还不会饿死吗?所以只要人有欲望,就会有国家,就会有阶级,有阶级有不能离开仕途经济。如今的女性立身仕途,致力经济的越来越多了啊。这本就是件无可厚非的事。当然这是以现代的观点看,如果把我们置身在红楼里,那就更不该以现代的人的观点去批评一个三百多年前的人了。

  尽管宝钗从小受着封建道德的教育,谨慎地固守着她所崇尚的道德,但她毕竟也是个涉世不深的少女,有着超群的天资丽质,她一样向往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很多时候流露出真实的纯真的感情。如宝玉遭了父亲的鞭笞之后,即使袭人都对王夫人说“论理宝二爷也得老爷教训教训才好呢。要老爷再不管,不知将来还要做出什么事来呢。”但宝钗却没有向任何人表示过她赞成贾政的这一行为,却丢掉了以往庄重的举止,对宝玉的受笞表露了深挚的同情和疼惜。情不自禁地表露出少女的情怀。“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这段描写,宝钗天真的本性的一面跃然纸上。

  宝钗最不可赦的罪过就是破坏了宝黛的婚姻。然整个一个大观园惟有宝玉一个男人,而宝玉又是个如此多情的公子,自然就是那些女孩爱慕的对象了,那些丫鬟尚且可以一个个暗恋宝玉,而最优秀的宝钗为什么不可以爱他呢,在爱情这个方面,宝钗和黛玉有着同样的竞争机会。只不过她的优势更大一些,因为她有着健康的身体,温柔的性格,家境更不用说了,不过贾府似乎对家境不太在意,只要女孩好就行。

  尽管她有着这些优越的条件,但她的婚姻依然不能自己决定,这点她自己很清楚,毕竟她从小就受的这个教育,并且将来也会成为王夫人那样的老太太。然她的爱由不得自己决定,同样是个弱者,命运不在自己手中掌握。由于她所受的教育和所具备的涵养,使她在贾府上下得到了一致的好评,这也为她后来的结果打好了基础,这些都是和她的所受教育和所形成的性格有关。其实贾母从正常的人的角度,更疼爱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黛玉,但是黛玉之所以没有被贾母选择,更重要的还是她的身体状况,试想哪个不希望儿子孙子娶个身体健康能传宗接代的媳妇呢。

  宝钗由于她的受教育经历,使她形成了宽容、随和、豁达大度。但这些又被许多人认为成为奸诈虚伪。“宝钗扑蝶”一节就成了她奸诈险恶的典型例子。本来饯春之日,黛玉为到,宝钗受大家之托去潇湘馆邀请黛玉,但将到时,看到宝玉先进去了,自觉不便,就折身回来了,看到一个可爱的大蝴蝶翩跹起舞,甚为喜爱,就一路追去,一直追到滴翠亭,而偷听了小红的私情话。她对这种自由恋爱深为不然,但也不愿招惹是非,正巧此时亭内人推窗而看,她退之不迭,才装了追赶黛玉的样子,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使小红怀疑自己的话被小心眼儿的黛玉听了去。

  很多人以为这是宝钗有意预谋的。其实不然,宝钗当时要金蝉脱壳,逃离是非之地,又想对亭内的小红表白自己什么也没有听到,所以必须装了刚追人来的样子,找个追逐的对象,因为刚是为找黛玉而去,又为不去潇湘而转念,这段时间,她的思想里想到的一直是黛玉,所以在那一瞬间,黛玉的名字便下意识的脱口而出了。

  尽管宝钗得到了和宝玉的婚姻,但作为黛玉的替身出嫁也是很可悲的事情,如果不按后续之章节看,不是作为替身而嫁的,但宝玉念念不忘的是黛玉,她同样一直是黛玉的替身,作为一个恋爱者其实她也是很可怜的,但她对自己的终身不能选择,尽管她赢得了宝玉,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人们往往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古时的人,试想她若能生于现代,她未必会爱上宝玉,因为她可接触的对象是无限的,命运也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然她并非生于二十一世纪,而是生长于十七世纪,如果真如续书所写,宝钗将如李纨一样,夜夜孤灯受着一个望子成龙的梦。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贾家中道复兴,无非是续书者的美好愿望。据史书载,被抄没的人家的女眷,如同家里的器物一样,被抄为官家的财产,为奴为婢为营伎,或者被拍卖。如果真的那样的话,宝钗的命运岂不更惨,反而不如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更幸运。

  呜呼哀哉!众多的红楼女儿啊,永远都是后来者哀悼的精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宝钗  宝钗词条  罪过  罪过词条  破坏  破坏词条  不可  不可词条  婚姻  婚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