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车中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写于1923年10月30日。1923年11月10日《小说月报》第14卷第11号。)
作品赏析
通读全篇,气韵的流畅使人有种舒适闲宁之感,绘出的画面令人清新愉快,我们竟疑惑,志摩莫不是师旷的传人,丹青中的好手?“匆匆匆!催催催!”开篇二个重复并列的单字,组合成一股迎面而来的急切的情绪流,而其中的音乐感更是加强了全篇的气势。在这短短的二节、八行诗中,“催催催j”又在第二节中出现,前后呼应,浑为一体,读者如同随着诗人一道在沪杭线上前行。第一节转下来的三句诗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层层描绘车窗外的景致,先是远的烟、山、云影,继而是水、桥和想象中的橹声,最后是松、竹和“红叶纷纷”,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元人马致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小令“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二篇手法如出一辙,同是三句九个并列的名词,绘出一个抒情的景致。
徐志摩的学识堪称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他四岁入家塾,塾师孙荫轩曾赞他“初学聪明超侪辈”。以诗而论,我们认为,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融中西诗歌技巧和精神为一体的大家,堪称中国新诗发展的楷模,这种融合也许正是志摩的诗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仍流传不衰的原因吧l在这一节中,我们还非常羡慕志摩用词功夫之妙,烟是一卷,桥是一条,松是一林……八个量词外加一个形容词(纷纷),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当然,第一节还仅是把远景拉入眼前的个体实录,直到第二节,才是整体的渲染和诗人自我意象的描写,“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在诗人眼中始如“梦境似的分明”,继是“模糊”,最后“消隐”。列车在急行,景物在后移,诗人临窗看到这飞逝的一切,他那颗易动的心,在激动、在联想,也许是想到了那“水港小桥多”的故里,也许是想到了那慈祥聪敏的狄更生,也许在想着他的爱情和那不可及的叫他痛苦的林徽因。人生,何其复杂多变的人生,如梦如幻,转瞬即逝,一个人的奋斗,一个人的理想,一个人的失意,一个人的忧伤,在天地宇宙中又会存留多少?又能存在多久呢?时光“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志摩,一个不希望流血的改良家,一个个人民主主义者,他的理想,他奉为真理的一切,在惨痛的人世面前是那样的虚弱、不堪一击。这首诗常被人称道的是艳丽飘逸的画面,但更重要的是他心中的失望和郁闷!志摩追求的是光明的、真的、更大更高的生命自由,因而他不同于一般的诗人,即使是在他那些失意惆怅的诗中,仍有快乐的分子,“他的眼泪也闪耀着欢喜的圆光”(陈梦家语)。这就是正直的、柔弱的、真正的诗人徐志摩。志摩是捕捉意象的能手,他有太多的感情基因,一瞬间的画面,一刹那的思绪,往往就形成一个既有色彩,又有音乐的不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