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黛玉的“小性儿”,是一直这样的么?

  黛玉的“小性儿”

  红楼人物

  黛玉的“小性儿”,是经常为人所指责的。这里,就对此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一个问题:黛玉的“小性儿”,是一直这样的么?答案是否定的。查一下书可以发现,该现象以宝钗入贾府为始,而以“兰言解疑癖”为终。在此以前,与宝玉“言和意顺,略无参商”;而在宝钗入贾府后,黛玉“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对于一个恋爱中的女子,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与自己的同样优秀的女子,吃醋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这说明,她对宝玉是很在乎的。如果她一点都不吃醋,反倒不合情理了。恋爱中的女子,你不要指望她的言语行为合乎常规的逻辑。在爱情中,不存在什么“豁达”。宝钗是这样,是因为她的“无情”。这就是说,她不是一个感性的人,不会像黛玉那样痴情。

  除此之外,小小年纪,寄人篱下,又体弱多病,也容易造成敏感多疑的性格。寄人篱下不必多说,我们在生病的时候,也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尤其对某些病症来说,与敏感多疑的性格是有相当的关联的。

  黛玉的“小性儿”,在“兰言解疑癖”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她耐心地教香菱学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老师呢。对来送燕窝的婆子,也颇为体贴。可见,黛玉也并非天生爱刻薄人,这不过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罢了。

  第二个问题:黛玉的“小性儿”,是对所有人么?答案也是否定的。虽然有时也涉及到别人,但往往都是说给宝玉听的,针对的则主要是宝钗。当然,黛玉对湘云也曾有过一些提防,但很快就释怀了。其它人呢,印象中好像就没有了。

  在我看来,黛玉的“小性儿”和所谓的“自私”无关。相反地,黛玉的泪是为宝玉而流,“你好我自好”,“求仁得仁又何怨”。若是真的“自私”,那么为宝玉想那么多做什么,把身体保养了才是正经呢。这样,她也许就不会那样早夭了――当然,这也就不是黛玉了。

  黛玉不过是性情中人。心中“悒郁不忿”,便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

  以我的理解,红楼中之所以写了黛玉、晴雯等一干人,对她们尤为怜惜,正是出于作者的一种人文关怀:希望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性情,宣扬一种不受压抑的人性。可是,这种要求却是为现实的社会环境却不允许的,黛晴的结局就表明了这一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性儿  小性儿词条  黛玉  黛玉词条  一直  一直词条  这样  这样词条  
有感读后感

 雷锋事迹读后感三篇

 雷锋事迹读后感(一)  雷锋,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一生刻苦勤奋、一辈子做好事却从不留名的名字。  他一九四0年二月十八日出生,家里一共六个...(展开)

有感名家名作

 鲁迅《归厚》原文及赏析

 在洋场上,用一瓶强水去洒他所恨的女人,这事早经绝迹了。用些秽物去洒他所恨的律师,这风气只继续了两个月。最长久的是造了谣言去中伤他们所恨的文人,说这事已有了好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