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陈铁健《瞿秋白传》读后感(三篇)

  瞿秋白读后感(一)

  以前课堂上曾听语文老师列举文人志士时讲述过瞿秋白这位伟人的事迹,今天终于有幸拜读了《瞿秋白传》。也许像我这个年纪还不能更深层次解读伟人瞿秋白的心路历程,但掩卷沉思,面对这位伟人短暂而不平凡的生命轨迹我有种难言的感慨与忧伤,面对伟人崇高的大无谓的革命斗志我由衷地顶礼膜拜……

  瞿秋白出生于仕官书香之家,多才的母亲在秋白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播种一颗酷爱文学的种子,加上他本人勤学善思,成绩出众,他十一岁那年小学还没毕业,就考进他的故乡常州府的中学堂,不幸的是,他家境败落,生活困顿,只剩半年就毕业的他却读不起书,只能中途辍学,再加上他那至亲的母亲为贫困与债务所迫,绝望之余无奈自杀,他万分苦恼,面对悲凄的人生,他觉得畸形的旧社会,一片漆黑,他思索着,挣扎着,继续求学。这种上进的精神,不朽的力量使我折服,相比之下,我们今天幸福无比地享受着老师们传授的大量知识,我们有时还偶有懈怠厌学情绪,真是无地自容啊。

  几经辗转,瞿秋白于1920年赴俄远行,正如他答友人诗所言“采花酿蜜;蜜蜂成时百花谢,再回头,灿烂云华。”真所谓“宇宙的意志”,他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如今也有许多出国留学人士,真希望他们也能胸怀大志,努力求学,报效祖国。

  书中介绍伟人瞿秋白在革命历程中的血泪史,以及他英勇就义的革命豪情也深深震动了我。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的恶毒的诽谤与诬陷瞿秋白同志是“叛徒”,使他的忠魂永远不得安宁,但世人以及后代之人为您喊冤,因为您是中国勇敢的斗士,是党的忠臣,后辈们缅怀您!

  在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像伟人瞿秋白那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芒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雾。他在人世间只匆匆地度过了宝贵的三十六个春秋,除去他的童年和求知的岁月——从1920年到1935年,他在社会上工作才十几个年头,他的革命活动主要是为党的工作摇旗呐喊以及实际的政治斗争,和鲁迅先生一样,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他的那支笔就是为中国革命冲锋陷阵锐利的武器;他就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一样支撑着病体,把毕生最充沛的精力献给了后代,献给了社会!他那誓不低头的抗争姿态,必将获得人们的喝彩。

  瞿秋白读后感(二)

  我喜欢读书,特别喜欢读有关历史和人物传记的书,面前的这本《瞿秋白传》,我已经读了三遍。每读一遍,都会被瞿秋白的精神震撼着。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勤学善思。小时候,瞿秋白背诵宋代张俞《蚕妇》诗,母亲问他:“上城归来的人,为什么泪满巾?”他说:“因为养蚕的人穿不上绸,不养蚕的却满身绸。”母亲听了,高兴地说:“读书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真读书。”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也要学会思考,不能死学、学死。

  他喜欢读书。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起码要懂得文学、史学、哲学。否则又怎么能算一个中国人呢?”因此无论多忙,他都坚持读书,即使在他生病时,仍然夜以继日地读书。我们也要在学习之余多读书,在书本中汲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他积极投身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年仅12岁的他,在家首先把象征着封建压迫的辫子剪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开始。他忍住病痛,在酷热中奔波于街头,联络、组织、演讲……短暂的一生留下6个“第一”:第一个在我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第一个在我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第一个在我国完整译配《国际歌》;第一个系统地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人;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作为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要关心政治,关心国家,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他具有无畏的革命精神。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坚守革命气节,并说出:“头可断,志不可敌。”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他时,他谈笑自若,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等。到达罗汉岭后,他盘膝而坐,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读完《瞿秋白传》后,心中颇不宁静。想起他赠给友人陈炎斌的照片上的一段题词:“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是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瞿秋白就是如此,因为他有一个不死的灵魂。

  瞿秋白读后感(三)

  一代伟人瞿秋白,这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士,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这些天我读了《伟人瞿秋白》这本书,瞿秋白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本书记述了他从童年时期到成年的事情,有详写有略写,就如同这些事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样。

  在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革命之路了。瞿秋白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的影响、教育,在幼年时他就知道了要把祖国从封建、迷信、任人宰割的坑里拉出来,并且他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国耻。在本书中,有一页就令我难忘:有一年国庆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张灯结彩、开开心心、载歌载舞的过节。但有一个人心中不但不欢快,而且充满悲愤,他就是童年时的瞿秋白。他一气之下,在他亲手糊的白色灯笼上题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力透纸背,令人感到一股悲愤之情。那两个字就是“国丧”。因为在小瞿秋白看来,这一个节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耻辱。

  还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可贵精神。那一年,瞿秋白被国民党捕获,送入重庆牢房,而后在他36岁时被敌人杀害。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36个春夏秋冬中,他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瞿秋白他一生喜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废寝忘食的读藏书。他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没钱上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后来他还是考上了大学。从这儿我还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底蕴的人长大才能做大事。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激励着我成长,我不会忘记他。他的品质和人格,我更不会忘记,早已刻在我的心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陈铁健《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  瞿秋白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