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西游记·偷吃人参果》主要故事内容及赏析

  《西游记·故事情节鉴赏·偷吃人参果》赏析

  那猴子原来第一会爬树偷果子。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行者道:“跷蹊,跷蹊!想是有脚的会走,就走也跳不出墙去。我知道了,想是花园中土地不许老孙偷他果子,他收了去也。”他就捻着诀,念一口“唵”字咒,拘得那花园土地前来,对行者施礼道:“大圣,呼唤小神,有何吩咐?”行者道:“你不知老孙是盖天下有名的贼头。我当年偷蟠桃、盗御酒、窃灵丹,也不曾有人敢与我分用,怎么今日偷他一个果子,你就抽了我的头分去了!这果子是树上结的,空中过鸟也该有分,老孙就吃他一个,有何大害?怎么刚打下来,你就捞了去?”土地道:“大圣,错怪了小神也。这宝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个鬼仙,怎么敢拿去?就是闻也无福闻闻。”行者道:“你既不曾拿去,如何打下来就不见了?”土地道:“大圣只知这宝贝延寿,更不知他的出处哩。”

  行者道:“有甚出处?”土地道:“这宝贝,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头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却是只与五行相畏。”行者道:“怎么与五行相畏?”土地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时必用金器,方得下来。打下来,却将盘儿用丝帕衬垫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寿。吃他须用磁器,清水化开食用,遇火即焦而无用。遇土而入者,大圣方才打落地上,他即钻下土去了。这个土有四万七千年,就是钢钻钻他也钻不动些须,比生铁也还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长生。大圣不信时,可把这地下打打儿看。”行者即掣金箍棒筑了一下,响一声迸起棒来,土上更无痕迹。行者道:“果然,果然!我这棍,打石头如粉碎,撞生铁也有痕,怎么这一下打不伤些儿?这等说,我却错怪了你了,你回去罢。”那土地即回本庙去讫。

  大圣却有算计,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的手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

  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什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什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像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那呆子只管絮絮叨叨的唧哝,不期那两个道童复进房来取茶去献,只听得八戒还嚷什么“人参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个儿吃吃才好。”清风听见,心疑道:“明月,你听那长嘴和尚讲人参果还要个吃吃。师父别时叮咛,教防他手下人罗唣,莫敢是他偷了我们宝贝么?”明月回头道:“哥耶,不好了!不好了!金击子如何落在地下?我们去园里看看来!”他两个急急忙忙的走去,只见花园开了,清风道:“这门是我关的,如何开了?”又急转过花园,只见菜园门也开了。忙入人参园里,倚在树下,望上查数;颠倒来往,只得二十二个。明月道:“你可会算帐?”清风道:“我会,你说将来。”明月道:“果子原是三十个。师父开园,分吃了两个,还有二十八个;适才打两个与唐僧吃,还有二十六个;如今止剩得二十二个,却不少了四个?不消讲,不消讲,定是那伙恶人偷了,我们只骂唐僧去来。”

  两个出了园门,径来殿上,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的乱骂;贼头鼠脑,臭短臊长,没好气的胡嚷。唐僧听不过道:“仙童啊,你闹的是什么?消停些儿,有话慢说不妨,不要胡说散道的。”清风说:“你的耳聋?我是蛮话,你不省得?你偷吃了人参果,怎么不容我说。”唐僧道:“人参果怎么模样?”明月道:“才拿来与你吃,你说像孩童的不是?”唐僧道:“阿弥陀佛!那东西一见,我就心惊胆战,还敢偷他吃哩!就是害了馋痞,也不敢干这贼事。不要错怪了人。”清风道:“你虽不曾吃,还有手下人要偷吃的哩。”三藏道:“这等也说得是,你且莫嚷,等我问他们看。果若是偷了,教他赔你。”明月道:“赔呀!就有钱那里去买?”三藏道:“纵有钱没处买呵,常言道,仁义值千金。教他陪你个礼,便罢了。也还不知是他不是他哩。”明月道:“怎的不是他?他那里分不均,还在那里嚷哩。”三藏叫声:“徒弟,且都来。”沙僧听见道:“不好了,决撒了!老师父叫我们,小道童胡厮骂,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行者道:“活羞杀人,这个不过是饮食之类。若说出来,就是我们偷嘴了,只是莫认。”八戒道:“正是,正是,昧了罢。”他三人只得出了厨房,走上殿去。

  ——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赏析】

  欲望,不仅猪八戒有,孙悟空也有。不过,他有的不是色欲,而是食欲。俗语说:“江山好改,本性难移。”孙悟空始终改不了猴子贪吃和好奇的本性。当年他在天庭时,曾偷吃王母娘娘瑶池的蟠桃,为此好一番折腾。而今他又重犯旧规,居然在五庄观中偷吃了人参果

  何谓人参果?作者在小说中也没有交待明白。我们只知道它是长在一棵棵大树上的果子,形状如孩儿一般,所以人们叫它人参果。如果用金棒子打它,就会跌落地下,不见踪影。据说很是珍贵:“这宝贝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头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它“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时必用金器,方得下来。打下来,却将盘儿用丝帕衬垫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寿。吃他须用磁器,清水化开食用,遇火即焦而无用。遇土而入者,大圣方才打落地上,他即钻下土去了。这个土有四万七千年,就是钢钻钻他也钻不动些须,比生铁也还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长生。”孙悟空既觉得好奇,又擅长爬树,很快就摘得三个,与猪八戒和沙僧分吃了。这下可惹来了一场祸事。

  原来,这人参果是镇元大仙所培植。镇元大仙“乃地仙之祖”,孙悟空偷吃人参果的那天,镇元大仙不在家,而是应邀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等他回到五庄观的家门前,从清风和明月两个道童嘴里得知了人参果遭窃的事后,便“摇身一变,变作个行脚全真”,前来找唐僧师徒。这时的他“穿一领百衲袍,系一条吕公绦。手摇麈尾,渔鼓轻敲。三耳草鞋登脚下,九阳巾子把头包。飘飘风满袖,口唱月儿高”,完全是一副仙道打扮。他和唐僧师徒行过礼后,问他们是否到过他家,也即万寿山五庄观。没待唐僧回话,偷吃了人参果的孙悟空心虚地否定后,镇元大仙立即戳破他的谎话,并且要他们“趁早去还我树来”,此回答惹恼了孙悟空,两人开始打斗起来。结果唐僧师徒四人被捉受难。

  平心而论,此事错在唐僧的三个徒弟,因为是他们偷吃了人参果。不管是何种原因,没征得主人的同意,就去吃他的人参果,总是理短的。更何况,孙悟空在师父面前先是瞒骗,后被仙童揭穿后,更是毫无道理地到人参园里乱砸一通,把所有的果树都一一推倒,错上加错。如今在主人面前理应赔礼道歉认错才对,却不料他不仅不承认,却反而动起手来,太不应该了。

  清人陈士斌在《西游真诠》的回后评中对此评论说:“人生如驹隙梦蝶,天命靡常,亟须回光返照,绝欲循理,廓然大公。理得而性复,性复而命凝,浩然自得,此之谓集义养气,此之谓安身立命。其至要处,则在慎独。一念灵明,存诚去妄,须臾不离。”这是从道德修养上来看问题,按照儒家的眼光,提出了“慎独”的问题,这固然没错。确实,孙悟空不够“慎独”,在无人之外缺乏自律,管不住自己,不时要暴露出人性的弱点。然而,这样的看法总觉得搔不着作者的痒处。问题的关键点似乎还在那人参果。我们还是来看小说的具体描写:

  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见说取金击子,拿丹盘,他已在心;又听见他说,唐僧不认得是人参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个儿尝新!”自家身子又狼犺,不能彀得动,只等行者来,与他计较。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观看。不多时,见行者牵将马来,拴在槐树上,径往后走。那呆子用手乱招道:“这里来!这里来!”行者转身,到于厨房门首,道:“呆子,你嚷甚的?想是饭不彀吃,且让老和尚吃饱,我们前边大人家,再化吃去罢。”八戒道:“你进来,不是饭少。这观里有一件宝贝,你可晓得?”行者道:“什么宝贝?”八戒笑道:“说与你,你不曾见;拿与你,你不认得。”行者道:“这呆子笑话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访仙道时,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那般儿不曾见?”八戒道:“哥啊,人参果你曾见么?”行者惊道:“这个真不曾见。但只常闻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如今那里有得?”八戒道:“他这里有。那童子拿两个与师父吃,那老和尚不认得,道是三朝未满的孩儿,不曾敢吃。那童子老大惫懒,师父既不吃,便该让我们,他就瞒着我们,才自在这隔壁房里,一家一个,啯啅啯啅的吃了出去,就急得我口里水泱。怎么得一个儿尝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园子里偷几个来尝尝,如何?”行者道:“这个容易,老孙去,手到擒来。”急抽身,往前就走,八戒一把扯住道:“哥啊,我听得他在这房里说,要拿什么金击子去打哩。须是干得停当,不可走露风声。”行者道:“我晓得,我晓得。”

  这里之所以大段引录原文,是想说明,孙悟空去偷摘人参果的行为是在猪八戒的唆使下才去干的。而猪八戒的动机乃在“尝新”。因为他在厨房中已听到清风和明月这两个仙童的话,他们提到了要用人参果来招待从东土来的唐僧师徒。而孙悟空一听到猪八戒提到“人参果”三字,大吃一惊。他这样“惊”,是因为他“只常闻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所以紧接着忙问:这人参果“如今那里有得?”接着便在猪八戒的唆使下,来到了人参果园。

  作者在这里说得极为明白,孙悟空是因为听人说人吃了人参果“极能延寿”的话,而不是猪八戒所说的“尝新”而去人参果园的。这一动机叙述得十分清楚。因此,他的偷吃人参果不仅仅是一种贪欲和食欲,而是一种生命之欲,也就是延长生命的需要。而这一点,也正是与当时的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相适应的。这股进步的社会思潮在肯定追求人的现世幸福享受的同时也强调要珍爱生命。也只有珍爱生命,人们才能更多的享受现世幸福的人生。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此也可见小说《西游记》是明代中、后期社会进步思潮影响下的产物。

  过去,曾有人反复强调,文艺作品描写英雄人物要兼顾高、大、全的原则。所谓的高、大、全,就是在创造英雄人物时,应是完美无缺的,在他的身上或性格上,不可存有丝毫的缺陷。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有吗?没有。他是创作者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因为违背生活的真实,按照所谓的高、大、全原则创造出来的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是很虚假的,也是雷同的和概念化的人物。他们按照创作者的主观旨意,为作品中的人物贴上统一的艺术标签,除了蒙瞒读者以外,又有何用呢?笔者收藏着当年若干在所谓的高、大、全原则下造出来的一些小说和戏剧等文艺作品,有时拿出来欣赏一下,真禁不住要喷饭。孙悟空是《西游记》作者精心创作的文学英雄人物,但作者在小说中并没有把它写得十全十美,无限拔高,而是顺着符合生活的逻辑,在创作他的正面的艺术形象时,也不忘如实地写出他的缺点,这样的作品才是真实的、可信的,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孙悟空就是这样的艺术形象。

  关于打斗的描写,我们在前文说过,可这次的打斗描写,作者只用了寥寥几笔就叙说过去了。这种繁简不同、交叉运用的艺术手法,也使我们看到了小说描写的另一种精彩。这是值得注意的。

  李卓吾在评论《西游记》的艺术风格时,还提出了“幻笔”的观点。他在评点本中曾对此说:“一班趣人作伴,老和尚也不寂寞。何物文人,幻笔乃尔。”这则小说通篇皆用“幻笔”,使全文生动、有趣,充满了诙谐性。随手拈来一节文字,以观一斑:

  “那八戒见了寿星,近前扯住,笑道:‘你这肉头老儿,许久不见,还是这般脱洒,帽儿也不带个来。’遂把自家一个僧帽,扑的套在他头上,扑着手呵呵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加冠进禄也!’那寿星将帽子掼了骂道:‘你这个夯货,老大不知高低!’八戒道:‘我不是夯货,你等真是奴才!’福星道:‘你倒是个夯货,反敢骂人是奴才!’八戒又笑道:‘既不是人家奴才,好道叫做添寿、添福、添禄?’”

  猪八戒的插科打诨,声情并茂,读后似见其人,如闻其声,音容笑貌,历历如画。此类艺术描写,无不涉笔成趣,看似信手拈来,几臻炉火纯青。它不仅可增加小说的艺术情韵,而且有利于提高小说的美学魅力,使人们在轻松而愉悦的艺术审美中,留连于作者创造的艺术世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西游记  西游记词条  人参果  人参果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